2016年度中国、国际医学科技十大新闻发布

2017-01-15 张思玮 科学网

2016年度中国、国际医学科技十大新闻发布

 

1月14日,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健康报社与相关医学科研机构联手举办的2017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健康报社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国际医学科技十大新闻”。

评审组对2016年度《科学》《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临床综合领域和各专科领域的共计18种权威期刊进行了检索分析,并检索了包括《健康报》、《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报道过的、以中国学者为主要完成人的医学科技新闻报道,最后将83篇医学科技新闻列入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备选条目。

同时,评审组还对2016年国际上完成的重大医学科技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遴选,最终从六大著名权威期刊上选出7000多篇基础、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文章中,选取了至少被国际上80家大众传媒提述的前100项原始研究成果作为国际部分备选条目。

据了解,此次评审设初评和终评两个环节。来自国内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药学等不同领域的12位院士和来自科研管理、媒体专家代表进行终评,最终评选出“2016年度中国、国际医学科技十大新闻”。

2016年度中国医学科技十大新闻为:

1.时隔20年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

2.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机制被破解

3.利用内源性干细胞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取得重大突破

4.中国人的盐钠摄入量严重超标

5.活流感病毒可直接转化为疫苗

6.我国科学家发现1445种病毒

7.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有了中国模型

8.首次用小鼠干细胞体外制造出功能精子

9.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国产体外诊断试剂获批

10.鼻咽癌化疗新方案可使患者寿命延长9个月

2016年度国际医学科技十大新闻:

1.植入微电极阵列帮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2.多项研究共同探究寨卡病毒致病机制

3.局限性前列腺癌10年随访,不同治疗效果差异不大

4.2010年~2011年美国门诊患者的不当抗生素处方发生率为30%

5.水果摄入不足是中国人群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素

6.含肿瘤RNA的纳米颗粒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抵抗肿瘤

7.1990年~2013年病毒性肝炎的全球负担在不断增加

8.一种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可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β淀粉样蛋白水平

9.老年男性睾酮治疗可多角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10.美国推出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

作者:张思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7-01-16 半夏微凉

    了解了,谢谢!

    0

  2. 2017-01-16 天涯183

    重要医学进展

    0

  3. 2017-01-16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文章太好了,受益

    0

  4. 2017-01-15 inter158

    .中国人的盐钠摄入量严重超标水果摄入不足是中国人群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素

    0

相关资讯

樊代明:了解患者比认识疾病更重要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患者,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重要”。医学与科学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但从本篇和下篇文章述及的17种关系中可以一探究竟。一.个体与群体医学在发源初期,是从一个又一个人体诊疗的实践中获得个别成功案例,然后将其逐渐应用到更多个体(即群体),由此逐渐积累汇成经验。进入现代医学阶段,无论对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做临床药品或疗法的试验,只要经过伦理委

医学之问,樊代明院士的肺腑之言

“非常感谢本次论坛的邀请,我没穿西装,因为是自由论坛;我也没打领带,可以畅所欲言。” 2016年12月2日,在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大专家.COM发起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樊代明以一番酣畅淋漓的演讲,赢得了现场听众的喝彩声。樊代明院士演讲的主题是“现代医学的困境与出路”。他认为,健康事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医学在较短时间内逐渐实现了科学化、现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周永胜:医患同心是抵御疾病的很大力量

金秋9月,就算工作再忙,周永胜也会抽出时间去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开学典礼。作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党委书记以及修复科主任,他始终关注着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而每当看到一批批年轻面孔迈入医学殿堂,周永胜就会回忆起自己奋斗了20余年的医路历程。 生命之花靠健康维系 第一次接触生命和健康知识是在初中阶段,生命力量的伟大与神奇让周永胜心中燃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从那时起,他就对致力于维护生命

今年**的“医学专业”祝福段子,群发从此高大上

你收到了今年流行的“医学专业”祝福段子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里面的医学术语呢!祝福新的一年:端粒长又长,线粒体强又强,染色体好形状,甲基化很正常,微小RNA和谐群落,表观遗传猴腮雷,肠道菌群都嗨皮,癌基因沉默抑癌基因强,有害突变不张狂,新的一年健康康,年年逆生长。端粒(Telomeres)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

医学真突破百中无一,科学大新闻且听且三思

在每年发表的平均五万篇医学期刊论文中,真正能进入临床、造福患者的极为稀少。 2003年, 研究人员在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的观点本应当可以颠覆人们对医学研究类新闻的看法。他们调查了1979~1983年间发表在顶级期刊中共101项宣称很有可能发展为新药或者新疗法的研究工作,其中只有5项研究在十年之内实现了市场化,只有一项研

“医学透明”大潮在欧掀起——欧洲首度公开药企大量临床研究报告

病人和临床医师长期呼吁让药企公开临床实验数据,提高药品研究与监管的透明度。在All Trials运动的支持下,约700个医患组织举行游说活动,要求公开所有临床研究报告。 在推动医学透明的一项里程碑性运动中,欧洲药品管理局开始公布从制药公司收到的全部临床研究数据的详细情况。根据该局2014年通过的临床研究报告公开政策,当制药公司申请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其在欧盟销售公司产品时,欧洲药品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