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年)发布

2014-08-10 MedSci MedSci原创

2014年8月8日,中国心脏大会(CHC2014)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在高润霖院士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年)》。报告显示,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 城市脑卒中死亡率下降,全国心梗死亡率增加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的提升,脑卒中导致的死亡有所控制,尤其是城市地

2014年8月8日,中国心脏大会(CHC2014)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在高润霖院士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年)》。报告显示,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

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高润霖解释说,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目前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相关。根据几何级数法估算,2012年,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每10个成年人中至少有两个患高血压。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2.6%,仅三分之一的人在治疗,血压能控制的人不足10%。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活动量越小,存在高血压的可能性就越大。每天都饮酒的人,存在高血压的风险增加40%,同时存在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人,存在高血压的可能性将增加5倍。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1991年到2009年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 呈持续上升趋势,已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超重、肥胖、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家族史、出生体重达到8斤是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城市脑卒中死亡率下降,全国心梗死亡率增加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的提升,脑卒中导致的死亡有所控制,尤其是城市地区,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我国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却在明显增加,尤其是农村地区,从2005年开始,急性心梗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专家认为,近年来农村人群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也有所改变,农村居民的血脂、血压都在升高,但健康知识的增加却相对不足。加上农村的医疗条件较差,这些都是农村心梗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出院患者一成多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2012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为1435.29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24%;其中,心血管病752.50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6.42%;脑血管病682.79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5.82%。

2012 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总费用为49.61亿元,颅内出血为147.06亿元,脑梗死为298.45亿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00%、18.94%和24.80%。次均住院费用急性心肌梗死为16802.4元,颅内出血为12207.4元,脑梗死为7241.3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78%、4.80%和0.96%。

过半心血管病与高血压相关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相关。根据几何级数法估算,2012年,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每10个成年人中至少有2个患高血压。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水平均呈现上升的趋势。1991年到2009年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超重、肥胖、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家族史、出生体重达到8斤是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因 素。

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是危险因素

自1984年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男性吸烟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2010年的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率为 52.9%,女性现在吸烟率为2.4%,15岁以上的烟民达到3.56亿人。1996年到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最近十几年来二手烟暴露水平增加。 2002年我国非吸烟者二手烟暴露率高达51.9%,被动吸烟者达到5.4亿人。

超重和肥胖明显上升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预防和控制肥胖,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0年,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 30.6%和12%,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也就是男性腰围达到85厘米以上、女性腰围达到80厘米以上达到45.3%。有资料表明,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率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变化可能与肥胖流行日趋严重有关。因此,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将有助于预防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在内的心血管病发病上升的趋势。

体力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不足可导致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
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国人群除休闲时的体力活动量略有增加外,其他形式的体力活动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职业体力活动的绝对变化量最为显著,而我 国18~55岁居民的体力活动主要来源于职业体力活动。与1997年相比,2006年男性总体力活动减少了27.8%,女性减少了36.9%。

饮食结构不利于防心血管病

我国居民总能量摄入呈现下降趋势,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钙的摄入量虽有增加,但平均摄入量 也仅仅达到推荐量的一半左右。近年来,钠的摄入量明显减少,但依然高于膳食指南推荐量的1倍以上。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维生素C摄入不足。
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都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但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0.1%的人知道自己已经患病。而血脂异常的患者中,接受降脂治疗的只有39%。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4-08-11 180.213.51.133

    被动吸烟应该引起关注

    0

相关资讯

Eur Heart J:包括强化戒烟的心脏病预防方案可降心血管病风险

欧洲一项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吸烟者中,心脏病预防计划联合可选伐尼克兰(varenicline)能够显著升高戒烟率,并可降低整体心血管风险。论文于3月10日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ur Heart J)。此项研究共纳入696例当前吸烟者,其中137例伴有血管疾病,559例为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入提供强化戒烟的心脏病预防计划(EUROACTION)联合可选伐尼克兰组(EA

JAMA Intern Med:补充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无益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3月17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 Med)的一项研究提示,在日常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外,补充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黄斑叶黄素类(macular xanthophylls,叶黄素+玉米黄素)不能降低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此项研究为年龄相关眼病研究(AREDS)2的附属研究,在美国82个中心纳入4203例患者,中位年龄74岁,单眼罹患中期或晚期年龄

WCC 2014:多食腰果或降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

伊朗一项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每日将10%的热量摄入替换成摄入腰果则可能阻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文章译自本届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2014)的口头报告摘要,摘要号为O187。 口头报告摘要标题: The Effects Of Cashew Consumption On Serum Glucose,Insulin A

JAMA Intern Med:白藜芦醇或不能预防心血管病和癌症

白藜芦醇是一种存在于葡萄、红酒、巧克力和某些浆果和根部的物质,对人类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作用,并与一些低等生物的寿命延长有关。为确定人类通过饮食摄入白藜芦醇是否也有上述作用,多国学者联合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尿液白藜芦醇浓度与炎症标志物、心血管疾病、癌症或全因死亡预测无相关性。通过西方饮食获得的白藜芦醇水平对人们的健康状态和死亡风险无实质性影响。论文5月12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BMJ:固定复方剂量药物未显著改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不良事件

新西兰一项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中,固定复方剂量治疗可改善联合用药的依从性,但未能显著改善临床危险因素。论文于5月27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原文下载】此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名为IMPACT研究,共纳入513例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并且均被推荐接受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两种及以上降压药物治疗。受试者被随机给予常规治疗或固定复方剂量治疗(阿司匹林75 mg、辛伐他汀40

郭艺芳:降糖与心血管病预防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降糖能够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吗?不知道。尽管UGDP与UKPDS研究结束以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坎坷,但理论上讲这种可能性依然存在,关键是用何种方式降糖。众所周知,虽然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均以高血糖为主要变现,但二者病理生理机制有很大差异。2型糖尿病的主要机制是胰岛素抵抗,而非胰岛素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增高的机制是什么?目前仍未最后阐明。基于现有研究结果,桥接2型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