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亟需关注的一类疾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邵宗鸿教授谈贫血诊治现状

2018-03-14 佚名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3年发布的《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报告中指出,1990~2010年187个国家的贫血患病率为32.9%,伤残调整生命年高达683.6万年。研究表明,全球约24.8%的人口患有贫血,中国的贫血患病率约为20.1%,其中超半数是因缺铁所致,缺铁性贫血也是许多严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慢性肾病患者、育龄女性、妊娠人群和发育中的儿童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


邵宗鸿

2013年发布的《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报告中指出,1990~2010年187个国家的贫血患病率为32.9%,伤残调整生命年高达683.6万年。研究表明,全球约24.8%的人口患有贫血,中国的贫血患病率约为20.1%,其中超半数是因缺铁所致,缺铁性贫血也是许多严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慢性肾病患者、育龄女性、妊娠人群和发育中的儿童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

缺铁性贫血的诊治涉及多个临床科室,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尚不全面,数据更新不及时;不同科室对于原发疾病与贫血治疗的方案选择各有侧重;基层医师限于检测手段和教育培训的不足,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治疗仍然欠缺规范。这些因素都为缺铁性贫血的临床预防和用药选择带来了困难。

对于目前我国贫血的诊治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邵宗鸿教授为本报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

诊治贫血具有影响深远的意义

邵宗鸿教授指出,贫血对患者乃至国民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相比于人们所熟知的白血病等白细胞疾病,贫血的发病率更高,尤其是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目前,国内贫血的发病率高达20%,部分地区甚至更高,而白血病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几。如此对比可以发现,以缺铁性贫血为代表的贫血总发病率是白血病的千倍,甚至万倍。我国人口众多,患有贫血的患者数量庞大,人们对贫血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其次,如果未能及时对贫血进行诊断和治疗,将对患者的健康产生破坏性影响。“以孕妇和儿童为例,缺铁性贫血甚至将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如果忽视其危害,将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带来灾难。”邵宗鸿教授强调。

对于成人来讲,如果长期存在贫血却没有得到纠正,将对患者多个需要血液供应的脏器带来破坏。特别是对心脏产生的影响极大,长期贫血的患者心脏正常代偿所需不足,出现高动力循环,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绞痛或冠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损害,结果是心脏做功增加,心肌逐渐肥厚、心脏肥大,收缩力减退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产生贫血性心脏病。从这个角度讲,对贫血疾病诊治的重要性不亚于对白血病的救治。

最后,贫血是许多重要疾病的首发临床表现。“临床上经常有一些缺铁性贫血的老年人,检查后发现罹患胃癌或其他消化道肿瘤;或是有些女性月经量多,存在贫血症状,但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有妇科肿瘤。如果广大医师、患者、家属没有关注到贫血这一症状,会延误肿瘤的诊断,而部分肿瘤患者如早发现早诊治,是能够实现治愈的,患者的最终结局也会大不相同。”邵宗鸿教授以肿瘤和贫血的关系举例,并强调对人们贫血的不重视,有可能忽略了贫血背后隐藏的原发疾病,造成的危害不比白血病危害小。

重视贫血需要正确认识

邵宗鸿教授指出,目前无论是医学界还是社会上都对贫血缺乏重视。现阶段,专注于诊治贫血的医师数量很少,多数医师研究方向为白血病等热门方向。诊治医师数量少导致在社会上发出的声音小,未能引起社会对这一疾病的关注;同时,社会各界对其重视不够,各类资源不向这一疾病进行倾斜,也加剧了人们对贫血的认识不足。“无论是社会的哪个层面,医师、患者及家属、舆论界、科普人士、政府都应给贫血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邵宗鸿教授强调。

而面对社会上铺天盖地的“补血保健品”广告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这类产品的推崇,邵宗鸿教授直言这是“大不仁”。“保健品能不能治病?保健品是治病的还是治未病的?对以上问题的界定是回答如何看待保健品误区的基础。”邵宗鸿说,“如果使用保健品来治未病,即作为预防医学药物,我无法回答其是否有效。但有一点需要提醒广大群众,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关键是补铁,如果患者机体没有缺铁,补充铁元素是无效的。肠道对铁元素的吸收有一定的阈值,在人体不缺铁的基础上,超过吸收阈值的铁元素不会被吸收,并且会被机体排出。从这一角度看,健康人群没有补充铁元素的必要。”正规的铁剂应是由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在审阅了各种检查结果,进行了充分诊断后开具的临床处方。铁剂的吸收与利用、患者的依从性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都是影响医师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

邵宗鸿认为,为了消除社会上对贫血的认识误区,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制造者应从真正的医学角度,来决定自己生产何种产品;销售者应从医学角度,选择销售真正能为购买者带来健康获益的产品;舆论宣传者应坚持科学的理念进行宣传,不浪费自己的喉舌职责;广大医师应加强患者教育,使患者具有基本的医学知识;消费者应积极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避免被不良信息所蛊惑;政府应对广告等进行管理,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规范诊治依然在路上

近些年,为了推动缺铁性贫血的规范诊治,邵宗鸿教授及其团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比如近些年广大医学院所使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教材中的贫血章节,便是由邵宗鸿教授率领团队进行编撰的。在教材中,邵宗鸿教授将贫血的疾病特点、临床表现等内容为广大医学生进行深刻剖析,这为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师奠定了基础。此外,为了使基层的医师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邵宗鸿教授在国内举办了多场培训班,和基层医师亲切沟通,分享自己多年的诊治经验以及国内外最新的诊治理念。同时,为了能够引起广大医师对贫血的关注,邵宗鸿教授多次在包括中华医学会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全国红细胞疾病(贫血)学术会议等全国大型血液科会议上呼吁同行,关注红细胞疾病,关注贫血,并分享最新进展。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口碑”,这是邵宗鸿教授一直坚信的一个理念。“想要人民群众重视贫血的诊治,就需要我们重视患者的病情,对疾病进行合理的诊治,使疾病得到更好的诊治效果,重获健康的患者就是我们最好的宣传员。”邵宗鸿教授说。

为了进一步规范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妇幼关爱基金的支持下,由邵宗鸿教授牵头的中国第一个多学科《缺铁性贫血防治共识》的编写已经正式启动,该共识聚集了内科、外科、妇科以及儿科的专家,共同为贫血的规范化治疗,贡献力量。

新闻链接

日前,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组织发起的《缺铁性贫血防治共识》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该共识得到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妇幼关爱基金、中华医学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和贫血,究竟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和贫血,这两个看起来毫无关系的问题,其实背后暗藏玄机。临床思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就是“一元论”,可以帮我们理清问题的本质,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看看两者有没有交集。

重视癌症患者贫血,早期筛查与治疗铁缺乏——欧洲《成年癌症患者铁缺乏的管理意见书》解读

贫血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铁缺乏是其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本文对欧洲肿瘤及血液学专家组2017 年发布的《成年癌症患者铁缺乏的管理意见书》进行了解读,并与国内外肿瘤相关贫血指南、既往文献进行对比与总结,重点强调:应在癌症患者中早期定期评估和监测铁参数,早期识别和治疗贫血,以促红细胞生成类药物和铁剂补充作为绝对性铁缺乏和功能性缺铁的治疗基石,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2018 ESMO临床实践指南:癌症患者贫血和铁缺乏的管理

2018年2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了癌症患者贫血和铁缺乏的管理指南。贫血和缺铁是实体肿瘤和血液恶性肿瘤,尤其是接受化疗药物治疗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主要针对贫血的评估以及补铁治疗方法提出指导建议,主要目的是优化癌症患者贫血和铁缺乏的管理。

SCI REP:中国人夜间睡眠持续时间与贫血发生风险!

由此可见,较短和较长的睡眠时间都与贫血的风险增加有关。

心衰与贫血:相互扶持互相促进?!

大家对于贫血导致的心衰比较熟悉,但实际上这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互相联系,心衰本身也可以导致贫血的发生,二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因此,在心衰患者的管理上也要格外注意血色素那点事儿。

Crit Care Med: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铁调素和贫血!

由此可见,入住ICU时铁调素血清浓度明显增加,并在ICU停留期间(28天)显著降低。降低的铁调素浓度与增加的网织红细胞反应和通过减少IL-6和C反应蛋白浓度来体现减弱的炎症反应有关,但与贫血痊愈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