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ediatr:布洛芬对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风险的影响

2020-06-16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总体上,布洛芬在降低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死亡率方面无显著优势,但对于23-26周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早产儿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PDA)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死亡率增加。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布洛芬对极早产PDA婴儿BPD发生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146名产后6至14天诊断为血流动力学显著性PDA的早产儿(胎龄[GA]23-30周)参与研究,随机接受布洛芬(初始剂量为10 mg/kg,24小时后服用5 mg/kg,48小时后服用5 mg/kg)或安慰剂。研究的主要终点为BPD或死亡,次要结果包括主要疾病和导管闭合率
 
参与患儿中,72名为非干预组,70名为布洛芬治疗组。在GA 27-30周的患儿中,使用布洛芬婴儿(11[34%])在随机分组后1周的PDA关闭率显著高于未干预的婴儿(2[7%]);然而,在GA23至26周患儿中,差异性降低(布洛芬组3[8%]vs未干预组1[2%])。两组患儿出院前导管闭合率(布洛芬组62[89%] vs未干预组59[82%])和器械闭合率(布洛芬组2[3%]vs未干预组4[6%])无显著差异。在BPD发生率或死亡方面,组间差异不显著(未干预:44%;布洛芬:50%)。
 
总体上,布洛芬在降低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死亡率方面无显著优势,但对于23-26周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原始出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研究证明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的使用可使部分患者的癌症存活率增加三倍

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上的研究数据显示,抗炎治疗可以显着提高部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JAMA:全髋关节成形术术后非吗啡镇痛方案研究

研究认为,对于全髋关节成形术术后镇痛患者,接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治疗术后吗啡消耗量最低,但相对于单纯布洛芬方案的差异不显著,提示布洛芬仍是术后早期口服镇痛的合理选择

布洛芬致死?真的吗?

不要慌,遵医嘱,慎用药!

布洛芬在美国被召回,在法国有致死案例?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本周,“布洛芬致永久性伤害,在全美紧急扩大召回”和“布洛芬用药不当可能致死”的消息,突然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热门话题榜单。由于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以及小儿退热药,所以这两条消息着实让许多网友不淡定了。以下笔者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 布洛芬退烧会致残进入“科学”流言榜

无线耳机致癌?吃香椿会中毒?孩子用布洛芬退烧会致残?近日,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4月“科学”流言榜,对近期流传在民间和网络上的9条流言进行科学辟谣。流言一:超级真菌被美国列为“紧急威胁”,中国已有18例确认感染,传染性极强。真相:流言中的“超级真菌”,其学名为耳念珠菌,是一种可以引起严重感染的真菌。目前耳念珠菌在国际上

J Oral Maxillofac Surg:预先使用布洛芬 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减轻

土耳其一项研究表明,布洛芬的预先使用可使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一个24小时内疼痛减轻且补救镇痛需求减少。该论文2019年4月24日在线发表于《口腔颌面外科学杂志》(J Oral Maxillofac S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