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Intern Med: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延长口服抗凝治疗期间大出血的风险

2021-10-02 Nebula MedSci原创

在首次无端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中,抗凝治疗相关大出血的长期风险较大,后果相对较严重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的年发病率为1-2例/1000人。静脉血栓栓塞后应进行至少3-6个月的抗凝治疗。

迄今为止,首次无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 (VTE) 的患者接受延长抗凝治疗 (超过3-6个月)后发生大出血的长期风险尚不确定。

本研究旨在确定首次无端静脉血栓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延长至5年期间大出血的发生率(总的和临床重要亚组的)。

研究人员检索了MEDLINE、Embase和Cochrane中央注册对照试验2021年7月23日前收录的报道了接受口服抗凝治疗(完成至少3个月的初始抗凝治疗后又至少接受了6个月额外的抗凝治疗)的首次无端静脉血栓患者大出血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前瞻性队列研究。

大出血发生率

总体上,共纳入了14项RCT和13项队列研究,涵盖了9982位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和7220位接受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治疗的患者。接受VKA或DOAC治疗的患者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是1.74例/100人·年(95% CI 1.34-2.20)或1.12例/100人·年(0.72-1.62)。接受VKA治疗的患者的5年累积大出血率为6.3%(95% CI 3.6%-10.0%)

大出血的致死率

在接受VKA或DOAC治疗的患者中,65岁以上、肌酐清除率低于50 mL/min、有出血史、同时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00 g/L的患者的大出血发生率显著升高。VKA组患者的大出血致死率为8.3% (95% CI 5.1%-12.2%),DOAC组的为9.7% (3.2%-19.2%)。

综上所述,在首次无端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中,抗凝治疗相关大出血的长期风险较大,后果相对较严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告知患者预后,并指导对无端静脉血栓栓塞治疗时间的决策。

原始出处:

Khan Faizan,Tritschler Tobias,Kimpton Miriam et al. Long-Term Risk for Major Bleeding During Extended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for First Unprovok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nn Intern Med, 2021, https://doi.org/10.7326/M21-1094

作者:Nebula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提高预防性抗凝治疗药物剂量对ICU新冠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接受ICU治疗的COVID-19患者中,与标准预防性抗凝治疗相比,提高依诺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剂量,在降低患者静脉或动脉血栓、体外膜氧合或30天内死亡风险方面无优势

JNNP:抗凝治疗缺血性卒中与急性心栓塞性卒中的早期复发:IAC研究

心房颤动(AF)与缺血性中风风险增加相关,研究表明,口服抗凝治疗与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相关。尽管抗凝治疗,AF患者的缺血性中风风险依然升高。据荟萃分析显示,华法林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总风险为2%。重要的是,

JACC: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的左心房血栓发生率

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房扑患者在在转复或导管消融前可进行常规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脑小血管病是抗凝治疗患者发生脑出血的促成因素

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中,SVD是ICH的一个促成因素,并提示抗凝不再被视为ICH的充分“原因”。

AJG:抗血栓治疗不影响经皮内窥镜胃造瘘管放置期间患者的死亡率

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肠内直接营养是必不可少的。美国胃肠内镜学会 (ASGE) 提倡放置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 (PEG) 管作为肠内营养通路的主要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