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英教授:餐后血糖25年,我国研究步履不停:CDS2019

2019-11-27 小M MedSci原创

在11月20日-23日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19)年会上,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杨文英教授对“餐后血糖”管理的认知变迁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小编在此整理与大家分享。25年前,中国糖尿病领域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餐后血糖管理的重要性尚未被中国糖尿病学界认知。1998年,我国著名内分泌专家陈家伦教授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表文章《餐后高血糖(IGT)的

在11月20日-23日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19)年会上,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杨文英教授对“餐后血糖”管理的认知变迁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小编在此整理与大家分享。



25年前,中国糖尿病领域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餐后血糖管理的重要性尚未被中国糖尿病学界认知。

1998年,我国著名内分泌专家陈家伦教授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表文章《餐后高血糖(IGT)的重要性及防治》,提出了餐后血糖防治理念,认为重视对餐后血糖的管理。



2010年,首篇中国糖尿病领域的文章在NEJM杂志刊登。

2008年前,中国医生的临床实践基本上遵循欧美指南,依据UKPD、DCCT等研究,二甲双胍为欧美指南的唯一首选治疗药物。当全世界都用一个标准治疗糖尿病的时候,究竟中国糖尿病患者适合何种初始治疗,启发了March研究的开始。

2014年,杨文英教授团队发表于《柳叶刀》子刊的MARCH研究结果强调:控制餐后血糖是中国T2DM早期治疗的关键之一,阿卡波糖100 mg更适合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中国糖尿病新诊断患者。



2016年,我国正式发布首部专门针对餐后高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用于指导我国临床实践,同时强调了餐后血糖管理的紧迫性,并依据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阶段、病程长短、治疗时长等个体特点以及预防低血糖发生等情况,进一步明确了餐后血糖的目标值。

2017年,贾伟平教授发文《柳叶刀》,提示糖尿病病生理呈现东西方差异化,中国患者更应侧重餐后血糖管理。



2019年,宁光院士团队的4C研究提出餐后血糖对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优于空腹血糖和HbA1c。



25年以来,餐后血糖相关学术研究数量逐年递增,中国学者贡献约十分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餐后血糖管理理念及办法也日益成熟:餐后血糖达标值越来越严格,治疗方法不断优化。



“我国学者的探索步履从未停下,与餐后血糖管理理念共成长,如今中国糖尿病领域的国际活跃度和学术能见度都显著提高。”杨教授总结道,“未来,中国学者还会继续为糖尿病防治研究做贡献。”

作者:小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21-12-19 桐妈

    内容太好,点赞

    0

  2. 2019-11-29 yangpeizhi
  3. 2019-11-29 1e109f88m97(暂无匿称)

    学习啦,特别好

    0

  4. 2019-11-27 qingfengqishi5

    学习了,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DPP-4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建议解读:CDS2019

在11月20日-23日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19)年会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的窦京涛教授,针对DPP-4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建议进行了详细解读,主要归纳为五大类问题,在此小编整理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一、临床地位及基本信息1.DPP-4抑制剂的降糖机制是什么?DPP-4抑制剂的降糖机制: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