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HOST MICROBE:参与早期结直肠癌的微生物组有哪些?

2021-09-19 haibei MedSci原创

最近研究人员作出假设,与TAP、SSP和完全无息肉(PF)粘膜活检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在组成和功能上有所不同,并且粘膜微生物群在结肠息肉的发展中起作用。

大肠癌(CRC)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类型,从结肠中被称为息肉的前体病变开始,其发展时间跨度为数年。结肠息肉是由于结肠上皮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凋亡周期被破坏而产生的。管状腺瘤性息肉(TAP)和无柄锯齿状息肉(SSP)是两种具有相对较高恶性潜能的癌前病变。它们不仅在外观上有所不同,TAP表现为突出的肉质病变,而SSP是扁平的宽基息肉,在组织学上观察时呈现锯齿状,而且在分子特征上也有所不同。

肠道被大约1014个细菌定植,其被称为微生物群,是人类健康和发展的基础。微生物群的改变与结直肠息肉有关,特定的微生物物种已被确定为可能的致癌因素。这些微生物包括pks+大肠杆菌和粘膜附着的产毒菌株脆弱杆菌(ETBF)。这些细菌菌株使人们得以解开促进肿瘤的毒力机制。此外,某些微生物物种的慢性感染和随之而来的炎症可能有助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目前为止,它们在息肉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此外,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描述了TAP和SSP病变之间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差异,以及推定的 "驱动 "细菌在癌症形成中的作用。

因此,最近研究人员作出假设,与TAP、SSP和完全无息肉(PF)粘膜活检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在组成和功能上有所不同,并且粘膜微生物群在结肠息肉的发展中起作用。

结直肠息肉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和脆弱杆菌的富集情况

研究人员利用测序和培养技术在有和没有息肉的患者之间以及在息肉亚型之间发现了不同的微生物特征。研究人员发现,恢复的脆弱拟杆菌与息肉附近粘膜中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之间存在关联。其他分析显示,来自息肉患者的脆弱细菌是bft阴性的,通过Toll样受体4激活NF-κB,诱发促炎症反应,并且富含与LPS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

这项研究通过强调菌株特异性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差异,以及微生物组中更广泛的组成差异,提供了对肿瘤前息肉微环境的基本洞察力。

 

原始出处:

Melissa C. Kordahi et al. Genom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ucosal symbiont involved in early-stage colorectal cancer. Cell Host Microbe (2021). 

 

作者:haibe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Molecules:番茄红素:以为我只能抗前列腺癌?我还能抗这些癌!

番茄红素的多面效应:通往癌症多靶点治疗的大道!来看看番茄红素如何“大发神威”!

J Clin Oncol:肝切除术后进行mFOLFOX6方案辅助化疗可显著延长仅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采用 mFOLFOX6 方案辅助化疗可延长接受肝切除术的仅发生了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Cancers:神奇!换个地儿住,就能降低男性结肠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死亡率?

居住在中等海拔地区降低男性结肠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大于发病率:治疗意义?

Neurology: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结直肠癌生存率

在结直肠癌诊断后的早期,MS患者的总体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较低。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这些糟糕的结局。

BMC MICROBIOL:预防结直肠癌,要从娃娃抓起!致结直肠癌相关大肠杆菌可经母婴传播

能产生致CRC毒素的clb +大肠杆菌或早在新生儿早期阶段就通过母婴密切接触从母亲传播到新生儿,因此如果能减少大肠杆菌从成人传播到婴儿,或许就能降低CRC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近3万中国人30年随访数据:首次!通过补充微量营养素预防结直肠癌,能行不?

结肠直肠癌(CRC)是全球男性中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女性中第二常见癌症。

拓展阅读

NAR:港城大李帅成团队开发水平基因转移检测新算法,揭示肠道微生物水平基因转移和CRC的功能关联

研究团队开发了在肠道微生物中快速检测水平基因转移(HGT)的软件LocalHGT,并应用该软件揭示了HGT和疾病的功能关联,发现HGT作为生物标记可有效提高疾病预测准确率。

Int J Surg: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术前淋巴结分期中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这些发现支持将影像组学整合到临床实践中,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术前管理策略。

南中医大附院网药+实验大突破:芪芩护肠方,结直肠癌的"隐形杀手"!

QQHCF可以通过激活JNK/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AOM/DSS诱导的CAC小鼠,促进HT29和HCT116细胞凋亡,为CAC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机制。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结直肠癌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结果显示,不论MSI或MSS状态如何,只有TIL-H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好。

【论著】| 高龄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明高龄对Ⅱ期CRC患者预后的影响。

高庆坤教授:结直肠癌MDT模式的实践与优势

本文旨在为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MDT模式的全面认识,以期推动结直肠癌治疗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