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15年,很多人逃过9·11灾难却没战胜癌症

2016-09-14 佚名 央视新闻

导语:数据显示,因9·11恐怖袭击而患癌的人已经超过了5400人。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美国民航4架客机,两架撞毁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一架撞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一角,一架坠毁。这一系列袭击导致3000多人死亡,并造成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15年过去了,那场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不仅对世界格局造成了巨大影响,对很多美国民众来说,9·11的阴霾依然没有散去。数据显示,因9·11恐怖袭击而患

导语:数据显示,因9·11恐怖袭击而患癌的人已经超过了5400人。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美国民航4架客机,两架撞毁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一架撞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一角,一架坠毁。这一系列袭击导致3000多人死亡,并造成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15年过去了,那场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不仅对世界格局造成了巨大影响,对很多美国民众来说,9·11的阴霾依然没有散去。数据显示,因9·11恐怖袭击而患癌的人已经超过了5400人。

9·11致癌人数已超5400人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至今年6月30日,约有5441人因9·11事件影响被诊断患上癌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统计显示,在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确诊病例平均每年增加1525人。2014年1月时,确诊病例有1822人,而到了今年6月,这一数字却攀升到了3倍之多。

在被确诊患癌的5441人中,4692人为当时参与地面营救、清洁的消防人员、警察、环卫工人和志愿者,另外近750人是世贸中心附近的居民,或是在附近上学、工作的人员。癌症患者中,大约一半的年龄介于55岁到64岁之间,一些人罹患的癌症种类还不止一种。据报道,这些癌症极有可能是由袭击发生后产生的污染致癌物导致的。

认定赔偿复杂漫长 实际患病人数或超七万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除了癌症,还有大约1.2万人患上精神疾病,约3.2万人患上哮喘、胃食管返流疾病等呼吸器官及消化器官疾病。

2011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9·11健康和补偿法案,设立9·11受害者赔偿基金,向参与9·11救援的人员提供医疗费用,但认定的过程复杂而漫长,有一些患者至今没有被认定。因此实际患癌人数可能比这统计出来的5441人更多。美国官方此前有过统计称,大约有7.5万人因9·11恐怖袭击导致健 康受损。

事件亲历者“灰尘女”:逃出9·11却不敌胃癌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其实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真实的惨痛故事。下面来了解一个9·11事件亲历者的故事,她从那场人间炼狱的灾难中幸存下来了,然而却在去年不幸罹患癌症去世。



这张照片定格住了9·11事件亲历者逃出生天的表情——惊慌失措。照片主人公也被称为“灰尘女”。

“灰尘女”的真实姓名叫马茜·博德斯。2001年9月11日那天,年仅28岁的马茜,美国银行一名法务助理,在世贸中心北塔的81层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

马茜·博德斯:“一天刚刚开始 ,电脑还没打开就觉得不对劲了,楼下所有的人都开始挤向楼梯间。”

马茜没有听从主管建议留在座位上,而是冲下了楼梯间。当她满身尘土地逃出来时,被自由摄影师拍下了照片,也因此成为这场“世纪恐袭”的经典照。

然而,幸存下来的马茜却没能摆脱9·11的阴影——她丢掉了工作、患上忧郁症、还染上毒瘾、丧失了女儿的抚养权。

马茜2014年11月透露,她患上了胃癌。马茜怀疑她的病与9·11有关,她说:“我问自己,会不会是9·11点燃了我身体里的癌症细胞,我相信肯定是的,因为我以前一点问题都没有”。

2015年8月23日,马茜去世。

伤痛难平 幸存者:9·11就像上周刚发生

据美国政府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在最近3年的中,每年因为9·11被确诊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人数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在9·11事件15周年之际,央视记者专门走访了一名当年的9·11幸存者阿尔迪的家。

一周前,阿尔迪刚在一家公益组织领养到了一只拉布拉多工作犬,自从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阿尔迪被确诊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突如其来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已经伴随了他15年。

9·11幸存者阿尔迪:“如果我做噩梦了,狗会觉察到,过来把我从噩梦中舔醒。我每天都会想起9·11,对我来说9·11就像上周刚发生一样。”

15年前,阿尔迪在紧邻世贸中心的一栋大楼的第23层工作,在第一架飞机撞击世贸南楼后,阿尔迪在楼内感到了巨大的震感,和惊恐的人群一起,他跑出了办公楼。

阿尔迪:“火焰和浓烟直往外冒,我发现有东西掉落下来,我仔细一看才意识到掉下来的是人,我们开始逃命,各种碎片在我周围掉落,我一下子被绊倒了,人们从我身上踩踏过去,我当时觉得我要被踩死了。”

除了精神上的疾病,和很多人一样,阿尔迪当时在9·11现场吸入的浓烟和粉尘后来被确认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弥漫在曼哈顿岛南端长达数月无法消散。在2015年,阿尔迪被确诊患有致死率非常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得了这种疾病的患者不但痛苦,一旦确诊无法治愈,仅能每天通过大量的药物进行控制。

9·11事件发生3年后,阿尔迪不得不辞去了原先律师事务所的工作,离开了已生活了24年的纽约,搬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乡村地区和父母一起居住,12年来,阿尔迪靠在附近小镇的一家剧院售票来维持生计。

就在今年,阿尔迪辞去了这份工作,决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在演讲和写书中,与更多的人分享他的9·11经历。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6-10-11 右脚梅西

    很好,谢谢,很有帮助。

    0

  2. 2016-10-08 1def6e10m76(暂无匿称)

    不错的知识点学习了'

    0

  3. 2016-10-08 1def6e10m76(暂无匿称)

    不错的知识点学习了

    0

  4. 2016-10-08 1def6e10m76(暂无匿称)

    不错的知识点学习了

    0

  5. 2016-10-08 1def6e10m76(暂无匿称)

    不错的知识点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Lancet Oncol:多囊肾,警惕这些癌症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多囊肾患者固体固体癌症的风险。研究纳入了台湾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20岁多囊肾患者,排除多囊肾患者、慢性肾脏病或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随访14年,主要终点为癌症诊断。研究纳入了4346例多囊肾患者和4346例非多囊肾对照组。多囊肾组和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72年(IQR 1·25–7·31)和4·96年(2·29–8·38)。总癌症发病率在多囊肾病组更高(相比

JAMA Oncol:选择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癌症

众所周知,生活方式因素是癌症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最近的一项研究却表明,干细胞分裂期间的随机突变是人类癌症的主要贡献者。研究者对美国白人进行了研究,评估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的癌症(除皮肤、脑、淋巴、血液、和非致死性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比例。 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了来自护士健康研究、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通过美国国家癌症统计获取癌症和生活方式相关数据,以评估生活方式和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之间的关

CD-19抗体将获全球**专利治疗癌症

加州生物制药公司, 纳斯达克上市的Sangamore Biosciences(SAMG即将获得美国和潜在的全世界独家专利,对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进行基因组编辑,来治疗癌症,尤其是来源B细胞的血液癌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NIH)9月7日发布的通告,这个发明覆盖一种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并使用CAR治疗有CD19抗体表达的癌症,包括B细胞恶性肿瘤。至于提议的专利授权,这个

Oncotarget:中国传统药物是如何杀死癌细胞的

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目前从中国传统草药中得到了复杂混合物,经研究其具有杀死癌细胞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发表在Oncotarget期刊上。复方苦参注射液(CKI)被中国批准用于治疗各种癌症,通常用作辅助西药化疗。但是这种药物的抗癌原理尚未得知。澳大利亚分子生物学专家David Adelson教授说道,“大部分中药的使用是基于中国人的传统经验。中药在一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疗效确实不错。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些

咖啡是天使,还是魔鬼?

在睡眼惺忪的早晨,或是慵懒小困的午后,很多人会选择来一杯咖啡提提神。每当路过街角的咖啡店,也常常会被咖啡那难以抗拒的醇厚香气引诱进去。据了解,美国2015年一年内在咖啡上面的消费达到了742亿美元,咖啡在美国的广泛性甚至高于自来水。2014年,全球范围内售出的60千克包装咖啡超过1.5亿份。咖啡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大众饮品。 有人喝了咖啡之后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思想集中,感觉还能再工作五百年

天了撸!竟然有四分之三的人并不知道肥胖会诱发多种癌症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近日,据英国癌症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英国四分之三(75%)的人群并不清楚肥胖和癌症的关联。研究者进行的这项全国性的调查发现,来自较低社会经济背景地区的人们或许也并不太可能知道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相比女性而言,男性并不太可能知道肥胖会增加其机体患癌的风险。 这项研究还发现,这些人群中,有超过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