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王琪、朱志荣团队/中山医院王利新团队《Biomaterials》:活性氧响应型荧光和光声双模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

2024-08-28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华东理工大学王琪、朱志荣团队与中山医院王利新团队合作开发了ROS响应型的NIR FL/PA双模态成像探针TPA-QO-B。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因素之一,其准确检测对于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活性氧(ROS)在AS疾病进展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它们参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斑块形成等多个关键环节。然而,现有的成像技术如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在诊断AS时面临着诸多局限性,包括侵入性、低灵敏度、辐射风险和高昂成本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多模式成像技术,特别是近红外(NIR)荧光和光声(FL/PA)成像技术。NIR FL/PA成像因其高灵敏度、深组织穿透能力和成本效益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传统的荧光探针在深部组织穿透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这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面对这些挑战,华东理工大学王琪、朱志荣团队与中山医院王利新团队合作开发了ROS响应型的NIR FL/PA双模态成像探针TPA-QO-B。ROS敏感的苯硼酸酯基团的引入不仅使探针吸收峰发生蓝移,还抑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程,导致微弱的初始FL/PA信号。ROS能特异性触发TPA-QO-B向TPA-QO-OH的转化,从而协同放大FL/PA信号,并有效地区分AS模型和健康模型。NIR荧光成像可以实现0.3厘米的组织穿透成像深度,而其PA775信号能够穿透0.8厘米的组织,确保了AS模型小鼠体内成像的深度。ROS触发的FL/PA双信号放大策略同时提高了准确性与深部组织穿透能力,为生命科学和临床前应用中生物标志物的体内追踪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工具。相关工作近期以“Fluorescence and Photoacoustic (FL/PA) Dual-Modal Probe: Responsive to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for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maging”发表在《Biomaterials》。

图片

Scheme 1. ROS-triggered probe TPA-QO-B for NIR FL/PA dual-modal imaging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体外实验表明,TPA-QO-B在ROS存在下表现出显著增强的FL/PA信号,并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能力(Figure.1)。在泡沫细胞和M1巨噬细胞模型评估了TPA-QO-B的成像能力,结果表明其能够成功响应细胞内的ROS水平(Figure.2)。此外,也在AS小鼠主动脉和三瓣膜切片模型中证明了其检测组织中ROS水平的能力(Figure.3)。进一步的活体FL/PA成像结果表明,TPA-QO-B在炎症和AS模型中展现出显著放大的FL/PA信号,证实了其作为AS诊断工具的潜力(Figure.4)。

图片

Figure 1. ROS-activatable TPA-QO-B produces specific NIR FL/PA signals.

图片

Figure 2. Specific FL/PA imaging of the intracellular overexpression of ROS.

图片

Figure 3. In vitro imaging of aorta and tricuspid valve tissue of AS mice.

图片

Figure 4. In vivo FL and PA dual-imaging of TPA-QO-B for early AS.

【展望】

近红外荧光/光声双模态成像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仍面临挑战。未来仍需开发具有高信噪比和靶向特异性的近红外II区(1000-1700 nm)探针,以实现深层组织成像和光热疗法。结合荧光成像与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将提高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设计双靶点响应探针将在复杂的生物学环境中提高特异性,有助于疾病早期诊疗。

华东理工大学王琪教授、朱志荣博后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利新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余倩倩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段诣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的支持。

参考文献

Qianqian Yu, Yi Duan, Nian Liu, Zhirong Zhu, Ying Sun, Haojian Yang, Yiqi Shi, Xiangyu Li, Wei-Hong Zhu, Lixin Wang, Qi Wang, Fluorescence and Photoacoustic (FL/PA) Dual-Modal Probe: Responsive to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for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maging, Biomaterials, 2024,

122765, https://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24.12276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4002990)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4002990

作者:BioMed科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Immunity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强团队发现脑卒中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

课题组使用脑卒中患者队列、单细胞测序、双光子成像和流式细胞术,发现脑卒中后受损的脑组织可持续激活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单核细胞等髓系细胞粘附,从而加速脑卒中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增加脑卒中复发风险。

Eur Heart J 南京医科大学陈宏山/季勇(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陈绍良揭示衰老能量-染色质重塑介导动脉粥样硬化

揭示了TRAP1-HDAC3-H4K12乳酸化新型修饰轴,其通过调节代谢重编程,诱导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基因染色质微环境及表观遗传重塑,促进VSMCs衰老和AS的作用及机制。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最新Nature:DNA 感应炎症小体引起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风

通过脱氧核糖核酸酶治疗或抑制炎性体激活来中和游离DNA可降低中风复发率。作者的研究结果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缺血性事件后的高复发率提供了解释。

Int Immunopharmacol:清热活血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和实验验证的综合方法

验证清热活血方(QRHXF)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揭示其潜在的药理机制。

Eur Heart J-Card Img:影像学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和特征的性别差异

65岁女性的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成像检测率高于年轻10-14岁男性。在广泛的多变量调整后,这种关联仍然存在。

不仅减重、降糖,还可治心衰!《柳叶刀》:司美格鲁肽可降低心血管和死亡风险

表明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和超重/肥胖的患者,无论心衰分型如何,2.4 mg的司美格鲁肽均可降低伴或不伴有临床心衰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以及复合心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