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 J Med: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否真的不负众望改善患者结局?

2017-07-26 应颖秋 环球医学资讯

生物可吸收支架会随着血管结构和功能恢复而完全吸收,或可改变远期临床结局。但2017年6月,发表在《Engl J Med》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接受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患者与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患者之间的靶血管失败率没有明显差异。

生物可吸收支架会随着血管结构和功能恢复而完全吸收,或可改变远期临床结局。但2017年6月,发表在《Engl J Med》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接受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患者与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患者之间的靶血管失败率没有明显差异。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用于克服药物洗脱支架的缺陷。研究者开展一项调查者发起的随机试验,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对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与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进行比较。

方法:研究者随机分配1845名即将进行PCI的患者接受生物可吸收血管内支架(924名患者)或金属支架(921名患者)。主要终点是靶血管失败(由心脏死亡、靶血管心脏梗塞或靶血管重建组成)。因为安全问题,数据和安全监测委员会推荐早期报告研究结果。这个报告提供终点事件的描述信息。

结果:中位随访期是707日。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组105名患者出现靶血管失败,金属支架组有94名患者(2年累积事件率分别为11.7%和10.7%;危险比,1.12;95%置信区间[CI],0.85~1.48;P0.43);在时间事件分析中,根据Kaplan–Meier估算事件率。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组18名患者发生心脏死亡,金属支架组有23名患者(2年累积事件率,2.0%和2.7%),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组48名患者出现靶血管心肌梗塞,金属支架组有30名患者(2年累积事件率,5.5%和3.2%),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组76名患者出现靶血管重建,金属支架组有65名患者(2年累积事件率,8.7%和7.5%)。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组105名患者出现明确或可能的设备血栓形成,相比较金属支架组有8名患者(2年累积事件率,3.5% vs 0.9%;危险比,3.87;95%CI,1.78~8.42;P<0.001)。

结论:在这项纳入进行PCI患者试验的初步报告中,接受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患者与金属支架患者之间的靶血管失败率没有明显差异。在随访2年内,同金属支架相比,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与较高的设备血管形成发生率相关(由雅培血管支助;AIDA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1858077)。

原始出处:
Wykrzykowska JJ, Kraak RP, Hofma SH,et al.Bioresorbable Scaffolds versus Metallic Stents in Routine PCI.N Engl J Med. 2017 Jun 15;376(24):2319-2328. doi: 10.1056/NEJMoa1614954. Epub 2017 Mar 29.

作者:应颖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可能作为分叉病变的治疗策略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研以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临时支架(PS) vs双支架(DS)策略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的临床结果。相关以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结果数据较为有限。方法:在2012年到2014年间,对132例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治疗分叉病变的病历进行了分析。在132例分叉病变中,10例病变没有用交叉支架治疗。99例病变(81%)用临时支架PS治疗策略,23例病变(

TCT2015:高润霖院士报告ABSORB China研究

研究简介 当地时间10月12日上午,在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TCT)年会“最新揭晓临床试验”专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报告了ABSORB China研究的主要结果。这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Absorb BVS在主要终点[一年血管造影随访病变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LL)]方面不劣于金属药物洗脱支架Xience CoCr-EES(钴

OCC 2016:钱菊英——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特别提醒:病人选择及规范化操作对于即刻和远期效果的重要性

2016年5月26日~29日,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上海世博园召开,大会云集了中国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5月27日下午,本届大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钱菊英教授就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规范化操作步骤进行了演讲,并介绍了患者和病变类型的选择。详细内容如下如下: 一、PCI发展历程 1977年9月15日,德国医生安德烈亚斯·格林特茨格(Andreas Gruentzig

Lancet: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选择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支架还是金属支架?

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和依维莫司洗脱支架效果的随机比较还没有可用的中期数据。

高润霖TCT公布ABSORB China两年结果:生物可吸收支架证据进一步积累

日,第28届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大会主会场上,我刊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报告了ABSORB China两年结果。证实生物可吸收支架Absorb BVS带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长期获益,不劣于药物洗脱支架XIENCE V。 两年的随访数据显示,Absorb BVS组的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为10.1%,XIENCE V组为11.4

NEJM: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日常PCI中与常规药物洗脱支架对比(AIDA研究)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可吸收血管支架能克服药物洗脱支架的缺点。一般认为,可吸 收支架作用可能更好。为此进行了一项研究者发起的随机试验,以在常规临床实践中比较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与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1845例PCI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的血管支架(924例)或依维莫司药物洗脱金属支架(921例)。主要终点是靶血管失败率(Target Vessel Failure,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