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一个医生和患者家属的“对话”,传疯了!

2016-04-12 北医三院赵威 《生命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个医生和患者家属间的特殊的对话,通过这一篇篇医生和患者家属的日记,让我们一同窥视医和患的真实内心世界,以另外一种视角审视正处于阴霾中的医患关系。 医生日记:11月9日晴 周一早上真不是一般的忙! 直到十二点半,终于喝到了早餐后的第一口水,喘口气的工夫,今日第12个找床电话应声而至。“女床真的没了……”“男床下午争取挤出一张……”“行,急

这是发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个医生和患者家属间的特殊的对话,通过这一篇篇医生和患者家属的日记,让我们一同窥视医和患的真实内心世界,以另外一种视角审视正处于阴霾中的医患关系。

医生日记:11月9日晴

周一早上真不是一般的忙!

直到十二点半,终于喝到了早餐后的第一口水,喘口气的工夫,今日第12个找床电话应声而至。“女床真的没了……”“男床下午争取挤出一张……”“行,急诊心衰男……”事实证明,趁接电话时把午餐干掉真是无比明智之举,因为这个硬挤上来的心衰男,才是我今天真正的梦魇。

从2点钟见到此人到7点离开病房,问心无愧地说,我几乎没离开他的31号床旁!合并肾衰的顽固心衰,真是心内科医生的死穴。无论你是利尿、扩血管,还是强心、降血压,如果肾脏不好好排水,一切皆是枉然。其实真正的转机还是做上血滤之后,但为这个几乎可以称得上救命的重要操作,我居然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来跟家属谈话签字!

无论我怎么解释,病人的女儿都会绕到:“大夫能不能等我弟弟从美国赶回来”这句话上。最后也许是老爷子那会儿喘得实在太吓人,也许是我那句“再不做可能就不用等您弟弟”起了作用,我才得到片刻喘息。有时候真在想,个别所谓“精英”自己在国外过高端生活,把年迈的父母留给我们照料,他们真的心安吗?就不担心害怕吗?

病患之子日记:11月11日多云

将近24小时的奔波,一路上预想了很多种情景,但真的踏进医院,真的站在父亲床前,我还是不可抑制地泪流满面。他脸上戴着面罩,身上插着很多管子,身边各种仪器的数字在闪烁,这是我除了电视画面以外从未见过也从未敢想象的。

他的眼睛紧闭着,呼吸听起来很粗重,我不知道那是睡着了,还是……昏迷?努力尝试了几次,我终于提起勇气握住他的手,还好,那是暖的。

不管大夫怎么解释,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父亲真的好转得很慢。我承认这些大夫很认真也很和气,但这并不能弥补治疗效果的不尽如人意。记忆中父亲一向很健康,走路总是健步如飞,尽管有些高血压糖尿病,但怎么会在一夕之间搞成这步田地?

那个温姓女医生应该是他们这里一个负责人,我跟她说多花些钱不要紧,必要的时候对医生表示一下感谢也是应该的,只要他们能把父亲治好。她回答我的却是不冷不热的两句“钱不是万能的,该做的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难道我说错了?国内的生存之道不是一向如此吗?那副几乎可以称得上鄙夷的神情,真的让我心情很不好。

医生日记:11月14日 阴转雨夹雪

平心而论,我们能把31床维持到现在这个状态已经是奇迹了,但很显然,他那个“美国儿子”并不这么认为。

媒体总评价医患矛盾是源于沟通不畅,我自认口才不错、态度更佳,但也需要家属有点起码的医学常识吧。总说我爸原来没什么大病,那是因为您忙着挣钱从没带老人体检过吧?整天抱怨病情不见起色,你见过老人真正濒危的状态是什么样吗?

连肾科来会诊的大夫都说这几天能挺过来,这病人有戏了,可转头一看这位海归少爷拉长的脸,心情立刻腐烂变坏。

病患之子日记:11月17日多云转晴

今天,收到了公司催我回去的第三封email,居然还是老板亲自发的。

独自在外闯荡了十年,第一次感觉这样无助,也第一次发现什么事业、工作、职位,与亲情和家庭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

“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我爸都要不行了,还跟我谈什么项目、谈什么扣薪水!

今天爸精神刚好一些,就问了我工作和女朋友的事,让我本来有些轻松的心情又沉重了几分。这叫哪壶不开提哪壶吧,这两件事,目前正是我的软肋。

病患之子日记:11月20日晴

这十天来,我想我都快要融入这个医院的生活了。

那个总能做主的温医生这几天倒来得少了一些。也许是父亲确实比较让她“省心”了,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她实在太忙。从安排住院到抢救病人,病房里似乎所有重要事务都要她来决定;午休时她要给更低级别的医生讲课,值夜班之后也从没见她休息;更夸张的是她那有如黑白双煞的两个手机(好像白色的是私人手机,黑色的是院内电话),只要她穿着白大衣,铺天盖地的新任务似乎随时都会从那二者之一或者同时喷薄而出。

从来不会对身穿制服的女性评价美丑,但这几天,似乎体会了“忙碌中的女人最美”的含义。

医生日记:11月25日雾转晴

自打31床转去肾科做透析,病房果然平静了许多。不过今天某海归男又来骚扰了一趟,说他爸目前比较稳定,打算先回去,过一个月圣诞假期再回来。这个,似乎跟我没什么关系吧。无所谓,他说温医生多亏您救治及时我爸才能恢复这么快,我就微微笑说哪里哪里,心想当年不知是谁天天嫌我们治得慢;他要求互留email我也没拒绝。

也许我对他确实也有些误会,这几年见过的同龄人里,他的确算是孝顺了。

医生日记:12月11日阴

今天,真的被触动了。

正在讨论一个病人的医嘱,背上却像长了后眼,感觉被什么东西刺得心慌。回头看去,有个号称圣诞假期才出现的海归就站在3米外,双目微眯,表情严峻。

“哎,你怎么……没等一个月就回来了?”我不知该以什么情绪迎接,只能选了一句比较中性的。

“呃,因为……家里出事了。是我妈!”

“怎么会呢?”想起那个虽然瘦弱,但坚持每天做好三顿饭亲自给老伴送来的老太太,我一下子有些反应不过来,“突然的事?”

“脑出血,两天就没了。”

我想我说不出任何安慰的话,因为那些根本毫无用处,也许一个温暖的怀抱会更加有效,但我没有那样的身份和立场,我给不了。

“我还没去肾科见我爸,先来找你,是想问你……”

“能不能告诉他这事?”

“他两天没见我妈一直在问,现在5天了,好像要猜到了。”

“那么,就现在说吧,趁他还在住院,万一病情加重抢救治疗都很方便。不管老人知道后选择坚强地活着还是……都值得敬佩,你们也都问心无愧。”我轻拍他臂膀,直望进他眼里,“需要的话,我陪你一起去。”

病患之子日记:12月12日阴转多云

我想这一个月的经历,就是要让我成熟的。

父亲是那么坚强,也许是他早有预感,也许是他跟妈早有约定,他不动声色的背后,一定藏着多少海誓山盟也不能描绘的承诺。

从未对家人以外的人那样信任与依赖,从那天深夜姐姐打来电话,脑海中就只有一个念头,去问问小温,她一定能有办法,一定能给我力量!

后记

上面这场医患“对话”,是北医三院赵威在《生命的故事》一书中的叙述。这位海归男的父亲最终也康复出院。而最终使他父亲成功获救的,不仅是因为温医生过硬的技术,更是因为这份弥足珍贵的医患信任之情。

作者:北医三院赵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6-04-14 李继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0

  2. 2016-04-14 李继凯

    大家警惕吧

    0

  3. 2016-04-12 morningwind

    ICU的医生确实辛苦,不仅仅忙碌,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要超高啊!

    0

相关资讯

大数据如何服务临床——北医三院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探索之路

导语 在经历了十几年的HIS建设后,北医三院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已经建成一定规模,临床信息系统陆续建设了包括门诊和住院医生工作站、检验系统、护理系统、手术麻醉、影像系统等等,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数据积累达到了一定数量级。面对临床的数据利用呼声,数据挖掘及大数据利用研究相继展开。 北医三院信息管理中心做了初步探索。探索以临床运营指标、临床质量监控及临床科研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临床智能应用,以

北医三院、中科院同时发布官方声明!传闻已将理化所拉进黑名单!

国家顶级研究机构代表职工,向国家顶级公立医院施压,高调介入医疗纠纷,实属罕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关于网传“中科院理化所杨女士死亡”有关情况的说明 来源:北医三院官方网站 北医三院产科患者杨女士,34岁,妊娠26+周(自然受孕),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2015年12月28日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胆囊结石等。住院后行系列检查和专家会诊,经治疗病情相对平稳。2016年

北医三院遭医闹 中科院你在做什么?

昨天,北大医学院三院产科遭遇几十名不明人员围攻,起因是1月11日,一名叫做杨冰的产妇因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死亡。我们知道,一旦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心包压塞,抢救成功率很低,死亡率极高。该名产妇5年前曾在怀孕期间罹患重度子痫,后在孕27周时生下早产儿。最终孩子因肺炎死亡。五年后二次怀孕,因妊高症再次住进北医三院产科。由于死亡产妇家属向医院提出高达1000万的索赔要求,一些产妇

央视新闻关注“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

一起医疗纠纷再次牵动公众的神经。 中科院一怀孕女博士杨女士不久前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猝死,有报道称死者家属等五十多人随后“占领”医院产科,“砸医院打医生,索赔1000万”。但杨女士的丈夫在接受采访时否认到医院闹场以及索赔。 不仅如此,事件发生之后,包括死者所属单位、医院和中国医师协会先后发表官方声明,各自阐述自身的立场。特别是死者所属单位,发“红头函件

医疗圈用舆论吊打患者家属一周,这样就爽了?

1月21日,北医三院孕妇死亡事件初步明朗,警方对患者与北医三院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纠纷,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滞留病房”,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从1月16日开始,网上舆论一开始站在医院一方,随着网友的疑问以及警方介入,舆论逐渐平静,许多大V删掉了自己的评论,并公开道歉。我们现来总结一下事件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函引发导火索,中科院被指支持医闹,家属被认定是顶级医闹。中科院理化所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