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医师正走向集体平庸化?

2017-04-03 拾光医事 拾光医事

<!--ewebeditor:page title=""--> <div>看病贵、就医难,在中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当党的健康事业推进、医改深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分级<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www.medsci.cn/guideline/list.do?q=%E8%AF%8A%E7%96%97" target="_blank">诊疗</a>实现之时,恐怕老百姓却会发现:中国大陆医师正走向集体平庸化。</div><div><br></div><div>民众已经逐渐体会到:不仅小医院,就连省级三甲医院、哪怕是区域中心医院,不愿收治疑难重症病人。年老病患、合并症多、病情复杂待诊、治疗过程曲折的病人,更不易得到精准治疗。许多病人惊奇地得知,在偌大的城市中,其实能看好病的医生并不多。</div><div><br></div><div>看过《冰与火之歌》的人,会想到Stark说的:Winter is Coming.</div><div><br></div><div>不错,中国大陆医师正面临一个集体危机:诊治疑难重症能力欠缺,

看病贵、就医难,在中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当党的健康事业推进、医改深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分级诊疗实现之时,恐怕老百姓却会发现:中国大陆医师正走向集体平庸化。

民众已经逐渐体会到:不仅小医院,就连省级三甲医院、哪怕是区域中心医院,不愿收治疑难重症病人。年老病患、合并症多、病情复杂待诊、治疗过程曲折的病人,更不易得到精准治疗。许多病人惊奇地得知,在偌大的城市中,其实能看好病的医生并不多。

看过《冰与火之歌》的人,会想到Stark说的:Winter is Coming.

不错,中国大陆医师正面临一个集体危机:诊治疑难重症能力欠缺,医患关系仍趋于对立,医师职业成就感缺失,优秀青年从医者甚少。我谓之:集体平庸化。政府、社会、教育、医学界,诸多方面因素掺杂其中:

1. 政府层面:拮据的医保制度

2016年湖南长沙湘雅一院、二院相继发表声明:拒绝收治长沙本地医保患者。其中缘由,据称是长沙市医保局拖欠医院医保经费,导致医院“亏损”。医院院长与医保局据理力争,结果是院长被停职。该事件清晰表明:在统筹医保经费使用过程中,政府所支付医保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医疗需求。虽然政府统筹医保在世界范围都是常态,但中国显然缺乏一个医保局、医院、社会代表、保险公司等诸多方面的议事协调机构,导致医保经费使用权语出一家,难免激起众怒。其结果则是:医院拒收普通医保患者,医师则倾向于使用医保限制用药,而许多医保限制用药未必是最适合病患的良药。

中国大陆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属落后,指盼中国普通民众皆能享受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水平的服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台湾方面的经验是:抽取民众所得税的若干,组成健保经费。该健保经费与个人所得税挂钩,在社会总收入的保障下,健保经费数量可观,充分满足了医疗投入需求。同时,台湾的健保局、医院、社会代表、保险机构4方议事协调机构,常能相互制衡,共同保证医保经费在合理范围内使用。

钱,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国大陆未来医改,恐怕最重要的便是提振经济,加大医疗经费投入力度。

2. 社会层面:对立的医患关系

2013年10月25日,连恩青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用匕首杀害主任医师王云杰。2017年2月16日,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科孙倍成主任在办公室内被砍,而孙倍成主任是著名的***,杰出的移植科专家。层出不穷、触目惊心的伤医事件,加深了医患关系的对立,使得医生与病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感,使得诊疗过程倍加艰难。

这种貌似对立的医患关系,直接催化了医师“保守性医疗策略”。能治能不治,尽量不治;可救可不救,尽量不救;遇到疑难重症病患,则互相推诿,“踢皮球”;“首先学会保护自己”。--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医疗现象,尤其身处其中时,想象自己就躺在手术室病床里,内心当是充满了何种的可惧。

这种可惧的医患关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未有之变局,唯期盼社会转型之机,重构合作式医患关系,使得医生、病患各尽其责,在与病魔斗争的战场上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3. 教育层面:医学教育体系混乱

专科、本科、六年制、七年制、八年制、规培医生、定向生,这些层出不穷的医学教育名词与实践,透露出中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复杂而又混乱。

20世纪初,西方国家在中国有个著名的医学教育实践,其产物便是当时堪舆世界比肩的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其坚持的精英主义,与层次化的医学教育实践,使其医疗水平足可称世界一流,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也享誉世界。

然而,随着社会剧变,社会发展的不一致,中国的医学教育显然出现了断层、磨合与混乱,这直接导致了教育水平的层次不齐,医界门槛降低,医师执业水平堪忧。

今日大陆倡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其初衷不可谓不好,在整体提升中国医师临床诊疗水平方面,确实能积现实之功、谋未来之福。但其弊端,如低廉的工资、医院近乎残酷剥削的劳动制度,使其毁誉参半。

4. 医界层面:医师缺乏职业精神

2015年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观点”曾发表文章:Lessons from the East —China’s Rapidly Evolving Health Care System. 文章尖锐指出:中国医师缺乏职业精神。在古老中国的医学实践里,甚至没有“professionalism”(职业精神)这个词。换作国人的话,中国医师更多把医疗看作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而非事业。

古老西方有“希波克拉底誓言”,邻国日本有“匠人精神”。而现实中国,在经济至上主义盛行的年代,似乎没有在精神领域构建一个文化象征。

然而悲观是没有前途的。从军医的林可胜、“万婴之母”的林巧稚、坚持科学的“汤飞凡”,与“战战兢兢”的张孝骞大夫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医师的付出,而这种奉献精神显然构成了主流文化倡导的现实实践。

不过我们所期盼的,是在奉献精神之外,构建出一种“职业精神”。使得医师不为物质、社会压力、舆论及自身安危担忧,治病救人更为单纯,还其本真。

这四个社会现象推导出一个集体事件,那就是中国医师正走向集体平庸化。但请注意,这是总体的平庸化,也就是平均值。虽其中仍不乏成就突出者,但其为数至少实在微不足道,依然乏善可陈。

不过,我们仍要相信。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拾光医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8)
#插入话题
  1. 2017-04-05 1de00086m73(暂无匿称)

    养家都养不活,怎么来事业,傻逼

    0

  2. 2017-04-05 明天会更好!

    学习了很好值得分享!!

    0

  3. 2017-04-05 yhgz

    美国医生读医学院人文课很重视,中国医生就重视利益,当然不排除待遇低

    0

  4. 2017-04-04 若轩

    低廉的工资、医院近乎残酷剥削的劳动制度…只会通过剥削来满足上层

    0

  5. 2017-04-04 针尖跳舞

    医生没有职业精神我觉得是不对的,美国人说的话是圣旨吗?用外国人来评价中国医疗用别人的标准来硬套中国的实际,这才是目前中国医疗最可笑的问题。医生是不是集体平庸化,只能说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有人还肯读医学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还妄图想收到精英学生,然后让暴民去砍死吗?

    0

相关资讯

胸椎侧位与正位(图)

胸椎侧位与正位(图):

颈椎正常曲度

颈椎正常曲度:

医学影像-继发型肺结核(图)

医学影像-继发型肺结核(图):

肺腺癌X射线

肺腺癌X射线:

国务院将4类职业病相关医师资格统一整合为“职业病诊断医师职业资格”

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官方网站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取消6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同时建议取消1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 《决定》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加强对职业资格实施的

刘巍:中国医师培训10年难敌美国6年

作者:刘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医生 刘巍经历了中国,新加坡,美国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培训历程,走出一条完全与众不同的行医路线。他从2002年离开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到新加坡陈笃生医院做住院医师,2009年在日本东邦大学学习心血管介入一年,到2012年完成美国德州大学医学院Fellow 培训回国。 2012年6月刘巍(上排左一)在美国德州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