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同分流模式的结局差异

2022-03-27 网络 网络

常规和选择性分流的CEA总体结果相似。在缺血性卒中后<2天进行的CEA,常规分流的术后卒中率较低。

动脉内膜切除手术(CEA)是一种通过纠正总颈动脉或内颈动脉狭窄, 以达到改善大脑供血, 并试图降低中风风险的外科手术。内膜切除手术是指去除附(位)于动脉内膜上的硬化斑快状病变物质, 而这些硬化物质往往是导致动脉内腔狭窄和阻塞的原因。

为了评估外科医生的分流做法和分流的使用对近期有症状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早期结果的影响,来自mayo诊所脑血管外科的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troke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多中心国家前瞻性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血管质量倡议数据库(2010-2019)查询了同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14天内进行的CEA。如果外科医生在大于95%的CEA中进行分流,则被视为常规分流者,否则被列为选择性分流者。根据指标事件的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中风)和CEA的时间(≤2天与>2天),对常规分流者和选择性分流者的院内中风率和死亡率进行了比较。

13469例CEA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3%)或中风(57%)后进行的,3186例(24%)由常规分流进行,10283例(76%)由选择性分流进行。比较常规和选择性分流,院内中风(1.9% vs 2.4%;P=0.09)和死亡(0.4% vs 0.5%;P=0.73)率相似。

在缺血性卒中后<2天进行CEA的常规分流,卒中率较低(1.5% vs 4.2%;P=0.02)。在选择性分流中,使用分流的情况下发生较高的中风率(2.9% vs 2.3%;P<0.01),主要是由于出现中风发作(3.5% vs 2.4%;P<0.01),而不是TIA(1.8%vs1.5%;P=0.57)。

此外,选择性分流术者有7.8%的病例采用清醒麻醉,常规分流术者有0.8%的病例采用清醒麻醉,但对围手术期的卒中率没有影响(1.8%vs2.3%;P=0.349)。

在这个大型国家队列中,常规和选择性分流的CEA总体结果相似。在缺血性卒中后<2天进行的CEA,常规分流的术后卒中率较低。在选择性分流中,术中指示分流决定了中风率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术中灌注不足。这些数据可以指导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CEA的时机和分流意向的决定。

参考文献:

Impact of Shunting Practice Patterns During Carotid Endarterectomy for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Stroke. 2022;0:STROKEAHA.121.037657.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21.03765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 血管解剖异常,谨慎选择支架置入

背景:复杂的血管解剖可能增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过程性卒中发生的风险。根据血管解剖选择CAS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是缺乏。方法:在ICSS(国际颈动脉支架研究)中,184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配到CAS和CEA组,在基线进行磁共振(n = 126)或CT血管造影(n = 58),治疗前后行脑磁共振成像。研究者探讨主动脉弓结构,主动脉上动脉角度,狭窄的程度,狭窄

Indian J Anaesth: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全麻患者的血清乳酸和丙酮酸水平高于局麻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可以减少颈动脉狭窄明显的患者的中风危险,该手术可在全麻(GA)或局麻(RA)下完成。该研究旨在比较RA和GA对颈静脉球血乳酸和丙酮酸水平的影响。 该随机对照试验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之间进行。纳入36名患者进入GA或RA组,6例随机分组。RA组采用颈深丛和颈浅丛联合阻滞。GA组使用异丙酚和芬太尼诱导麻醉。两组均进行神经功能监测且对对侧颈静脉球血取样。主要

Eur radiol:侧支循环有多重要?有效的侧支循环能够影响颈动脉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认知改善!

目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在适应人群中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办法。经全球50多年的临床验证,这种手术安全、有效。本研究旨在验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侧支循环水平与相应区域灌注改善的关系,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JACC:对侧颈动脉闭塞对颈动脉血运重建术患者的预后影响

对侧颈动脉闭塞(CCO)的存在是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患者公认的高危特征,传统上也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的适应症。最新观测数据令人质疑CCO是否仍是CEA的高危特征。

新研究发现,Masimo SedLine® PSi和DSA联用或可显著减少术后谵妄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Na Xu博士及其同事对Root®平台上Masimo SedLine®脑功能监护参数指导下的全身麻醉能否降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发生率进行了调查。

Stroke: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然是早期治疗更安全的血管重建方法!

CEA仍然是紧急时期内最安全的血管重建方法。在48小时以外进行的血管重建手术中,TCAR和CEA的效果相当。

拓展阅读

【论著】术前DSA检查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新发脑梗死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DSA 检查与CEA 术后新发脑梗死的特点及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论著】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利用CDU评估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及狭窄程度,并联合TCD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麻醉管理要点

本文总结归纳一下此种手术在麻醉方面需注意的方面,对于提高麻醉管理水平有些许的帮助。

European Radiology:ASL上的这一征象可以预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的脑组织高灌注!

动脉自旋标记(ASL)是一种非侵入性的MR技术,通过使用磁性标记的动脉血作为内源性示踪剂对脑灌注进行成像。

Stroke: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在治疗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时,CAS与CEA相比,具有相似的围手术期和长期综合结果。

Neurology:未经证实的颈动脉血运重建获益患者斑块炎症与卒中复发的关联

近日,研究人员证实SCAIL 评分提高了在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中未获益的亚组中早期复发性卒中的识别。目前,还需要进行随机试验来测试联合狭窄-炎症策略是否会改善目前不确定益处的颈动脉血运重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