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中锌含量异常是基因出了问题!

2015-12-23 Mechront 译 MedSci原创

哺乳期母乳中锌含量可作为乳房功能新指标。先前有研究表明,ZnT2蛋白是母乳中锌含量的关键蛋白,编码ZnT2蛋白的基因突变会降低母乳中锌含量,导致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严重缺锌。除此之外他们发现剔除ZnT2的老鼠,其母乳成分发生改变,严重损色成功喂养后代的能力。新研究发现女性中该基因遗传变异很常见,并且一些病例中可以作为不良乳房功能的指标。识别母乳中锌缺乏,可快速识别完全母乳喂养不妥的女性。该项对54名

哺乳期母乳中锌含量可作为乳房功能新指标。先前有研究表明,ZnT2蛋白是母乳中锌含量的关键蛋白,编码ZnT2蛋白的基因突变会降低母乳中锌含量,导致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严重缺锌。除此之外他们发现剔除ZnT2的老鼠,其母乳成分发生改变,严重损失成功喂养后代的能力。

新研究发现女性中该基因遗传变异很常见,并且一些病例中可以作为不良乳房功能的指标。识别母乳中锌缺乏,可快速识别完全母乳喂养不妥的女性。

该项对54名母乳喂养女性的研究发现,36%的女性有至少一个编码ZnT2蛋白的无症状基因突变或SNP,该遗传变异常常与母乳中异常含量的锌有关。研究还发现了12个未知的ZnT2变异,还有5个变异与母乳异常锌含量具统计学意义。

ZnT2蛋白使锌进入特定组织中包括乳腺,若发生突变或SNPs会导致母乳喂养困难,因为锌是乳腺生长、乳腺上皮细胞和分泌通路功能所必需的;即使他们成功母乳喂养,但母乳中锌含量很可能低于正常,造成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严重缺锌;而锌摄入不足的婴幼儿其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均会出现问题。

研究中发现的36%的ZnT2遗传变异女性,母乳中锌水平全部异常,要么高要么低于正常。不过反过来异常的锌含量并不意味着 ZnT2基因有问题,还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根据母乳中锌含量研究者将其分为四组,含量最低的一组中79%的女性有ZnT2变异,含量最高的一组 ZnT2变异仅见于29%的女性。锌含量正常的女性,没有发现 ZnT2变异。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探究了母乳中Na/K(该比率是乳房功能包括感染和炎症的指标之一)。结果显示,12%的含有ZnT2最常见变异T288S与ZnT2未变异的女性相比,其Na/K比率也更高;拥有ZnT2第二常见变异D103E的9%女性比正常组Na/K比率更高,因为样本量少,该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者认为ZnT2遗传变异可以作为乳房功能新指标。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究母乳中锌含量和乳房功能间联系。

原始出处:

Samina Alam, Stephen R. Hennigar,et al,Exome Sequencing of SLC30A2 Identifies Novel Loss- and Gain-of-Function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Breast Cell Dysfunction.Journal of Mammary Gland Biology and Neoplasia.2015, Volume 20, Issue 3.

Low zinc levels may suggest potential breast-feeding problems
 

作者:Mechront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ABCS15:为何他莫昔芬对部分激素敏感性乳腺癌患者无效

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提出的2项研究的观点认为,他莫西芬具有降低雌激素功能的作用,因此可以使激素敏感性乳腺癌患者复发的风险减半,但是仅对部分患者有效。 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的Daniel L. Hertz参与了这两项研究。他认为,他莫西芬不能避免一些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的原因是肿瘤发现了抵抗雌激素拮抗剂治疗方案的方法,此外,有些患者治疗效果不好是因为基因如此。 他莫西芬需要完全代谢成endoxifen

Neuron:自闭症与精神分裂症可能都与同一个基因Shank3有关

报道:人们都知道,精神疾病有着强烈的遗传成分,但是,解开导致疾病的基因网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数百个在精神疾病(如自闭症)中发生突变的基因,但每个病人通常只有这些变化中的少数几个。 更为复杂的是,这些基因中的一些,可能导致一种以上的疾病。其中一个这样的基因,称为Shank3,与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都有关联。 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神经科学家已经阐明了“一个单一的基因如

PNAS:科学家筛选可以保护机体抵御痴呆症的新基因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生物学界最容易被误解的术语,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对于人类而言,自然选择或许更倾向于使得祖父母获得遗传保护而抵御痴呆症的发生,老年阶段维持较好的认知和记忆能力或许会促进老年人传播他们的智慧,并且关爱子孙们,同时痴呆症的老年人却跟需要照顾自己。 这种外祖母的假设更契合于亲属选择(血缘淘汰)的规则,也就是说,个人

癌症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造成的?

最近一篇研究论文引起关于癌症发生根源的争论,曾经有学者认为,癌症发生觉得于细胞分裂次数,与环境因素无关,或者说预防没有太大价值。另有学者认为,癌症发生主要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采取必要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12月16日《自然》发表一篇论文,提出大多数癌症都是因为能避免接触的因素,例如放射线和有毒化学物质(wu et al。http://dx.doi.org/10.1038/nature161

BMC Cancer:基因多态性影响乳腺癌化疗后生存

未来基于临床和基因特征的个体化治疗将会大大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现今广泛使用的化疗和放疗会引起DNA氧化损伤,若不能及时修复,进而出现细胞死亡。研究者假设与DNA氧化损伤相关的碱基切除修复(BER)通路的生殖系遗传变异将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研究者纳入了German MARIE研究的1,408名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探究21个BER基因的127种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对患者辅助化疗、蒽环霉

PNAS:你造吗?大脑基因也有昼夜节律,并且随年龄而变化!

24小时的昼夜节律控制大脑和身体的大部分工作,如睡眠/唤醒循环、新陈代谢、警觉性和认知等。大多数细胞研究表明这些日常活动模式是由某些基因在调节,但关于人脑的研究却很少。先前的研究报道来年人在早上执行复杂的认知任务是最好的,在一天中处理任务的能力逐渐下降。同时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昼夜节律会发生改变,导致越来越早醒、睡眠时间减少、体温节律稳定性下降等。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对与学习、记忆和其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