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人造胰岛有望攻克糖尿病 

2020-08-2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缺乏PD-L1的人造胰岛类器官的功能会逐渐丧失,导致机体血糖水平的增加,而PD-L1+的人造胰岛类器官则可以维持血糖稳态超过50天。

胰岛移植为1型和2型糖尿病晚期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长期血糖控制。然而,尸体胰岛的可用性和质量限制了该疗法的成功和实用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分化为产生胰岛素的β样细胞是一项重大进展,从干细胞衍生的人造胰岛为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带来了希望,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仍然存在很多的挑战。

最近,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发文,报导从诱导的多能干细胞生成人类胰岛样类器官(HILOs)的方法,并发现非经典的WNT4信号可以驱动其代谢成熟,是体外葡萄糖刺激后大量胰岛素分泌所必需的。

这些功能成熟的HILOs中含有类似内分泌的细胞类型,移植后可迅速重建糖尿病NOD/SCID小鼠的葡萄糖稳态。

移植胰岛的临床效用受到异源性和自身免疫反应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健康胰岛中的细胞子集包括了少量的β细胞,其被发现表达PD-L1,PD-L1是β细胞免疫耐受性的已知决定因素。因此,研究人员做出假设,外源性PD-L1表达可以保护人造胰岛类器官在移植时免受免疫排斥。

表达PD-L1的人造胰岛类器官在人源化小鼠中提供更长时间的葡萄糖控制

 

为了研究这个概念,研究人员使用慢病毒系统生成表达PD-L1的hiPS细胞克隆,随后分化成代谢成熟的人造胰岛类器官。PD-L1过表达不影响胰岛素的表达。将具有和不具有PD-L1表达的人造胰岛类器官移植到免疫功能正常的糖尿病小鼠中,在移植后数天内可以恢复血糖控制,且两者疗效相似。然而,研究人员发现,缺乏PD-L1的人造胰岛类器官的功能会逐渐丧失,导致机体血糖水平的增加,而PD-L1+的人造胰岛类器官则可以维持血糖稳态超过50天。

此外,体外用干扰素-γ刺激可以诱导内源性PD-L1的表达,限制T细胞活化和移植排斥。

因此,该研究报导了能够逃避免疫检测的具有葡萄糖反应性的胰岛类器官的生成,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新疗法。

 

原始出处:

Eiji Yoshihara et al. Immune-evasive human islet-like organoids ameliorate diabetes, Nature (20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1. 2021-07-05 baoya
  2. 2020-12-08 148ccaa6m02暂无昵称

    我觉得还是去氢骆驼蓬碱来的靠谱

    0

  3. 2020-10-14 ms2000000624889280

    希望,总是希望但为啥就没有结果呢!最后又是失望

    0

相关资讯

Am J Clin Nutr :高脂牛奶大胆喝,乳制品(≥3份/天)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体重无影响

糖尿病,部分是由于饮食习惯不健康导致的。例如,暴饮暴食、大鱼大肉以及偏少的五谷杂粮等等。如果按照这种理论,那么有人会反问:乳制品属于营养品,而且还是高脂的乳制品,真的可以随便喝吗?

高脂牛奶大胆喝!乳制品(≥3份/天)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体重无影响

糖尿病,部分是由于饮食习惯不健康导致的。例如,暴饮暴食、大鱼大肉以及偏少的五谷杂粮等等。如果按照这种理论,那么有人会反问:乳制品属于营养品,而且还是高脂的乳制品,真的可以随便喝吗?

Diabetes Care:30年长期随访研究,年轻时多摄入叶酸或可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2型糖尿病(T2DM)的高患病率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有1.144亿人,位居全球第一,18岁以上成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0.

Lancet:冠状病毒可能会引发糖尿病?

越来越多的线索表明,冠状病毒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研究发现一些患有新冠肺炎的人,胰岛素产生细胞被该病毒破坏了。

JAMA Oncol:15万人随访30年发现,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与胰腺癌风险增至2.8-6倍有关

近期,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团队发表的一项分析显示:新发糖尿病、有糖尿病史或是体重减轻,都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上升有关。

Am J Resp Crit Care:睡眠呼吸障碍和失眠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关联

SDB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失眠与高血压有关。这些结果支持将睡眠障碍作为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可改变靶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