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辉医师:探究睡眠障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昨天 全科学苑 全科学苑
刘东辉医师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介绍其对康复的影响,探讨理想睡眠时长与卒中风险关系,阐述常见分型及影响,说明 OSAHS 与卒中风险关联,还讲了不同人群睡眠障碍治疗方法。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指脑卒中后患者睡眠的时间、数量或质量发生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失眠、过度睡眠、睡眠周期紊乱(白天嗜睡、夜间清醒、晨醒过早)、异相睡眠(如梦魇、夜惊)等,同时易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烦躁、焦虑、易激惹。为此,特邀新郑华信民生医院刘东辉医师和大家探讨睡眠障碍对脑卒中后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会影响卒中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卒中复发,导致卒中-睡眠障碍-卒中复发-睡眠障碍恶化之间的恶性循环。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如何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刘东辉医师:脑卒中,即脑血管破裂或阻塞所致的神经功能损害,睡眠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脑卒中的具体梗死部位密切相关。
具体而言,若梗死发生在大脑半球、皮层下或丘脑区域,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睡眠前的行为变化,例如打哈欠、伸懒腰等。而对于梗死涉及皮层下、丘脑、中脑或小脑的患者,则可能出现睡眠与清醒周期的颠倒。这些现象对患者的后期康复具有巨大影响。例如,睡眠与清醒周期颠倒的患者在白天进行康复训练时,可能会陷入嗜睡状态,无法配合完成一系列康复活动或训练,进而延长住院时长,对患者的后期康复锻炼构成不利。
此外,某些病症,如小脑、中脑梗死的患者,会呈现出慢性失眠的症状。这种慢性失眠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行为异常。最终,生理性睡眠周期的消失可能引发患者出现幻觉,从而诱发精神疾病,对患者的长期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卒中后的睡眠障碍会严重阻碍患者的康复进程。
根据相关研究,睡眠时间与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呈现“U”形,这是否意味着存在一个理想的睡眠时间范围以降低卒中风险?如果存在,这个范围大约是多少小时?
刘东辉医师:睡眠时长的需求存在个体差异,正常成年人通常需要八至十个小时的睡眠,然而,这一需求还受到个人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个人阅历及工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凌晨两点至六点这一时段,人体内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血液内有效成分分泌增加、纤维蛋白原活性提升、红细胞压积上升以及血液黏度滞度增大。若个体在此期间伴有睡眠障碍,将进一步加剧血液黏度的增加,从而可能诱发脑梗死。
适度的睡眠对脑细胞的修复和生长至关重要。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精神疲劳和缺氧等症状,而过长的睡眠时间同样对健康不利。尽管具体睡眠时长因人而异,但普遍认为,八小时的睡眠是一个合理的参考标准。对于老年人而言,临床上认为能保证六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深度睡眠),就可以满足生理需求。
您能否详细解释脑卒中后常见的睡眠障碍分型以及它们对患者的影响?
刘东辉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即睡眠的质量与数量均出现异常。具体来说,此类患者常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入睡困难,二是睡眠维持困难。这往往导致患者易于早醒或睡眠时长不足,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患者在白天会出现乏力、精神涣散,甚至缺乏参与康复活动的精力。
其次,部分患者的觉醒中枢受损后,会出现睡眠过度的症状,睡眠时长过长,此现象被称为嗜睡。这是由于觉醒中枢的功能障碍所致,对此类患者的卒中后治疗构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另外,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是睡眠周期的紊乱。患者表现为夜间较为兴奋,白天陷入嗜睡状态。这种睡眠周期的颠倒,无论从生理层面还是康复层面来看,均对患者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与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您能否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说明OSAHS怎样增加卒中患者的风险?
刘东辉医师:近年来,关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脑卒中影响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众所周知,OSAHS是因呼吸睡眠暂停而导致缺氧的状况。然而,这种缺氧状态不仅提升了卒中的发病率,同时也对患者的血压及心血管系统产生了不良影响。由于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因此,OSAHS作为一个独立的风险因素,正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
进一步来说,OSAHS如何影响卒中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低通气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氧饱和度的降低会激活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引发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增加卒中患者的发病率。
OSAHS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专指夜间发生的呼吸暂停现象。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夜间不再进食进水,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时,血液黏度本就增高,加之缺氧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剧卒中的发生风险。这也是脑梗患者在凌晨四点到六点这一时间段内发病率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
在诊断卒中后睡眠障碍时,针对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通常会考虑哪些治疗方法?
刘东辉医师:如探究其根本原因,可能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工作至深夜、夜生活频繁等生活方式,往往导致错过晚上十点前入睡的最佳入睡时间,这可能会引发一过性的入睡困难。针对这类患者,目前我们更倾向于使用一些睡眠诱导药物。例如,非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以及酒石酸唑吡坦和佐匹克隆等药物。
针对老年患者,主要问题在于睡眠内容和持续时间,老年患者常在清晨过早醒来或在睡眠过程中多梦,难以进入深度睡眠,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对于这类患者,治疗通常倾向于使用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但需注意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以及药物半衰期延长而引起的依赖性问题。例如,部分老年患者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后可能导致夜间头晕,患者夜间起床时感到迷糊,从而增加发生跌倒的风险。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目前的治疗失眠的理念是优先采用调养方法,并辅以中西药结合以缓解症状。例如,归脾胶囊、六味安神胶囊等。这类中药通过调养来改善症状,减少苯二氮䓬类镇静药物的使用。
针对青少年失眠问题,这类情况大多源于中考或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或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并非真正的器质性睡眠障碍,因此他们的失眠症状通常并不顽固。这种情况并非由器质性问题引起的失眠。这类患者通常是在特定环境下出现的失眠问题,加之他们年龄较小,往往无法承受镇静药物的副作用。对于这些患者,我们通常采用第三种方法,即心理治疗,特别是认知行为疗法,以改善他们的失眠症状。但在心理疏导效果不明显或无法迅速见效的情况下,我们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使用中成药,或使用一些代谢较快的睡眠诱导剂,例如小剂量的唑吡坦辅助入睡。
作者:全科学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脑卒中# #睡眠障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