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ukemi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内皮功能障碍和血栓栓塞相关生物标志物鉴定

2021-09-06 xiaozeng MedSci原创

既往研究显示,在采用目前最好的治疗策略后,

既往研究显示,在采用目前最好的治疗策略后,儿童期和青年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五年总生存率分别超过了90%和75%。然而,50%的患者经历了严重且可能致残的药物毒性反应,如胰腺炎、骨坏死和血栓栓塞 (TE) 。

TE主要起源于静脉,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毒性反应之一,其在儿童(诊断年龄<10 岁)中的累积发生率为5%,在青少年和年轻人(诊断年龄为10-45岁)中的累积发生率超过15%。TE与毒性死亡风险以及长期的后遗症相关,包括肺栓塞后综合征、血栓后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和认知障碍(继脑静脉血栓)。

既往研究发现,内皮功能障碍(ED)在血栓形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鉴定了包括TM(内皮细胞跨膜蛋白血栓调节蛋白)、Sdc-1(Syndecan-1)以及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在内的内皮功能障碍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可溶性形式,然而,目前并无上述生物标志物与ALL治疗期间TE发生的关联性研究。

研究流程图

在该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分析在前瞻性收集的血液样本中上述三种生物标志物(TM、Sdc-1、VEGFR-1)与根据NOPHO ALL 2008方案治疗的55例病例和165例时间匹配对照的血栓栓塞风险之间的关联性。

内皮生物标志物的个体样本测量

在年龄、性别和风险组调整后的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TM和VEGFR-1的水平升高与血栓栓塞发生率的增加独立相关。而仅分析血栓栓塞诊断前>30 天的样本时,该关联性仍是显著的。在具有可检测天冬酰胺酶活性的样品中,血栓调节素水平相较于平均高3.2 ng/mL。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位于三个生物标志物或邻近编码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中,并无与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相关的位点。


总而言之,该研究结果显示,血栓调节蛋白和VEGFR-1或可作为血栓栓塞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以识别需要预先抗血栓预防的患者。


原始出处:

Andrés-Jensen, L., Grell, K., Rank, C.U. et 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thromboembolism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Leukemia (13 August 2021).

 

作者:xiaoz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反常栓塞,你能想起哪些疾病?

反常栓塞指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通过右向左的分流通道,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从而引起相应部位的体循环栓塞。反常性栓塞有4项诊断标准:

Blood: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增加!

目前,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VTE/ATE)的风险尚未完全明确,在癌症患者中评估这类药物的临床试验并未提供相关信息。

EClinical Medicine:COVID-19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栓栓塞,且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

曾有研究显示,COVID-19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COVID-19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血栓栓塞。一些研究指出,COVID-19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20%到30%,而另一些研究报告则高达40%到70%

JAMA Surg:氨甲环酸用于大手术出血风险的预防及安全性研究

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用于大手术出血风险的预防是安全的,不会导致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增加

研究发现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诱发血栓的机制

7月7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刊登的一项报告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疫苗诱发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患者的血清后,发现一些人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出现这种罕见症状的机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