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ic Med:利用体型指数和身体圆度指数鉴别我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的能力如何?

2018-12-28 MedSci MedSci原创

近日,国际杂志 《Diabetic Med》上在线发表一项关于利用体型指数和身体圆度指数鉴别我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的能力如何的横断面研究。 研究除了评估利用体型指数和身体圆度指数鉴别我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的能力,并确定体型指数和身体圆度指数是否优于传统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研究人员于2012年在吉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招募15 078名参与者。收集人口统计

近日,国际杂志 《Diabetic Med》上在线发表一项关于利用体型指数和身体圆度指数鉴别我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的能力如何的横断面研究。

研究除了评估利用体型指数和身体圆度指数鉴别我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的能力,并确定体型指数和身体圆度指数是否优于传统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研究人员于2012年在吉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招募15 078名参与者。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并测量人体测量指数和生化指标。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用于比较每个人体测量指标的有效性,并且计算每个人体测量指数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

在前驱糖尿病,糖尿病和未确诊的糖尿病的男性和女性的接受者-操作曲线下面积,身体圆度指数最高(均P <0.01)。前驱糖尿病,未确诊糖尿病和糖尿病的身体圆度指数的最佳阈值分别为男性2.8,3.73.3,女性3.4,3.83.6。根据圆度指数的最佳阈值确定的前驱糖尿病,未确诊糖尿病和糖尿病的累积比例分别为79.2%,67.5%和77.0%(男性为82.3%,62.5%和75.3%;女性为74.6%,74.9%和78.3%)。

BMI,体形指数和身体圆度指数可以识别糖尿病的存在。在三个人体测量指数中,BMI与糖尿病的关联最弱。身体圆度指数可以作为评估东北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的另一指标。

原始出处:

Q. ZhaoK. ZhangY. Liet al. Capacity of a body shape index and body roundness index to identify diabetes mellitus in Han Chinese people in Northeast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CC:外周动脉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糖尿病可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是目前对糖尿病给有症状的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带来心血管和肢体事件的独立风险知之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较和评估PAD患者和PAD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和肢体疾病的风险。本研究纳入了EUCLID临床试验中13885名有症状的PAD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心梗和缺血性卒中),并分析比较了有糖尿病亚组和无糖尿病

Osteoporos Int: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容易骨质疏松?

一些抗高血糖药物可以影响骨代谢。2018年11月,丹麦、瑞典和德国学者发表在《Osteoporos Int》的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考察了二甲双胍vs安慰剂与胰岛素类似物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矿物质密度(BMD)和骨小梁评分(TBS)的影响。

Diabetic Med:在结构化教育计划的背景下,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经验如何?

近日,国际杂志 《Diabetic Med》上在线发表一项关于在结构化教育计划的背景下,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经验的定性研究。探讨年轻人在1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方面的经验。 本研究中,年轻人一起参加定性访谈和焦点小组,参加结构化教育课程,促进灵活的自我导向模式。通过有目的的抽样方式招募参加本次结构化教育课程的学员。由两个不同糖尿病中心(儿科和成人)的护士/营养师教育者领导,在每个课程后1

周智广:B淋巴细胞亚类与自身免疫糖尿病的胰岛功能

自身免疫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由T细胞介导胰岛β细胞破坏造成胰岛素缺乏所致。但持续增多的证据表明B 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筛查甲状腺功能,高达24%的患病率!

张女士今年31岁,在她25岁时,她感觉精力越来越差,而以往的她总是精力旺盛,晚上下班回家还要约朋友去练一小时瑜伽,而后来她一下班到家就想在沙发上躺着,没有兴致也没有精力去约朋友玩,到了周末,即便晚上睡了十个小时,白天还是瞌睡连连。不仅仅是精疲力竭,工作、社交也受到了影响,而且,她感觉自己的大脑也“力不从心”,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很多时候心里明白想说什么,但就是表达不出来,感觉大脑不是自己的。更令张女

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因素有哪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人口增多,心力衰竭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那么哪些因素会引起心力衰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