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logy:哪种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后预后好?

2019-08-14 shaosai MedSci原创

背景:由于基底动脉闭塞(BAO)所致急性脑卒中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然而,对于不同病理亚型的BAO脑卒中再通率和治疗结果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BAO亚型经机械取栓后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的差异。

背景:由于基底动脉闭塞(BAO)所致急性脑卒中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然而,对于不同病理亚型的BAO脑卒中再通率和治疗结果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BAO亚型经机械取栓后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的差异。

本研究纳入了82例急性BAO并行机械取栓的患者进行分析。患者被分为3组:无椎动脉(VA)狭窄性闭塞的栓塞(组1)、合并VA狭窄性闭塞的栓塞(组2)和基底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组3)。利用Kruskal-Wallis、Pearson χ2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和造影相关特点、再通率、手术时间和临床预后。

结果为,根据脑卒中机制,组1、组2和组3 BAO发生率分别为n = 34 (41%)、 n = 28 (34%)和n = 20 (24%)。整体上,机械再通率达到78% (64/82),预后良好为37% (30/82)。组1的手术时间要明显短于组2(49 vs 66分钟; P = .01)。组1的血管再通率要明显高于组3((29/34 [85%] vs 11/20 [55%]; P = .01))。组1临床预后要高于组3((18/34 [53%] vs 4/20 [20%]; P = .02)).

本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病理学脑卒中机制的基底动脉闭塞预后是不同的,在无椎动脉狭窄性闭塞的栓塞患者的预后和再通率最好。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eurology:机械取栓后血压水平与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的预后!

MT后最大SBP水平较高与增加的3个月死亡率和LVO患者功能依赖独立相关。与允许性高血压相比,适度的血压控制也可以降低3个月死亡率。

Stroke:机械取栓不能放弃静脉溶栓!

几项随机临时试验显示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采取机械血栓切除术(MT)联合标准内科治疗方案包括静脉溶栓(IVT)优于单独标准内科治疗。2015年AHA更新的指南推荐即使打算进行MT也应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IVT。

NEJM:临床症状和梗死大小不匹配的卒中:卒中后6到24小时的机械取栓(DAWN)

作者:贾白雪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对于醒后卒中或者发病时间不明确的患者来说,发病时间通常定义为患者最后看起来正常的时间。机械取栓对从最后看起来正常到开始治疗时间超过6小时的患者的有效性仍不明确,尤其是那些存在尚未梗死的可挽救脑组织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与影像显示的梗死体积不匹配的严重症状来识别。在DAWN研究中,研究者对比了血管内机械取栓加

Stroke:颈动脉夹层串联病变的机械取栓

从技术上来讲,前循环串联病变采用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是一项挑战,但是HERMES工作组发现串联病变和孤立性颅内闭塞的预后类似。颈总动脉狭窄-闭塞的2个重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夹层,这两项病因对血管内治疗后再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

Stroke: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前静脉溶栓SR情况如何?

2017年发表于《Stroke》上的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考察了大血管闭塞患者中,机械取栓前静脉溶栓(IVT)的成功再灌注(SR)情况。

Neurology: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还是联合静脉溶栓?

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ELVO),直接机械取栓还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2018年4月,发表在《Neurology》的一项观察性研究对此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