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or抗凝治疗?

2018-04-11 郑小丽 李琴 上海药讯

当今发生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肢体或智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这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如何预防或治疗其发生?


郑小丽 李琴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  

当今发生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肢体或智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这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如何预防或治疗其发生?

首先卒中是造成这种肢体或智力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其中出血性卒中死亡率较高,缺血性卒中发病率较高。这里主要介绍的是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

缺血性卒中主要是局部形成的血栓直接栓塞于脑动脉,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后通过血流栓塞于脑动脉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异常,表现为肢体或智力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根据血栓来源的不同,不同类型的卒中其药物的选择不一样。

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动脉血栓的形成直接栓塞于脑动脉,或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血栓脱落随着血流阻塞于脑动脉而造成。这类患者主要是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为主。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和扩大。一般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进行防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段时间内可以联合使用两个抗血小板药物来强化抑制动脉血栓形成,两药联合使用一段时间后,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长期预防或治疗使用。

心源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房颤导致左心房血栓形成,血栓脱落随着血流阻塞于脑动脉。这类患者主要是以抗凝药物治疗为主,主要的药物选择有:

1传统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是第一个口服抗凝药,具有悠久的抗凝历史,该药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生成而发挥其抗凝作用,具有价格便宜、有特异性拮抗剂(对抗华法林治引起的出血)等优点。但是这个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其药效受药物、食物等因素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根据凝血指标INR来调整剂量。因为华法林与食物药物的相互作用大,当同时加服或减服其它药物时,患者应密切关注凝血功能的复查和华法林剂量的调整,平时也要保持饮食结构平衡,特别是对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等),每周的摄入量最好保持均衡。

2新型口服抗凝药

经典的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剂量不恒定,食物药物影响因素大等缺点,而近年来上市的新型口服抗凝剂(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具有使用剂量固定、不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食物药物影响小等优点,其价格相对较昂贵。这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的问世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由于目前在中国新型口服抗凝剂特异性拮抗剂还未上市,所以患者需密切关注严重的出血不良反应等。

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疾病,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其严重性,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合理选择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一旦发生血栓或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作者:郑小丽 李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8-05-25 724765917_36481625

    学习了

    0

  2. 2018-04-12 1209e435m98(暂无昵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3. 2018-04-11 健健

    卒中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病,溶栓,取栓等血管内治疗也很成熟,但是仍然有很多未知问题有待认知!

    0

相关资讯

Stroke:儿童身高和生长与首次缺血性卒中或脑出血有关!

由此可见,了解错过卒中预防机会的预测性病人特征,可能有助于初级保健识别和妥善管理这些个体。改善这些群体的管理可以减少他们的风险,并且可以预防未来大量的卒中和TIA患者。

Eur Heart J:PCSK9基因的突变对卒中和冠心病有不同的影响

PCSK9基因的突变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冠心病的发生均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其对缺血性卒中(IS)的影响尚属未知。本研究对10307名IS患者和19326名正常对照对PCSK9功能缺失突变(rs11591147; R46L)和另外5个突变位点与IS和IS亚型之间的关系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发现rs11591147的T等位点可以降低0.5mmol/L 的LDL-C水平和23%的冠心病发病风险

SCI REP:生物年龄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

由此可见,不论实足年龄、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和血管危险因素,通过DNA甲基化估计的生物年龄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Stroke:心房心脏病与缺血性卒中风险!

由此可见,除临床表现的房颤外,心房异常的其他证据与随后的缺血性卒中相关。

Stroke:缺血性卒中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疗效分析

由此可见,IL-1Ra降低了血浆炎性标记物,已知这些标记物与缺血性卒中恶化的临床结局相关。皮下注射IL-1Ra安全且耐受性良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调查IL-1Ra与溶栓的疗效和可能的相互作用。

Lancet: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探索

TIA和缺血性卒中症状发作后早期复发风险最高,随后逐渐下降,一直持续几周。尽管阿司匹林能够降低早期复发风险,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更加有效。无论选择何种抗血小板药物,两种药物总比单一药物有效。Chance研究发现对于中国小卒中或TIA患者,24h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优于单独阿司匹林,能够降低90天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