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值得寻找吗?

2023-04-17 重症医学 重症医学

建议重症患者预防血栓,作为抗凝剂,低分子量肝素最常用,可能有最佳的获益-风险比。直接口服抗凝剂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无论是深静脉血栓(DVT)还是肺栓塞(PE),重症患者都是静脉血栓栓塞(VTE)高危人群。VTE与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关,心脏骤停时,致死性PE可达到65%。因此,建议重症患者预防血栓,作为抗凝剂,低分子量肝素最常用,可能有最佳的获益-风险比。直接口服抗凝剂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重症患者的VTE有几个特殊性。首先,重症监护背景下(如通常接受机械通气和镇静),DVT和PE的常见警示信号(如疼痛或呼吸困难)最常忽视。此外,在明显血流动力学/呼吸不稳定时,患者可能不容易转运,这可能会降低某些诊断设备的使用。再次,危重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和多次有创性操作,出血并发症风险高。同时,由于促炎状态和使用血管内装置(如中心静脉或透析导管),在少见部位,患者形成静脉血栓的概率也增加,使这些患者面临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有几个问题。首先,诊断有时可能很困难,尤其是在进展型病例或导管位于锁骨下时(这时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超声多普勒的可靠性不足,超声假阴性诊断可能有21%)。其次,这些血栓形成的临床重要性,可能从无症状的非严重事件(导管周围血栓)到潜在致死性PE或上腔静脉综合征不等。最后,癌症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流行病学相对了解,但在重症患者中的数据仍匮乏。

因此,应感谢Wu等开展并发表了一项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风险的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由受过静脉血栓诊断培训的研究者使用多普勒超声对1200多例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系统筛查。主要结果是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很常见,发生率为16.9%(95%置信区间14.8-18.9%)。应注意几个要素。首先,虽然总体发生率较高,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患者的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也较长,但只有三分之一为广泛血栓,无一个有症状。半数血栓事件发生在静脉穿刺后前4天,12%发生在第1天,只有7%的患者行预防性抗凝。在所有因血栓而拔除导管的患者中(占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患者的14%),导管拔除与血栓消退相关。最后,多变量分析显示仅颈内静脉部位和年龄与血栓风险相关。

这项重要研究的结果显示,ICU患者形成导管血栓的频率较高,高于预期,这提出了导管血栓临床重要性的问题。支持系统性筛查期间诊断事件权重的证据来自手术预防(尤其是骨科手术的血栓预防),通过系统性超声筛查识别手术的血栓栓塞事件,与该研究方法相同。相反,可以认为导管血栓形成的严重度可能不同与骨科手术中的远端血栓,骨科手术中远端血栓的移位风险已知,但导管血栓的近端延伸和栓塞性移位的风险还不清楚。

尽管导管血栓的发生似乎不会恶化患者预后(ICU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它可以显著且持久地改变重症患者静脉的使用性,其中三分之一的血栓形成是广泛的。但对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时进行的抗凝管理尚无定论。不幸的是,本研究未随访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治疗后果,是否治疗性抗凝由医生斟酌。为回答导管相关血栓是否需要治疗性抗凝,需了解重症患者治疗性抗凝的相关风险,这就需要进行大型随机对照研究。

基于这些数据,开发靶向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分子可能为预防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开辟新策略。因为凝血酶放大了因子XI的激活,进而放大了导致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形成的下游共同途径(图1),故接触激活(内源性)途径确实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因此,靶向因子XI可抑制病理性血栓形成途径。由于因子XI可能只在生理性止血中发挥次要作用,因此内源性凝血途径仍基本不受影响,这解释了抗因子XI的出血风险为何可能低于其他抗凝分子。

重症行者翻译组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  刘岗译

作者:重症医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3-04-17 八骏奔腾

    1儿心必学习

    0

  2. 2023-04-17 1209e435m98(暂无昵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Crit Care:重症监护病房生命体征昼夜节律的意义

ICU患者入住期间生命体征的昼夜节律仍然存在,但对这些节律的定量评估可能会为ICU患者提供预后信息。

Diabetes Care:COVID-19住院的1型糖尿病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和死亡率分析

因COVID-19住院的T1DM患者发生严重结局的风险高于非糖尿病患者。T1DM患者ICU/MV的风险高于T2DM患者的主要原因是伴有DKA。这些结果可进一步指导糖尿病治疗和COVID-19预防。

Crit Care:瘦体重是重症监护病房入院的危险因素

在这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中,瘦体重与入住ICU无关;然而,更大的四肢瘦体重与死亡率降低相关。这表明入住ICU前肌肉状态可能无法预测危重疾病的发展,但与危重疾病发生后更好的生存相关。

Crit Care:重症监护病房谵妄运动亚型的分布情况

机能减退性谵妄是重症患者中最常见的运动亚型。混合性谵妄在谵妄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方面的结果最差,并且与其他运动性谵妄亚型相比,接受了更多的药物干预。

Br J Anaesth:重症监护病房80岁以上患者的短期死亡率研究

80岁以上的患者占ICU入院人数的五分之一。这项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欧洲国家之间ICU和30天死亡率的差异,并利用两项大型观察性研究的数据描述医疗支出水平与8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JAMA:ICU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人各种治疗方案的长期结局比较

针对重症患者(包括 COVID-19 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通常评估短期结果,例如器官衰竭或 28 天死亡率,很少有已发表的试验评估治疗是否会影响长期生存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 例如残疾和与健康相关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