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栓抽吸后脑出血发生率达16%

2017-04-06 朱柳媛 中国循环杂志

4月3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刘新峰、徐格林教授等领衔开展的ACTUAL研究(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注册研究)组在Stroke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我国接受血栓抽吸72 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达16%,这一比例明显高于此前公布的相关研究。

4月3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刘新峰、徐格林教授等领衔开展的ACTUAL研究(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注册研究)组在Stroke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我国接受血栓抽吸72 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达16%,这一比例明显高于此前公布的相关研究。

ACTUAL研究从我国21个脑血管病中心纳入63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01例在血栓抽吸后72小时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脑出血患者的90天死亡率高达65.3%,明显高于无脑出血的患者(18.8%)。

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中性粒细胞比例>0.83(OR=2.07)、治疗前ASPECTS评分<6分(OR=2.27)、心原性卒中(OR=1.91)、侧支循环较差(OR=1.97)、血管内治疗延迟(从出现症状至穿刺超过4.5个小时)、支架取栓装置通过血管次数超过3次(OR=2.55)可能是这类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此前公布的随机对照研究(4.4%),但这项研究可能更好地反映了真实世界情况,情况与北美Solitaire急性卒中研究相似(9.9%)。他们认为,真实世界中脑出血发生率高,与治疗适应证扩大、经验不足、治疗条件较差等因素有关。在这项研究中,取栓装置在血管中多次通过的患者比例高于北美Solitaire急性卒中研究(15% vs 6.3%),这与亚洲患者中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例较高有一定关系。

原始出处:


作者:朱柳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ACC2017:低危房颤者:抗凝治疗无益反增风险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第 66 届年会上,美国一项大型社区研究表明,抗血栓治疗不会降低低风险房颤患者5年内卒中风险。事实上,研究者发现,低危患者在没有任何抗血栓治疗的情况下表现更好。该结果与一些现行标准相矛盾。如欧洲心脏病学会提倡对有卒中风险的患者(CHA2DS2 VASc评分,男性1分以上,女性2分以上)进行口服抗凝药治疗。而该研究发现,CHADS2评分为0~1或CHA2DS2 VASc评分为0~2的

Stroke: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的比例恢复

由此可见,卒中后3个月下肢损伤恢复约70%。缺乏合适的群体可能是因为上肢和下肢的下行运动传导束存在解剖组织的差异。下肢比例恢复不会受到治疗剂量的影响,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它反映了一个基本的生物学过程。

Stroke:同型半胱氨酸与卒中风险!

在中国高血压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对首次卒中的影响可以被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型和叶酸明显调节。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卒中的风险,并针对个人的遗传背景和营养状况开发叶酸干预措施。

Neurology:细颗粒物暴露与卒中发病率有啥关系?

由此可见,长期PM2.5暴露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较高相关,但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尚不太清楚。

JAHA:牙周炎和无牙症病史可以预测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卒中和死亡率

在社区居住的老年妇女中,无牙症与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率风险增加有关。牙周炎这比无牙症更为普遍,与死亡率增加17%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改善一般人群的牙周状况可以降低总死亡率。

Stroke:心衰患者卒中风险如何?

由此可见,心衰与所有卒中亚型的短期和长期风险增加有关,提示心衰是缺血性卒中、ICH和SAH的一个有效且持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