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 2013:绝经增加肝脏脂肪变性风险

2013-04-07 佚名 EGMN

  旧金山——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Monika Sanghavi医生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13年会上报告的达拉斯心脏研究结果显示,绝经后状态与肝脏脂肪变性风险增加1倍独立相关。   近期,关于肝脏脂肪变性的研究正在增多,原因是这种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的标志物。达拉斯心脏研究分析了绝经与肝脏脂肪变性之间的关系。这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纳入了1,018例年龄30~65岁的女性,其中

  旧金山——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Monika Sanghavi医生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13年会上报告的达拉斯心脏研究结果显示,绝经后状态与肝脏脂肪变性风险增加1倍独立相关。

  近期,关于肝脏脂肪变性的研究正在增多,原因是这种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的标志物。达拉斯心脏研究分析了绝经与肝脏脂肪变性之间的关系。这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纳入了1,018例年龄30~65岁的女性,其中48%为绝经后妇女。研究中肝脏脂肪变性的定义为磁共振波谱分析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高于5.5%。

  结果显示,绝经后妇女的肝脏脂肪变性患病率为34%,而绝经前妇女仅为24%,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绝经后队列的肝脏甘油三酯绝对含量为4.0%,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的2.9%。值得注意的是,肝脏脂肪变性的患病率随着距离末次月经期(LMP)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在距离LMP不足2个月、2~12个月和12个月以上的绝经后妇女中,患病率分别为22%、31%和35%。绝经后女性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绝经前女性,平均收缩压也显著高于绝经前女性,分别为129 和117 mm Hg;绝经后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也高于绝经前女性,分别为16%和7%;两组的平均LDL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13和98 mg/dl,平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107和81 mg/dl。校正上述变量以及吸烟状态、体重指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多变量分析显示,绝经后状态仍与肝脏脂肪变性风险增加1倍独立相关(危险比为2.0)。

  研究者总结认为,绝经后妇女肝脏脂肪变性风险增加,且这种风险增加是通过一种独立于肥胖、高脂血症和其他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机制实现的。

肝脏相关的拓展阅读:

原文阅读:Being postmenopausal doubles hepatic steatosis risk
SAN FRANCISCO – Postmenopausal status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 twofold increased risk of hepatic steatosis, the Dallas Heart Study has shown.
Among 1,018 women aged 30-65 years enrolled in the population-based study, 48% were postmenopausal. Their prevalence of hepatic steatosis as defined by greater than 5.5% hepatic fat content measur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was 34%. In contrast, the prevalenc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at 24% in the premenopausal women, Dr. Monika Sanghavi repor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Med.:肝脏存在调控葡萄糖代谢的备用信号通道

饭后胰岛素会中断肝脏中的葡萄糖生成,然而当机体产生胰岛素耐受,即当胰岛素不再能有效降低血糖时,机体就会出现问题。2月19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京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小组曾证实肝脏中缺失Akt1和Akt2基因的小鼠不仅会生成胰岛素耐受,并会丧失对高糖饮食的反应。这些小鼠在饮食后血糖仍旧会维持在高水平。在机体缺失Akt之时,另一个基因F

PLoS ONE:转录因子c-Jun保护肝免受β-连环蛋白损伤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功能的正常至关重要,而在肝细胞癌(HCC)中,这条信号通路进场是失调的。因此,分析β-catenin活化的早期表型和分子事件对更好地了解肝癌发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AP-1转录因子c-Jun是一个假定的β-catenin靶基因,它能促进肝细胞的存、增殖以及肝癌的发生,这表明c-Jun可能是β-catenin在肝脏中的主要作用靶蛋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日研究人

CMAJ:抗生素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或引发老年人肝脏损伤风险

近日,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表示,抗生素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和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应当进行有效地监管控制,因为服用这两种抗生素对老年人有潜在的肝损伤风险。 相比使用抗生素克拉霉素,这些抗生素带来的肝损伤风险是前者的两倍。肝脏损伤包括中毒性肝病、肝炎、肝坏死或者未指明的急性肝衰竭。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北美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广谱福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如左氧氟

PLOS ONE:清除胆汁酸可改善糖尿病症状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8月30日发表一份公报称,该校研究人员和瑞士同行在利用小鼠进行的实验中发现,如果能用药物把肝脏分泌的胆汁酸强制排出体外,促进分泌新的胆汁酸,有可能改善糖尿病症状。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肠道中发挥作用,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但是胆汁酸长期滞留在肠中,功能就会降低,而且妨碍新的胆汁酸合成。 来自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院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强制排出胆汁酸,促进

Diabetes:郭非凡等揭示下丘脑ATF4调控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新功能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郭非凡组的研究论文“Central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4) regulates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in mice via S6K1 signaling and the vagus nerve”。该研究阐明了下丘脑活化转录因子4 (ATF

Cell:肝脏发育研究获进展

近日来自中国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EpCAM作为一种内胚层特异性Wnt去阻抑子,促使了肝脏发育,相关论文“EpCAM Is an Endoderm-Specific Wnt Derepressor that Licenses Hepatic Development”发表在3月11日的《细胞—发育》(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西南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