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tension:主动脉-肱动脉硬化梯度与心血管风险有啥关系?

2017-04-11 xing.T MedSci原创

该研究结果表明,PWV比的预后意义可能会根据基础CVD风险而有所不同,并且在评估社区人群血管硬化中应继续使用CFPWV标准。

最近的一项研究报道主动脉肱动脉硬化梯度,其定义为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PWV比),可以比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能更好地预测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然而,PWV比对社区人群血管疾病(CVD)的预后意义尚不清楚。近日,血管权威杂志Hypertension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评估了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无明显心血管疾病的2114名参与者(60±10岁;女性为56%)PWV比的相关和预测价值。

平均PWV比从小于40岁参与者的1.36±0.19下降到那些超过80岁参与者的0.73±0.21。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年龄较大、男性、体重指数较大、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平均动脉压较高和心率更高与较低的PWV比相关(所有P<0.001)。

在中位随访12.6年期间,发生了248次首发CVD事件。在调整了标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Cox回归模型中,CFPWV (风险比为1.33;95%可信区间为1.10-1.61)和PWV比(风险比为1.32;95%可信区间为1.09-1.59)每变化一个标准差具有类似的CVD风险。包括传统的CVD危险因素,再加上CFPWV或PWV比的模型得到了相同C统计值(C=0.783)。虽然在透析患者中PWV比已报道比CFPWV提供更多的预测价值,但是研究人员不能在社区为基础的样本中重复这些结果。

该研究结果表明,PWV比的预后意义可能会根据基础CVD风险而有所不同,并且在评估社区人群血管硬化中应继续使用CFPWV标准。

原始出处:


Teemu J. Niiranen, et al. Aortic-Brachial Arterial Stiffness Gradien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the Community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Hypertension. 2017. https://doi.org/10.1161/HYPERTENSIONAHA.116.0891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