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千举万变 离不开人性至上

2017-08-01 丁好奇 环球医学

每个人对医学概念的理解或许都有所不同,不能说全然没有道理,但往往没有抓住医学的本质。医学文化的第一个本质特征是“人性至上”。

近日,我网站介绍了医学文化的基本内容:人道主义、仁恕情怀、理性精神、公益思想和博容理念。今天,我们将开始介绍医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漫长的岁月使人类经历了由原始到现代、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与之相伴随的是蒙昧的医疗技术以及人们对药物的朴素认识逐渐演化为现代医学文化。如今医学既传统又现代,既浅显又深邃,既普及又精奥,其本质究竟为何?

每个人对医学概念的理解或许都有所不同,不能说全然没有道理,但往往没有抓住医学的本质。医学文化的第一个本质特征是“人性至上”。

所谓人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偏重于人的自然属性,当然也兼顾着人的社会属性,包括人的本能、感情、习性等。医学所关心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健康和生命,是人之所以为人在自然属性方面的物质基础和解释依据。在文化意义上,人之生存不仅先决于其身存,更重要的是还在于以身之存为介质所承载的人之本性。人性是生命体生物价值的集中体现,失却文化社会规定意义的身存是不可理喻的。

可见,人性是生命体延存于世的题中必有之本性,是人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所谓人乃万物之灵或者人乃万灵之长,并非仅指活的生命体,更全面的是指生命体以及通过生命体所表现的人之本性。

人性之于人如此重要,生命体之于人性同样重要。人从精卵授受形成生命的那一刻起,其生老病死、健衰夭寿就成了医学呵护的对象。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人”,这里的“人”并不仅仅指其身体,更为重要的是附着于肉体之上的人之本性。如果仅仅把医学服务的对象理解为人之肉体,则医学将沦为修理肉体机器的工匠,如此则医学将不见得如何高尚伟大。在社会系统中,医学服务的对象是完整的人,是兼顾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以及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于一体,进而表现出人之本性的人,因此从根本上说,医学呵护的是人性,在此意义上形成的医学文化,理所当然以呵护人之本性为至高无上的职责使命。

医学始终高扬的是人性至上的文化旗帜,这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健康所下的定义中表现得极为鲜明。WHO的组织法是由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通过的,于1948年4月7日生效公布。为“使全人类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WHO决定将每年的7月22日作为“世界卫生日”。从1950年起,把WHO的组织法公布日4月7日定为“世界卫生日”,每年选定一个健康内容作为当年国际卫生保健活动的中心主题。会议通过的宪章中规定:“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羸弱和疾病,而且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加深,健康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在1988年召开的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年会上,与会代表们又为健康补充了新的内容:“健康的定义还必须包括提高道德品质。因此,健康应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后三者为心理卫生的任务。”正是这一健康的新定义,促使人们的健康观发生了变化,结束了“无病就是健康”的旧观念。除“羸弱”和“生理”主要指肉体疾病外,其他的如“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则并非主要指肉体,后者更多的是人之本性的范畴。理论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关心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逐步重视起了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毫无疑问,医学为健康服务,而健康的完整意义更多地是指人性,也就是说,医学以服务于健康为根本,其终极范畴便是以服务于人性为根本。与其他学科门类相比,医学更显着地关爱人的情感和本性。

作者:丁好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