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大手术麻醉程度与1年死亡风险

2019-10-21 MedSci MedSci原创

在大手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的患者中,轻度全麻人群的1年死亡率不高于深度全麻

近日研究人员开展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接受大手术老年患者浅麻醉或深麻醉对全因1年死亡率的影响。

年龄在60岁以上,患有严重共病,手术时间预计超过2小时,预计住院时间至少为2天患者参与研究,随机接受轻度全身麻醉(BIS 50)或深度全身麻醉(BIS 35)。研究的主要结果是1年全因死亡率。

6644名患者,其中BIS 50组3316人,BIS 35组3328人,BIS 50组平均BIS 47.2,BIS 35组平均BIS 38.8。BIS 50组平均动脉压高3.5mmHg,挥发性麻醉剂的使用最低浓度低0.26(30%)。BIS 50组1年死亡率为6.5%,BIS 35组为7.2%。组间3级以及4级不良事件差异不显著,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感染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和肿瘤。

在大手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的患者中,轻度全麻人群的1年死亡率不高于深度全麻。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嗜铬细胞瘤伴颈动脉体瘤麻醉1例

患者,女,17岁,体质量55kg。反复头痛、心慌1年,伴阵发性血压升高1月。1年前反复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心慌、大汗,血压波动于120~180/70~100mmHg,最高可达220/160mmHg,CT发现右侧肾上腺肿块影,结合病史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因合并右颈动脉体瘤、左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陈旧性血栓,患者及家属考虑手术风险大决定暂不手术。

椎管内压力变化-椎管内麻醉严重并发症1例

患者,男,77岁,门诊以“混合痔、便秘”收治入院。3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时肛门肿物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便纸带血,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后症状缓解。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未正规治疗。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入院专科查体:肛门居中,外观无畸形,肛缘截石位顺时针3、8~9、12点位皮赘隆突,色褐,质软,无触痛;指检示:肛管及直肠下段未扪及异常包块,指套退出无血染。肛门镜示:齿线上

JAMA:麻醉方式与脑卒中溶栓术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中接受全身麻醉不会增加患者3个月的神经预后风险

J Endod:Gow-Gates, Vazirani-Akinosi和Mental Incisive神经阻滞对有症状不可逆牙髓炎的麻醉效果比较

这篇系统性回顾的目的是通过meta和队列试验分析(TSA)比较Gow-Gates (GG), Vazirani-Akinosi (VA)和mental incisive (MI)神经阻滞(NBs)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IANBs)用于下颌不可逆牙髓炎牙齿的麻醉效果。

不典型嗜铬细胞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麻醉一例

患者,男,47岁,59kg,BMI20kg/m2,ASA1级。因“发作性胸痛1月余,再发13h”入心内科。1个月前活动后间断发作胸骨后闷痛,伴压迫感、恶心、出汗,向后背部放射,持续约10min症状缓解。13h前再发胸痛,性质同前。无高血压病史。

世界麻醉日,百特呼吁关注麻醉,认识麻醉

10月16日是世界麻醉日,1846年10月16日,William T.G. Morton在麻省总院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乙醚全麻,成为近代麻醉史的开端,为了纪念这一重大事件,遂将每年10月16日定为“世界麻醉日”。如今,近现代麻醉学已走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道路,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麻醉师创造发明了多种麻醉药物、技术、理念,极大地推动了麻醉学的发展。10月16日是世界麻醉日,百特医疗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