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华人院士揭示新抑癌信号LATS2

2013-12-27 佚名 生物通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首都医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LATS2通过破坏β-Catenin/BCL9相互作用抑制了Wnt信号。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旗下子刊Cell Report上。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华人科学家王存玉(Cun-Yu Wang)教授是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其曾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等世界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首都医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LATS2通过破坏β-Catenin/BCL9相互作用抑制了Wnt信号。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旗下子刊Cell Report上。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华人科学家王存玉(Cun-Yu Wang)教授是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其曾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等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重量级科研论文,在肿瘤细胞耐药、肿瘤转移、口腔炎症发病机理、口腔炎症和代谢性骨丧失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国际公认的重要贡献,是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少数国际一流学者之一。201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是首位被授予这一称号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

LATS2基因也被称为Kpm,属于拉特抑癌家族,具有高度的遗传保守性,在肿瘤发展和细胞周期调控中其关键作用。目前许多研究发现LATS2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等功能密切相关。LATS2可通过包括Hippo通路、p53基因和Ras-ERK等在内定的多种机制和多种信号通路进行转导,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LATS2是Hippo信号通路的关键组成部分。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发育、干细胞自我更新和肿瘤形成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包括大肠癌、前列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在内的各种人类癌症中均发现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组成性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过β-Catenin/Tcf介导的转录来促进细胞增殖、存活和侵袭性生长。当缺乏Wnt-β-Catenin信号时,Tcf/Lef家族蛋白、Groucho/TLE1辅阻遏物和HDAC1可沉默Wnt靶基因。Wnt信号导致了细胞质和细胞核β-Catenin累积。核β-Catenin通过招募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和辅激活蛋白来刺激基因转录,其中包括BCL9。

BCL9在人类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研究确定β-catenin/BCL9复合物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β-Catenin介导的转录受到各种信号分子和信号通路的紧密调控。由于Hippo信号与Wnt/β-catenin之间存在串扰,于是研究人员着手开始探讨Hippo信号通路调控Wnt/β-catenin介导的转录的机制。

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报道称发现,LATS2通过破坏β-catenin/BCL9相互作用抑制了Wnt/β-catenin介导的转录。LATS2可直接与β-catenin相互作用,并定位在Wnt靶基因的启动子上。机制研究表明,LATS2抑制了BCL9与β-catenin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随后招募BCL9,这与LATS2的激酶活性无关。研究人员在人类大肠癌中证实,LATS2下调与Wnt靶基因水平呈负相关。并且,采用一种抗微管药物诺考达唑(nocodazole)可通过靶向β-catenin/BCL9,有力地诱导LAT2抑制体内肿瘤生长。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LATS2不仅是人类癌症中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还是抗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靶点。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ell:揭示抑癌蛋白的“红娘”身份

来自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了长期以来被认为与神经系统肿瘤相关的一种蛋白质的特异功能。在这篇发表于9月《细胞》(Cell)杂志上的新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详细描述了果蝇Merlin蛋白的“做媒”(matchmaking)活动。Merlin的人类相似物NF2是一种已知的肿瘤抑制蛋白,当NF2发生突变时会引起II型神经纤维瘤。 尽管研究人员已知Merlin能够影响另一种蛋

JBC:中国医学科学院解析抑癌miRNA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miRNA-200b通过影响Pin1的表达控制了失巢凋亡(anoikis),且miRNA-200b的表达受到两个ETS家族成员PEA3和ELK-1的调控。这些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9月26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原文下载】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刘志华(Zhihua Liu)博士。其回国前曾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