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审稿新举措:双盲审稿

2015-02-19 MedSci译 MedSci原创

投过论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审稿人的名字是保密的,但论文作者的名字审稿人是知晓的。如今,Nature打算推行双盲审稿,这样审稿人便不会知道论文的作者,也会减少很多偏见。 从2015年3月份开始,Nature(《自然》)与自然旗下月刊,将提供一个替代传统的同行评议,即双盲审稿。作者可以在审稿时要求隐瞒名字和所属单位,通过双盲形式的同行评议,可能有助于审稿的客观与公平。目前,这个

稿件 施工图
投过论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审稿人的名字是保密的,但论文作者的名字审稿人是知晓的。如今,Nature打算推行双盲审稿,这样审稿人便不会知道论文的作者,也会减少很多偏见。

从2015年3月份开始,Nature(《自然》)与自然旗下月刊,将提供一个替代传统的同行评议,即双盲审稿。作者可以在审稿时要求隐瞒名字和所属单位,通过双盲形式的同行评议,可能有助于审稿的客观与公平。目前,这个过程是单盲:评审是匿名的,但他们知道作者的身份。

替代传统的同行评议过程中经常提出。有人建议全面开放的评论,其中既有作者和审稿人的名字是已知的。开放同行评议的支持者认为它的透明度,以此来鼓励更多的公民和周到的审稿意见 - 虽然也有担心它促进一个不太重要态度。

相比之下,双盲同行评审的倡导者认为,它消除个人偏见,比如那些基于性别,资历,声望和隶属关系。

这两种评议方式都已经在各类学术出版使用,但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2006年,自然期刊试行开放同行评议,但是参与的作者与审稿人还是相当少。有关开放同行评议的意见,很可能仍在其它一些新刊中进行不断尝试。而双盲评审的方法,却是非常一致的,无论是审稿人还是作者都很认可,参与度也很高。

2009年的个项国际和跨学科的调查,研究同行评审,有4000多名研究人员,76%的受访者表示,双盲是一种有效的同行审查制度(A. Mulligan, L. Hall and E. Raphael J. Am. Soc. Inf. Sci. Technol. 64, 132–161; 2013)。 (相比之下,开放,单盲同行评审只有20%的受访者认可,认有有效也仅占45%)。我们自己的调查证实,双盲同行评审是一个受欢迎的选择。重要的是,我们的编辑曾与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交谈中,一直提到这种想法。因为,许多青年科学家认为,单盲评审存在偏见。

提供双盲评审的决定已经被广泛讨论。《自然》杂志的编辑们曾经拒绝它有几个原因。有些人怀疑其作用,有些人担心招聘裁判的潜在困难,有的还认为这是他们有责任减轻偏见。

自2013年6月,《自然-地球科学和自然气候变化》已经让作者在提交双盲和单盲同行评审之间进行选择。双盲法的选择意愿明显较高。每月约1/5的文章都选择双盲方法审稿,这种做法也没有影响到审稿的质量。从调查的作者的积极反应态度,是作为此次重大改变的决策关键。Nature communications稍后加入。

另外,Nature一直致力于改进文章质量,此前还进行了一些措施,以减少文章结果的不可重复性。为减少研究的不可重复性,编辑部声明,他们将不再限制方法介绍部分的字数,并考虑引入统计学家审稿,以及鼓励作者提供最原始的数据。

原始出处:

作者:MedSci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5-02-26 kuailu

    我赞成!可惜我的专业没有投稿曹这个期刊的可能。

    0

  2. 2015-02-21 MedSci客户端网友

    为减少研究的不可重复性,编辑部声明,他们将不再限制方法介绍部分的字数,并考虑引入统计学家审稿,以及鼓励作者提供最原始的数据。

    0

  3. 2015-02-21 xlxchina

相关资讯

Nature:评出2014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4年,Nature杂志展开了本年度的年终大盘点,选出了十位举足轻重的科学人物。 Medsci为您盘点。 一个坚信癌症免疫治疗有效的临床医生,而她是对的! Suzanne Topalian:癌症免疫疗法研究人员 当Suzanne Topalian听说由她发明的一种癌症治疗方法在7月份被美国FDA批准为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案时,她开心而又克制。这位严谨的癌症研究者、内科医生已经开始

盘点:2014年Nature 杂志亮点研究成果

不知不觉,2014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5年,2014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然刊登了很多亮点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就盘点了2014年Nature杂志及其子刊发表的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亮点研究。 Nature及其子刊 [1] Nature:新型线粒体荧光标记技术助力机体衰老研究 近日,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成功地

《自然》评出2014年度图片

冰岛Holuhraun熔岩地岩浆喷发 木星卫星表面图 日本Mount Ontake火山爆发后景象 Grimpoteuthis独特形态图 欧航局Philae着陆器 科学家在特殊条件下检测远古人头骨 跳蛛Phidippus audax的眼睛影像图 老鼠全身组织透明图 艺术家将盆栽送上云端 科学家捕捉硅油液滴滴落图 磕头虫(click-be

Nature爆审稿系统中的巨大漏洞:作者审自己的稿子

做过杂志编辑的人,应该都有一些类似的体验,那就是在寻找审稿人的时候,会面临一个头痛的问题:想去邀请在该领域很有造诣的知名研究人员,但这些大牛往往比较忙碌,要么直接拒审,要么到期限后无法返回审稿意见。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编辑会自己在网上寻找自己并不熟悉的potential reviewer,一般也是根据研究人员过去所发表文章的情况去寻找的,要尽量排除来自相同机构或者以前曾经是论文共同作者的情况,有

中国机构CNS月报(2014年11月)

自然系列期刊在2012年的论文统计显示,发文140篇论文的中国科学院超过日本东京大学排名亚洲机构第一位,这也是Nature Index统计以来中国科研机构首次排名第一,反映出中国顶尖科研机构在数量上领跑亚洲。据生物探索统计,2014年11月份中国科研机构在Nature、Cell和Science三大系列期刊的总发文量是62篇,比上月低10篇。

Nature:分解酵母菌的细菌有益健康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人类机体中的微生物破碎利用酵母复合糖的分子机制,复合糖是组成酵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相关研究或为开发治疗肠道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帮助。 进化长达7000年来,人类已经可以消化掉各种食品和饮料了,然而研究者们惊奇地发现,在人类肠道中名为Bt(Bacteroides thetaiotomicro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