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tension:高血压对于长期高体重指数和动脉硬化之间的介导效应

2018-12-04 国际循环编辑部 国际循环

肥胖和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体重指数(BMI)增加,血压升高(BP)和动脉硬化的复杂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可知。Yang Liu等研究者发表于Hypertension的一项研究,目的是探讨升高的BP对中年人早期BMI、BMI长期增加及其与动脉硬化趋势关系的介导作用。

肥胖和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体重指数(BMI)增加,血压升高(BP)和动脉硬化的复杂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可知。Yang Liu等研究者发表于Hypertension的一项研究,目的是探讨升高的BP对中年人早期BMI、BMI长期增加及其与动脉硬化趋势关系的介导作用。

纵向队列研究包括1190名参与者(829名白人和361名黑人,518名男性,平均随访年龄为40.0岁),他们从儿童时期检查BMI和BP 4~15次,成年期检查主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afPWV),平均随访期为30.3年。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曲线下总面积(AUCt)和增量AUC(AUCi),并用作BMI和BP的长期测量值。对协变量校正的BMI检查对成人afPWV的总效应在无BMI和收缩压(SBP)测量值的模型中均显著。

成人SBP(20.2%)和SBP AUCi(16.9%)的作用对儿童BMI-afPWV的关联有显著影响。成人SBP显示,其对BMI AUC1-afPWV关联的显著调节作用达36.7%和对BMI AUCt-afPWV关联的显著调节作用达36.4%。SBP AUCi对BMI AUCi-afPWV关联的介导效应达63.3%(P<0.01)。舒张压具有相似的总体和介导效应。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afPWV测量的儿童BMI增加与其累积负荷成人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主要通过BP的长期升高趋势来介导。

原始出处:

作者: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9-09-21 feather89
  2. 2018-12-04 清风拂面

    谢谢分享学习

    0

相关资讯

如何正确处理高血压危象?2张图搞定!

血压急性升高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一部分患者因血压急性升高导致靶器官功能受损,继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及时、正确地处理血压急性升高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JAMA:2018欧洲和2017美国高血压指南 默契多还是分歧多?

过去1年,美国和欧洲均发布了高血压(BP)相关临床指南,引起了广泛的激烈争论。那么,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指南,默契多还是分歧多?具体请看2018年11月发表在《JAMA》的一篇讨论。

2018年高血压指南合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更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死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约50%的高血压患者是无症状的,甚至直到发生卒中、心肌梗死、失明、肾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时,才发现自己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防治和管理也是临床医生的必备技能,梅斯医学小编整理了2018年高血压相关指南,与大家一块学习!2018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ES

JAHA:出生体重与成人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由此可见,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出生体重与T2DM和CVD风险呈J型相关,并且这在女性中更为明显。

JAMA:使用家庭血压测量结果评估高血压治疗效果如何?

2018年11月,发表于《JAMA》上的一项研究,考察了使用家庭血压测量结果评估高血压治疗质量,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