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四届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 | 对话潘登科教授:DPF基因编辑供体猪的培育及亚临床研究

2024-10-08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第四届年会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梅斯医学特邀来自四川省医学科学院的潘登科教授分享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对该领域的认知。

细胞和基因治疗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涉及治疗遗传疾病、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潜力,这一领域中,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存在着交叉。随着技术的进步,细胞和基因治疗逐渐向市场化迈进,同时,其应用也面临许多伦理、法律和监管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DPF基因编辑供体猪培育及亚临床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基因编辑供体猪人除了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器官供体,还可以被用作人类疾病的模型,帮助理解疾病机制,测试新药物和治疗方法。通过基因编辑,研究人员可以改善供体猪的免疫相容性,降低人类接受移植时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而亚临床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评估基因编辑猪在临床应用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基因编辑技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近日,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第四届年会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梅斯医学特邀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潘登科教授分享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对该领域的认知。

梅斯医学:请问您开展 DPF 基因编辑供体猪培育的初衷是什么?在培育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主要的技术难题及是如何克服的?

潘登科教授:随着全球对器官移植需求的不断增长,供体器官短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DPF基因编辑猪被开发出来,作为潜在的人类器官来源,旨在提供一种可持续解决方案,以缓解人类对于移植器官的紧迫需求。DPF猪经过精心培育,确保其体内不含特定病原体,从而在器官移植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物安全风险。

我们团队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得到了荷兰专家的专业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启动了DPF猪的工厂化培育项目。整个过程从最初阶段就极为严谨:首先是在接近无菌条件下通过剖腹产方式获取新生小猪;随后将它们置于高度控制的隔离环境中饲养,全程密切监控其健康与成长状态。此外,为了提高基因编辑的成功率及保证多基因编辑间的协调性,同时维持后代遗传特征的稳定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逐步改进基因编辑工具、执行严格的选择繁殖策略以及定期进行详尽的基因型分析等。正是这些不懈的努力,使我们在当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不仅提高了DPF猪的质量和安全性,也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项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那些急需器官移植治疗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梅斯医学:从临床角度看,DPF 基因编辑供体猪可能为哪些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潘登科教授:DPF猪的培育能够显著提高跨物种器官移植的安全性。在中国,每年有超过30万患者急需器官移植,包括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关键器官。如果能有效解决免疫相容性和异种排斥反应的问题,那么从经过基因编辑的供体猪身上获取的器官将为这些患者带来重生的机会。

目前,国际上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在临床试验中成功实施了供体猪的心脏和肾脏移植。尽管现阶段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尚未达到理想水平,但这些早期成果给予了研究人员极大的鼓舞,推动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步伐。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理解的加深,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在克服免疫障碍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从而实现更长久且有效的跨物种器官移植,挽救更多生命。

梅斯医学:DPF 基因编辑供体猪的亚临床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有哪些启示?

潘登科教授:在成功培育DPF基因编辑供体猪之后,我们将首先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猴子中进行临床前研究。尽管这类实验对于评估新器官的安全性和初步效果至关重要,但考虑到猴子与人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仅凭这些数据还不足以全面预测人类移植的结果。

因此,我们还将开展亚临床研究,即对脑死亡捐赠者实施异种器官移植试验。这种类型的实验是连接基础科学研究与实际临床应用的关键桥梁,它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移植器官在人体环境下的表现,还能为后续的人体试验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通过这一系列严格的研究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确保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其最终应用于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的开展有助于推动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创新,而DPF基因编辑供体猪的培育及亚临床研究潜在的医学应用价值巨大,为解决现实医学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这些研究,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探索新治疗途径,最终改善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 Adv:李洪军/顾臻/何恺鑫团队利用冷冻休克肿瘤细胞递送CRISPR-Cas9,靶向治疗肺癌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也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约180万人死亡。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癌症总数的80%-85%。不幸的是,对于大多数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

NEJM:挽救致盲病患者视力!基因编辑疗法治疗眼病,再获突破性进展

研究表明EDIT-101治疗LCA是安全的方式,初步疗效结果证实基因编辑治疗视网膜疾病是具有潜力的重要方向。

J Nanobiotechnology:短细胞穿透肽缀合生物可还原聚合物增强CRISPR系统的基因编辑

基于CRISPR的基因疗法通过使用新型短肽结合的可生物还原聚合物TSPscp显著提高了体内外基因组编辑的效率,展示了其作为高效递送工具的潜力。

复旦大学舒易来团队,最新Nature NBE:破解遗传耳聋密码,恢复听力!

复旦大学团队用碱基编辑技术纠正小鼠致病突变,使听力长期稳定恢复,还在人源化小鼠中验证,为遗传性耳聋治疗提供新策略。

Nat Immunol:美国哈佛医学院/北京大学合作揭示了早期肿瘤发生过程中基因编辑的全基因组!

该研究表明肿瘤编辑抑制先天和适应性抗肿瘤免疫,并通过抑制DNA甲基化而逆转。

沈阳药科大学孙进/孙孟驰团队ACS Nano:CRISPR-Cas9口服系统精准治疗炎性肠病

沈阳药科大学团队发表研究,构建口服微纳基因编辑系统治疗炎性肠病,实现精准靶向,评估效果良好,为疾病治疗开辟新道路并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