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化疗引发基因突变?癌症治疗毒副作用关键机制首次揭秘!

2019-11-22 Paris 转化医学网

导语:一直以来,诸多关于癌症的研究都是围绕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而展开,却鲜有关于癌症治疗导致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近期,由ICREA研究员、生物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庞培法布拉大学助理教授Núa López-Bigas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描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6种疗法引起的基因改变(5种基于化学疗法的药物和放疗),该研究结果已同步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

导语:一直以来,诸多关于癌症的研究都是围绕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而展开,却鲜有关于癌症治疗导致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近期,由ICREA研究员、生物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庞培法布拉大学助理教授Núa López-Bigas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描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6种疗法引起的基因改变(5种基于化学疗法的药物和放疗),该研究结果已同步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
 


化学疗法的问世曾一度改变了癌症患者的治疗格局,大大降低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在现今的各类癌症治疗技术中,化疗可以说是所有治疗的基石。化疗属全身性治疗方法,它通过阻止癌细胞生长和分裂来发挥作用,由于癌细胞通常比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速度更快,因此化疗对癌细胞的影响更大。适用于大部分肿瘤,早期、中期、晚期患者均需要化疗,特别是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能有效延长生存期,甚至能治愈某些癌症。

这是它起效的原因,也成为副作用的来源。

因为我们身体中有很多正常细胞也是在快速生长的,比如头皮下的毛囊细胞,这就是为啥化疗的病人头发都会掉光。负责造血和维持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也会被杀死,因此化疗病人的免疫系统会受损。消化道上皮细胞也会被杀死,于是病人严重拉肚子,没有食欲等等。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癌症治疗引起的基因突变可能是某些长期治疗毒副作用的关键原因,例如器官毒性和继发性肿瘤等。然而,由不同化学疗法引起基因突变的风险仍然是未解之谜。研究化疗后机体细胞中发生的DNA突变,是了解这些突变与相关治疗引起的毒副作用之间关系的第一步。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研究人员纳入了大约3500名患者不同类型的转移性肿瘤序列。通过使用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人员确定了六种广泛使用的抗癌疗法的突变特征或足迹,包括基于铂类药物产生的已知和新的突变特征以及核苷代谢抑制剂的未知特征。利用这些突变足迹,该研究小组估计了不同疗法对肿瘤突变的影响及其在基因组中引起基因编码和潜在驱动子突变的风险。利用这些突变足迹可以精确评估不同癌症疗法的突变风险,进而了解其长期副作用。

López-Bigas的小组已经能够针对每种疗法(它们的“突变足迹”)在患者的转移性肿瘤中鉴定出特定的突变模式。López-Bigas表示:“一旦确定了这种“足迹”,我们就可以量化由各种化学疗法以及联合治疗引起的DNA突变。”通过破坏肿瘤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健康细胞中引起的突变数,来最大化化学疗法的有益效果,该研究也为个体疗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在化疗疗效最大化和化疗副作用最弱化之间达到平衡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也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原始出处:

Oriol Pich, Ferran Mui?os, Martijn Paul Lolkema, The mutational footprints of cancer therapies. Nature Genetics 18 November 2019

作者:Pari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SMO重磅:一线双免疫联合治疗完胜化疗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如约而至,本次大会上,基于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和低剂量伊匹木单抗 (ipilimumab)双免疫一线联合治疗对比化疗的CheckMate 227研究发布了Part 1的最终分析结果。在第一时间邀请了CheckMate 227的中外研究者,德国Grosshansdorf肺部研究中心医学及理学博士Martin Reck教授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

Lancet Oncol:绝经后HR+/HER2-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或二线治疗——内分泌为基础治疗较化疗更优

多项重要的随机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用于绝经后HR+/HER2-患者一线或二线治疗,可以带来显着的获益。鉴于此,目前所有主要的国际指南均推荐内分泌为基础的序贯方案应该作为优选方案,除非患者合并内脏危象。然而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一线化疗仍然非常常见,即使患者没有合并内脏危象。近日发布在《柳叶刀·肿瘤》(Lancet Oncology)的一项大型网络荟萃分析,系统性评估对比了内分泌治疗和化

Mol Cancer Ther:对抗三阴乳腺癌化疗耐药性,MPS1靶点新药“重振”紫杉醇功效

在乳腺癌里,有一种类叫做“三阴性乳腺癌”,尽管它大概只占乳腺癌总数的10%,但其造成的死亡病例,却占到了乳腺癌患者死亡数的1/4!由于该肿瘤细胞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其治疗一直缺乏有效的靶向药物来延缓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Blood:化疗诱导的耐药突变促进ALL复发

为了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复发机制,研究人员对103组确诊-复发-生殖细胞三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对16位患者的208份连续的样本进行深度测序。复发特异性的体细胞变异富集在12个与药物反应相关的基因(NR3C1、NR3C2、TP53、NT5C2、FPGS、CREBBP、MSH2、MSH6、PMS2、WHSC1、PRPS1和PRPS2)上。这些突变在复发极早期的发生率为17%(确诊后

Blood:中美科学家联手揭示化疗导致耐药性白血病复发之谜

化疗已使最常见的儿童期癌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成为最可治愈的癌症之一,但是科学家们有证据表明这种治疗也可能使某些患者复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报道由治疗引起的突变在某些ALL复发的患者中引起了耐药性。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Blood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rapy-induced mutations drive the genomic landscape

前沿探索: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内分泌+化疗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常用于缩小肿瘤体积,达到降期或保乳手术治疗。日本新泻癌症中心医院Sato N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Ⅱ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Ki67标记指数≤30%、绝经后、原发侵袭性、ER阳性、HER-2阴性、Ⅰ-ⅢA期乳腺癌患者初始给予依西美坦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继续给予依西美坦单药或联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TC)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了影响因子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