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ACJC:二氧化硅暴露或增加个体患肺癌风险

2014-01-09 生物谷 生物谷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艾默里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在文中揭示了二氧化硅对人体的健康效应,研究者倡议减少个体暴露于二氧化硅的机会,而且鼓励个体增加进行早期矽肺病和肺癌的检查。 几个世纪以来,二氧化硅被认为可以引发肺部疾病(矽肺病),而且相关的研究证据越来越多。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指出了三点重要的改变,为阻断因二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艾默里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在文中揭示了二氧化硅对人体的健康效应,研究者倡议减少个体暴露于二氧化硅的机会,而且鼓励个体增加进行早期矽肺病和肺癌的检查。

几个世纪以来,二氧化硅被认为可以引发肺部疾病(矽肺病),而且相关的研究证据越来越多。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指出了三点重要的改变,为阻断因二氧化硅暴露引发的疾病和死亡奠定了基础。首先很多研究结果可以用以评估疾病的风险,而且最新研究也表明未患矽肺病以及不抽烟的工人,暴露于二氧化硅可以明显增加其患肺部疾病甚至死亡的风险。

第二点中研究者表示,很多新规已经出台降低了大约220万工人暴露于二氧化硅的风险;第三,低剂量的CT扫描技术可以帮助个体来进行早期肺癌及疾病的诊断。大约有32万工人在日常的工业施工中,比如砌砖、陶器制作过程中都会暴露在二氧化硅中,当前最有效的控制二氧化硅暴露的方法包括控制粉尘扩散等措施。

研究者Steenland博士说道,当前很多措施都会从根本上降低矽肺病引发的死亡,但是新发患者也会马上出现,而且肺癌不仅仅和二氧化硅暴露相关,而且和吸烟、石棉暴露也存在一定关联,但是很多研究已经确定了二氧化硅暴露可以明显增加个体肺癌的风险,因此减少暴露时间以及进行早期的诊断对于控制个体疾病的发展最为有效。

原文出处:

Steenland K, Ward E.Silica: A lung carcinogen.CA Cancer J Clin. 2013 Dec 10. doi: 10.3322/caac.21214. 

作者:生物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 Res:研究发现TRAF6促进癌症发展机制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揭示了TRAF6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新的功能和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癌症研究》杂志。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最初被发现于白细胞介素1(IL-1)及CD40信号传导途径。作为泛素连接酶,TRAF6可以对其底物进行Lys63连接的多聚泛素化修饰,进而促进其底物激酶如TAK1

Mol Cell:长片段非编码RNA促进肿瘤生长机制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吴缅和梅一德教授研究组,揭示了长片段非编码RNA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瓦伯格效应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子刊《分子细胞》。 肿瘤细胞即使在有氧状态下也优先进行糖酵解,而不是通过产能效率更高的氧化磷酸化途径为细胞生长提供能量,这就是瓦伯格效应。低氧微环境下,肿瘤细胞也能促进瓦伯格效应,但具体的分

Cancer Res:郑州大学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郑州大学、中山大学癌症中心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腺苷脱氨酶ADARs介导了腺苷(A)至肌苷(I)RNA编辑。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原文下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秦艳茹(Yan-R

Nat Genet:转移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编码基因或变异

据《自然—遗传学》上的两项独立研究显示,在某些转移性乳腺癌病例中,负责编码雌激素受体的基因会发生变异。这意味着雌激素受体对抗药物或对某些转移性乳腺癌病例具有疗效。 Sarat Chandarlapaty等人选取了36个对激素疗法产生抗性的转移性乳腺癌肿瘤,对其中的230种基因进行测序,在9个肿瘤中发现ESR1基因突变。他们分析了44个转移性乳腺癌肿瘤中的ESR1基因,发现其中5个肿瘤存在基因突变

Cell Sci:组织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英国科学家日前在对组织发育的认识上取得重要进展,并被认为对癌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科学家取得的这一研究成果显示,EB2蛋白质是细胞内管状结构“微管”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它对正常组织的发育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科学家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是人们在寻找治愈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征程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细胞科学》杂志上。 微管是构成细胞内部“骨架

香港中文大学以“纳米刀”消灭肿瘤 属亚洲首例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影像及介入放射科教授余俊豪演示纳米刀治疗过程。来源:香港《大公报》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香港治疗癌症技术有新突破。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近日以不可逆转电穿孔(又称“纳米刀”),成功为一位肝癌病人进行肿瘤治疗。 这是亚洲首个经皮肤穿刺纳米刀治疗肿瘤的临床个案。纳米刀技术毋须开刀,亦不会伤害肿瘤周边的血管、胆管和神经线等组织结构。 67岁的林先生患有胃癌,去年做了切除手术,今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