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再添新用!JAMA最新:仅低剂量服用,能使肝脏脂肪减少10.2%、糖尿病风险降15%!

2024-05-28 Swagpp MedSci原创

JAMA: “百年神药”阿斯匹林或能在治疗脂肪肝的领域内发光发热。具体来说,与安慰剂相比,每天服用一次阿司匹林,每次81mg,只要坚持6个月的时间,就能显著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含量,约减少了10.2%。

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不断与疾病抗争的历史。而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的出现,为减少人类死亡和延长整体寿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在经历了多年的捶打之后,这些药物依然受到广泛使用,仍在药坛“闪闪发光”。其中之一,便是「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由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于1897年首次制备而成,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作为首个被发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物。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消耗的阿司匹林约5万吨,合药片1200-5000亿片,甚至在临床上被称为“万能药”。

图片

图源:人卫药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阿司匹林的新临床用途,比如治疗痛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代谢性肥胖、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腹泻等等。

此外,最新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能还具有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癌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宝盒”也在被慢慢揭开,因此喊阿司匹林一句“神药”也不为过吧?

JAMA最新:仅6个月

减少10.2%肝脂肪量

提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SLD)”,大家对此可能很陌生;但要说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一下子就耳熟能详了起来。为了强调脂肪肝和代谢改变之间的双向关系,2023年6月NAFLD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更名,被改为了目前使用的MASLD。

MAS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数据显示,全球普通成年人中MASLD的患病率介于6.3%-45%之间;它也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影响着30%以上的美国成年人。此外,多达三分之一的MASLD的患者会发展为进行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因此急需有效、安全、便宜的治疗药物。

近日,医学顶刊JAMA上最新刊登的研究显示,“百年神药”阿斯匹林或能在治疗脂肪肝的领域内发光发热。具体来说,与安慰剂相比,每天服用一次阿司匹林,每次81mg,只要坚持6个月的时间,就能显著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含量,约减少了10.2%。

图片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10021

研究者开展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涵盖年龄在18-70岁之间、罹患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但没有肝硬化的80名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80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阿司匹林组(n=40,即每天收到81mg的阿司匹林药片)和对照组(n=40,即每天收到相同剂量的安慰剂)进行治疗。

在基线时,全部参与者的体重指数为33.7,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检查(MRS)检测得到的平均肝脏脂肪率为35.2%。

在经过6个月治疗之后,与安慰剂组相比,每天服用81mg的阿司匹林治疗显著降低了绝对肝脏脂肪率;两组间的平均差异为10.2%。

次要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之后,有42.5%患者的肝脏脂肪量降低了30%以上,而该比例在安慰剂组中仅为12.5%。

图片

整个试验流程和结果

不仅如此,阿司匹林还能改善生化数值。举例来说,持续6个月服用阿司匹林,使得MASLD患者体内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别降低了16.1IU/L和14.6IU/L,更是远远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改善肝损伤情况。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出现2期或以上纤维化的患者中,阿司匹林治疗也降低了绝对和相对肝脂肪率。也就是说,低剂量阿司匹林还有能力改善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同时,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参与者并没有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或出血等副作用。与对照组类似,两组都有13名参与者出现了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和关节痛,但两组几乎没有差异。简言之,阿司匹林治疗的安全性还是比较好的。

图片

阿司匹林治疗对肝脏脂肪以及肝硬化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这项长达6个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每天服用81mg的阿司匹林可使绝对肝脏脂肪量减少10.3%;而在肝脏脂肪百分比变化、肝脏脂肪绝对值、以及肝炎/肝纤维化改善方面均存在益处。

对于庞大的MASLD群体来说,阿司匹林具有治疗脂肪肝的潜在作用,确实令人鼓舞。

低剂量阿司匹林

能使患糖尿病风险降低15%

一直以来,阿司匹林作为最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血小板药,而为人们熟知。但万万没想到,该药物还能进军2型糖尿病治疗界,与另一“神药”二甲双胍抢位置?

今年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Sophia Zoungas教授领导下的新研究表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即每天100mg,可使罹患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15%。

图片

研究人员招募了基线没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肢体残疾和痴呆症的65岁及以上社区居民,共计16,209名,并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阿司匹林组(该组参与者被要求每日服用100mg阿司匹林)或安慰剂组。

中位随访4.7年后,共记录到995例糖尿病病例。其中,阿司匹林组记录到459例(5.68%),安慰剂组536例(6.60%)。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每天坚持服用100mg的阿司匹林能使糖尿病发病率显示降低了15%,空腹血糖(FPG)的增长速度也相对较慢,年差异减少了0.006mmol/L。

Zoungas教授表示,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且能减缓健康老年人空腹血糖的增加。鉴于老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阿司匹林等抗炎药的预防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究。

“鉴于阿司匹林可能存在的副作用,目前的临床指南只建议老年人在有医学理由时才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比如心脏病发作之后。”Zoungas教授补充道。

哈佛大学团队近10万人数据:

定期服用或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阿司匹林抗癌并非新观点,早在1988年澳大利亚学者便首次提出阿司匹林能够预防癌症,自此之后这一解热镇痛药被卷入了“抗癌大潮”。(原来,药效的尽头是“抗癌”?)

事实上,阿司匹林被认为是化学预防结直肠癌的最有效药物,被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给具有特定心血管风险特征的50-59岁的人群使用。那么,该预防作用是否能扩大到其他年龄段呢?

来自哈佛大学等多研究团队联合发表的研究发现:与不定期使用相比,在70岁及之后定期服用阿司匹林能使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降低20%,尤其是在70岁之前就开始使用的。

图片

doi: 10.1001/jamaoncol.2020.7338

研究者从护士健康研究(NHS)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两个大型前瞻性队列中收集到94540名7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在28-34年的随访期间,累计记录到1431例结直肠癌(CRC)病例,包括857名来自NHS队列的女性和574名来自HPFS的男性。

在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每周使用≥2次阿司匹林的参与者罹患CRC的风险降低了20%。

不过,这种负相关性仅存在于70岁之前就定期使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但在70岁及以后才定期使用阿司匹林与CRC风险降低无关。

图片

70岁及以上人群使用阿司匹林与CRC风险之间的关系

为了确定阿司匹林使用年限与CRC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者进一步对70岁以前就定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参与者进行分组。

结果发现,在70岁前至少5年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与CRC风险显著降低有关。举例来说,NHS队列数据显示,与不规律使用的相比,从40-69岁期间就开始规律使用阿司匹林的女性,罹患CRC风险显著降低了21-31%。

研究者表示,这也与之前大量研究证实的“阿司匹林对CRC的好处至少需要5-10年的使用”相一致。

相比之下,开始服用阿司匹林的年龄越大,从中获得的健康益处越小。具体而言,70-74岁开始定期使用阿司匹林,相应的罹患CRC风险降低17%;如果到了75-79岁,风险降低13%;但到了80岁及以上,则无法观测到风险差异。

图片

在不同年龄开始服用阿司匹林与患CRC风险之间的关联

综上,2大美国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定期使用阿司匹林与70岁及以后罹患CRC风险更低有关,尤其是在70岁之前至少5年使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效果更明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患癌的机制可能远复杂于年轻群体,所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去探明其中的利害关系。

当然,阿司匹林的抗癌范围远不止于此。

《肿瘤学年鉴》上刊登的大型Meta分析显示,服用阿司匹林能使消化道肿瘤相关疾病风险降低22-38%,包括胰腺癌肝癌

柳叶刀子刊》上一项涵盖9万脂肪肝患者的大型临床数据表明,每日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能使NAFLD患者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52%;

《柳叶刀》上重磅研究显示,连续2年以上服用阿司匹林,能让携带遗传性突变的高危人群的肠癌发病率降低一半,而且此种保护能够持续20年!

......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阿司匹林的预防癌症效果,甚至有美国人将阿司匹林视作具有潜在抗癌作用的“保健品”。但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研究均为正向,阿司匹林是究竟是“致癌”还是“抗癌”仍未盖棺定论,因此没事儿也毋需服用。

 

参考资料:

[1]Simon TG, Wilechansky RM, Stoyanova S, Grossman A, Dichtel LE, Lauer GM, Miller KK, Hoshida Y, Corey KE, Loomba R, Chung RT, Chan AT. Aspirin for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Without Cirrhos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4 Mar 19;331(11):920-929. doi: 10.1001/jama.2024.1215. PMID: 38502074; PMCID: PMC10951738.

[2]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00081

[3]Guo CG, Ma W, Drew DA, Cao Y, Nguyen LH, Joshi AD, Ng K, Ogino S, Meyerhardt JA, Song M, Leung WK, Giovannucci EL, Chan AT. Aspirin Us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mong Older Adults. JAMA Oncol. 2021 Mar 1;7(3):428-435. doi: 10.1001/jamaoncol.2020.7338. PMID: 33475710; PMCID: PMC7821085.

[4]Teng-Yu Lee et al, Daily aspirin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eClinicalMedicine. DOI: 10.1016/j.eclinm.2023.102065

作者:Swagpp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eGastroenterology: 保全器官的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可治愈高危大型结直肠息肉

目前,成熟的内镜下切除大型息肉的技术主要包括圈套器切除术、EMR和ESD,这些技术提供了微创的替代方案,以减少外科手术相关的损伤。

读书报告 | PD1抗体联合HADC抑制剂和VEGF抑制剂治疗pMMR/MSS晚期结直肠癌的II期临床研究

PD-1抗体信迪利单抗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贝伐珠单抗后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MSS/pMMR 结直肠癌患者优于双药疗法,三药疗法可能是MSS/pMMR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新选择

JAMA子刊:难治性ctDNA RAS/BRAF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获益于抗EGFR再挑战治疗

这些发现提示,在难治性ctDNA RAS/BRAF wt转移性CRC患者中,抗EGFR抑制剂再挑战治疗显示出很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在亚组分析的局限性内,无肝转移与生存期显著改善相关。

论文解读|Bin Zhang/Baogui Zhang教授团队揭示IL-13/IL-13RA2促进结直肠癌干细胞肿瘤形成的新机制

这项研究揭示了IL-13/IL-13RA2信号通路如何通过诱导p53的泛素化降解,促进结直肠癌干细胞(CRC-CSCs)的肿瘤发生,为CRC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风险评分(Fong评分)

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风险评分(Fong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