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2020:抗体-药物偶联物Tisotumab vedotin治疗复发宫颈癌取得积极进展

2020-08-27 Allan MedSci原创

组织因子是一种可以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转移的蛋白质。基于组织因子在许多实体瘤中的高表达,组织因子已被用于抗肿瘤靶标。

宫颈癌形成于连接阴道和子宫的子宫颈内部。宫颈癌的形成很缓慢,往往需要很多年才可以形成。制药公司Genmab今日宣布,评估Tisotumab vedotin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innovaTV 204研究已取得积极结果,Genmab将在2020年欧洲医学肿瘤学会(ESMO)展示这些结果

Tisotumab vedotin是一种研究性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和Seattle Genetics公司的ADC技术组成,该技术利用蛋白酶可裂解的接头共价连接微管破坏剂vedotin,vedotin能够诱导靶细胞死亡。在癌症生物学中,组织因子是一种可以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转移的蛋白质。基于组织因子在许多实体瘤中的高表达,组织因子已被用于抗肿瘤靶标。Tisotumab vedotin由Genmab和Seattle Genetics共同开发,根据协议,两家公司将分担该产品的所有成本和利润。

Genmab首席执行官Jan van de Winkel博士说:“尽管标准护理方法取得了进展,但晚期宫颈癌的治疗选择仍未得到满足。Genmab和Seattle Genetics将共同致力于开发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新手段”。

Tisotumab vedotin正在作为一种单一疗法或与多种常用疗法相结合,用于治疗一系列实体瘤以及复发和/或转移性宫颈癌。

 

原始出处:

https://www.firstwordpharma.com/node/1752554?tsid=4

作者:All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慢性乙肝、宫颈癌如何预防? 专家解疫情期间疫苗接种困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近日在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媒体沟通会上指出,作为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疫苗对于癌症的预防发挥着重要作用。

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患者女,29岁,5个月前行“剖宫产术”,产一男活婴,恶露持续时间52天;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鲜红,伴褐色,无腹痛、腹胀、发热等不适,无同房接触性出血史

原发性宫颈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1 例

患者, 23 岁, 3 年前曾因“无明显诱因出现经期延长、月 经量增多”于当地医院就诊。因否认性生活,未行妇科检查, 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给予雌孕激素、中药等治疗,效果 欠佳。

CA Cancer J Clin :简化宫颈癌筛查,起始年龄和检查方式都有变化

近日,美国癌症协会(ACS)发布了最新宫颈癌筛查指南。根据指南建议,筛查措施将有所简化。其中一个重要更新是:建议25-65岁女性首选每5年通过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查来筛查宫颈癌。

康方生物抗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治疗转移性宫颈癌,获得FDA快速指定

AK104是新型人源化IgG1四聚体双特异性抗体,旨在优先结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而非正常外周组织淋巴细胞。

拓展阅读

【专题论著】| 572例宫颈癌远处转移患者的转移特征及生存分析:以医院为基础的真实世界研究

宫颈癌最易发生远处转移的部位依次为肺、骨和肝,远处转移发生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较差,规范和完善远处转移后的诊疗体系,可望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

汇总:TILs治疗实体瘤效果显著:肺癌、肝癌、结肠癌、宫颈癌、卵巢癌

TIL疗法是指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天然浸润淋巴细胞,然后在受控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体外扩增以增强其功能,这些优化的淋巴细胞随后被重新注入患者体内。由于TIL疗法具有几个显著优势,包括增强肿瘤归巢能力和降低靶向

绘真约大咖 | 汪善兵教授:宫颈癌靶向、免疫治疗前需要检测哪些分子生物标志物?

复发性子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难点,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点和临床研究热点。

指南解读 |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2024年NCCN指南更新内容一文掌握!

本文将对药物治疗相关更新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供各位医学同仁参考。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易笑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关于宫颈癌类器官相关的研究成果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易笑教授团队、王沂峰教授团队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林鑫华教授团队自主研发新型宫颈癌类器官模型,更接近人体病理生理状态,能很好地反映肿瘤异质性,为宫颈癌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专家述评】| 2023年度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进展及展望

本文现针对2023年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妇科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