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17年Lancet杂志十大重磅级突破性研究成果

2017-12-18 MedSci MedSci原创

时光总是匆匆易逝,2017年也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本文中小编就盘点了2017年Lancet杂志发表的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重磅级亮点研究,与各位一起学习! 1、曲妥珠单抗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保护作用可维持11年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6)32616-2 曲妥珠单抗是HE

时光总是匆匆易逝,2017年也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本文中小编就盘点了2017年Lancet杂志发表的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重磅级亮点研究,与各位一起学习!

1、曲妥珠单抗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保护作用可维持11年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6)32616-2

曲妥珠单抗是HER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显着增加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以及无病生存期。2017年3月,Lancet发现化疗完成后接受1年的曲妥珠单抗治疗可降低患者11年的复发风险。

39个国家的5102例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参与研究。在基础治疗(手术、放疗以及化疗)结束后,患者被随机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1年组(初始8mg/kg静脉注射,后续每3周一次6mg/kg),2年组(治疗方案与1年组相同)以及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11年,接受1年曲妥珠单抗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无病生存明显增加(HR 0.76),死亡率下降(0.74)。2年曲妥珠单抗治疗组与1年曲妥珠单抗治疗组相比,无病生存期并无区别。

研究认为对于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完成后接受1年的曲妥珠单抗治疗可以显着提升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情况。

2、1次乙状结肠镜筛查可降低17年肠癌风险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7)30396-3

2017年4月,Lancet发表了英国软式乙状结肠镜筛查试验(UKFSST)的结果,研究发现,对55-64岁人群进行1次软式乙状结肠镜筛查可降低17年的肠癌风险。

UKFSST 研究中170432人随机进行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或对照。主要终点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所有参与者中,对照组112936人,干预组57098人。检查期间和中位17.1年的随访期间,干预组1230人和对照组的3253人确诊为结直肠癌,干预组的353人和对照组的996人死于结直肠癌。与对照组相比,干预降低了26%结直肠癌发病率和30%的结直肠癌死亡率。

研究认为仅1次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持续为结直肠癌的诊断预防提供实质性的保护,保护作用至少持续17年。

3、PM2.5污染成为排名第5的致死风险因素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7)30505-6

环境空气污染现已成为新的全球致病因素,2017年5月Lancet发表了一项关于空气污染与疾病的研究。研究人员近日探讨了过去25年间年间,在全球不同区域和国家间,因空气污染导致疾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

研究通过估计PM2.5和臭氧水平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结论,涉及的危险因素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下呼吸道感染等。

研究表明,2015年,PM2.5水平是排名第五的致死风险因素,导致了420万死亡以及1.02亿劳力丧失修正寿命年(DALYs),占全球总死亡数的7.6%以及全球DALYs的4.2%;死亡人口中有59%发生在东南亚;因PM2.5导致的死亡人数由1990年的350万上涨至2015年的420万。2015年臭氧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了全球死亡人数增加25.4万以及410万DALYs损失。

研究表明,过去的25年里,由于人口老龄化,非传染性疾病的变化,以及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空气污染的增加,环境空气污染成为新的全球疾病主导因素

4、早期介入可降低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死亡风险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7)31490-3

常规介入治疗是有效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治疗方案。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介入时机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其结果发表于2017年8月的Lancet。

荟萃分析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早期与延迟介入治疗方案相关研究结果。入选研究需包含治疗后30天患者全因死亡率。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评估死亡风险(HRs)。

本次荟萃研究共包含8项临床研究,患者总计5324人,平均随访180天。总体而言,介入时机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早期介入可降低,基线心脏标志物升高 (HR 0.761)、糖尿病 (0.67),GRACE 风险评分超过140 (0.70)以及75岁以上患者(0.65)等高危患者的死亡风险。

研究认为,对于一般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时机对患者死亡风险影响不显著,但对于存在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早期介入可降低患者死亡率。

5、ACS患者PCI后抗血小板治疗新方案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7)32155-4

2017年10月, Lancet发表了TROPICAL-ACS研究结果,研究证实,与标准普拉格雷治疗相比,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降阶梯抗血小板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目前指南推荐在PCI后使用12个月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虽然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比低效的氯吡格雷在早期可显示出最大的抗缺血获益,但在慢性治疗期间出血风险增加。因此,急性期内强效血小板抑制剂的适合阶段治疗和维持期内的氯吡格雷降阶梯治疗可能是一种替代方法。

研究中, PCI后,生物标记物阳性并计划接受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参与,患者随机接受标准治疗普拉格雷12个月(对照组)或降阶梯方案(1周普拉格雷,随后1周氯吡格雷和出院后14日起接受PFT指导的维持疗法[氯吡格雷或普拉格雷];指导的降阶梯组)。主要终点是1年内复合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卒中,安全性终点为2级以上出血事件。

2610名患者参与研究,1304人接受指导降阶梯治疗,1306名接受对照治疗。指导的降阶梯组有95名患者(7%)出现主要终点,对照组有118名患者(9%),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42名患者[3%])相比,降阶梯组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或卒中的联合风险没有增加(32名患者[3%])。降阶梯组发生64起2级以上出血事件(5%),对照组发生79例事件(6%)。

研究认为PCI后1年PFT指导的降阶梯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不劣效于普拉格雷标准治疗。早期降阶梯抗血小板治疗是PCI后ACS患者有效的替代方法。

6、综合干预可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7)32165-7

2017年10月的Lancet中,研究人员公布IMPACT-AF试验结果,综合干预显著改善了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

IMPACT-AF试验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整群随机对照试验,5个国家,8个中心,2281例房颤患者参与。研究组采用综合干预,包括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教育(如临床论著、网络研讨会、每月与随访中心通话等)、定期监测和反馈。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评估2种干预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使用率。

研究数据显示,干预组的口服抗凝药使用率大幅上升,从基线时的68%上升到1年后的80%,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基线时为64%,1年随访时为67%。48%的患者在接受综合干预后开始抗凝治疗而,对照组仅为18%。综合干预降低了患者死亡、中风、大出血以及临床相关非大出血的发生率。

研究认为综合干预可显著提高房颤患者的口服抗凝治疗率,有助于改善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

7、每日摄入375-500克的水果、蔬菜和豆类对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最为有效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7)32253-5

近日研究人员在多个国家开展大规模研究,考察水果、蔬菜和豆类摄入与心血管事件及其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发表于2017年11月的Lancet上。

135335名35-70岁成人参与,参与者无心血管疾病,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研究人员考察参与者的饮食结构以及频率,采用标准化问卷收集有关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收入和就业)、生活方式(吸烟、体力活动和酒精摄入量)、健康史和用药情况以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信息。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中风和心力衰竭,采用随机效应的Cox模型评估水果、蔬菜和豆类的饮食与心血管疾病事件和死亡率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持续了10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每日水果、蔬菜和豆类摄入量与主要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中风、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相关。研究发现每日3-4次水果、蔬菜和豆类摄入,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最低(HR,0.78)。水果摄入可降低心血管、非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率的风险;豆类摄入可降低非心血管死亡和总死亡率;而生蔬菜摄入与总死亡率风险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熟蔬菜摄入量与死亡风险中等相关。

研究认为,水果、蔬菜和豆类饮食可降低非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风险,每日摄入375-500克的水果、蔬菜和豆类即可获得最大的风险降低收益。

8、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对一般人群死亡风险的影响截然不同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7)32252-3

近日研究人员在多个国家开展大规模研究,考察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摄入与心血管事件及其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发表于2017年11月的Lancet上。

18个国家地区135335人参与研究,平均随访7.4年。研究人员通过问卷收集参与者的饮食情况。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死亡率以及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疾病,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中风和心力衰竭),次要终点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评估碳水化合物、总脂肪和不同脂肪类型与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随访期间,共发生了5796例死亡事件以及4784例主要心血管死亡事件。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与总死亡率正相关(HR,1.28),但与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死亡不相关;脂肪摄入可降低总死亡率(总脂肪HR,0.77;饱和脂肪酸HR,0.86;单不饱和脂肪酸HR,0.81;磷脂,HR0.80),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中风风险(HR,0.79);总脂肪、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与心肌梗死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

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提高会导致参与者总死亡率风险提高,而总脂肪和个别脂肪摄入可降低参与者总死亡率,脂肪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不相关,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降低中风风险。研究认为应根据这些发现重新制定全球饮食指南。

9、9价HPV疫苗可预防90%的宫颈癌病例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7)31821-4

2017年11月的Lancet中,经过5年的随访研究,研究人员发现9价HPV(9vHPV;HPV6、11、16、18、31、33、45、52和58)疫苗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4价疫苗(qHPV;HPV6、11、16和18)的效果进行了为期5年的随访。

研究招募14215位16-26岁的健康女性(既往无宫颈涂片异常、无宫颈组织活检异常、性伴侣不多于4位),分别在6个月内接受三次肌注9vHPV(n=7106)或qHPV(n=7109)疫苗。主要结局是与HPV31、33、45、52和58相关的高级别宫颈病变(宫颈上皮瘤样病变2级/3级、宫颈原位腺癌、宫颈浸润癌)、外阴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2级/3级、外阴癌)和阴道病变(阴道上皮内瘤变2级/3级、阴道癌),以及抗-HPV6、11、16和18的几何平均滴定数(GMT)的效价。

研究发现,与HPV31、33、45、52、58相关的宫颈、外阴、阴道高级别病变的发病率,在9vHPV组是平均每1万人年里有0.5例,在4qHPV组是平均每1万人年中19.0例,有效性比为97.4%。9vHPV组对比4qHPV组,HPV6、11、16和18的GMTs在接种疫苗后1月到3年均是非劣质性的。

研究认为9vHPV疫苗可预防与HPV31、33、45、52和58相关的感染、细胞学异常、高等级病变和宫颈癌。9vHPV和4qHPV在对HPV6、11、16和18的免疫原性相似。疫苗的有效性长达6年。9vHPV疫苗可提供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并预防全球90%的宫颈癌病例。

10、12-16周的献血间隔对献血者健康最为有益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7)31928-1

献血频率限制的目的是保障捐献者的健康。研究人员发现,男性间隔12以及女性间隔16周的献血间隔对献血者最为有益,该结果发表于2017年11月的Lancet上。

研究人员从英国25个地区招募年满18岁的全血捐献者,男性参与者接受间隔12周(标准)、10周和8周献血;女性接受间隔16周(标准)、14周和12周献血。主要结局是2年内的捐献次数;次要结局是与安全性相关的生活质量、与献血相关的潜在症状、身体机能、认知功能、血色素和铁蛋白水平以及因为低血色素水平而延期献血的情况。

45263位全血捐献者参与研究(22466位男性、22797位女性)。在男性中,与12周组比较,8周组和10周分别在2年内平均每人多捐献全血1.69个单位(约785mL)和0.79个单位(约370mL)。在女性中,与16周组相比,12周组和14周组分别多捐献0.84个单位(约395mL)和0.46个单位(约215mL)。生活质量、身体机能以及认知功能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与标准捐献频次相比,捐献越频繁,献血相关的症状(如疲乏、气喘、虚弱、头晕和睡眠脚动症,特别是在男性中)越多、平均血色素和铁蛋白浓度越低以及因血色素低导致延迟抽血次数越多。

更频繁的献血虽然可在不影响献血者的生活质量、身体机能和认知功能的情况下收集到更多的血液,但会导致更多的献血相关综合征、延迟和铁缺乏。

以上研究仅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重大突破性研究,当然2017年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钻研的亮点研究,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Lancet杂志上将会为我们呈现出更多创新性的突破研究,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盘点:2017年11月11日Lancet研究精选

2017年11月11日Lancet研究精选

盘点:2017年11月18日Lancet研究精选

2017年11月18日Lancet研究精选

盘点:2017年11月25日Lancet研究精选

2017年11月25日Lancet研究精选

盘点:2017年12月2日Lancet研究精选

2017年12月2日Lancet研究精选

Lancet:献血频率与献血的安全性

全球每年献血次数高达数以千万计,献血者达1.1亿人。献血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但是献血的安全性尚未被评价。特别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尚无随机试验探讨多献血周期对献血者健康的影响。缺少证据,因此导致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献血方案的不同。比如在UK当前指南允许男性献血者每12周和女性每16周献血一次。与UK不同,美国允许男性和女性每8周献血一次。法国和德国男性献血者每8周允许献血一次,女性为12周。

盘点:2017年12月9日Lancet研究精选——高血压在中国

2017年12月9日Lancet研究精选——高血压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