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LD2017:我国香港学者发现:慢乙肝口服选择性免疫调节剂安全有效

2017-10-24 佚名 国际肝病

SB 9200是一种新型口服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以宿主识别模式受体维甲酸诱导基因(RIG-I)和核苷酸寡聚化域蛋白2(NOD2)为目标,激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每天应用400 mg的SB 9200,治疗7天,可以使30%患者的HCV RNA水平下降> 0.9 log,认为与聚乙二醇干扰素等效。

SB 9200是一种新型口服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以宿主识别模式受体维甲酸诱导基因(RIG-I)和核苷酸寡聚化域蛋白2(NOD2)为目标,激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每天应用400 mg的SB 9200,治疗7天,可以使30%患者的HCV RNA水平下降> 0.9 log,认为与聚乙二醇干扰素等效。

在本届AASLD年会上,我国香港大学医学院香港玛丽医院袁孟峰教授等交流的一项研究表明,无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患者应用低剂量SB 9200(25 mg/d)治疗的安全性良好,具有抗病毒活性,符合免疫激活作用,并且可能具有抑制cccDNA的作用,HBeAg阴性患者的应答强于HBeAg阳性患者。

ACHIEVE试验为一项在CHB初治患者中进行的双盲、安慰剂对照2期研究,确定SB 9200作为单药治疗以及与替诺福韦(300 mg/d)联合应用时的最佳剂量,20例无肝硬化的CHB初治患者以4:1的比例,随机分组至接受SB 9200(25 mg/d)或安慰剂治疗12周,主要终点为安全性和由12周时HBV DNA水平下降定义的抗病毒应答。

患者的基线特征: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0.5岁,亚裔18例,白人2例,11例为HBeAg阳性,9例为HBeAg阴性,基因A型2例,B型9例,C型7例,D型2例,HBeAg阳性患者基线时的病毒载量高于HBeAg阴性患者(平均HBV DNA水平分别为7.1 log10和5.5 log10,平均定量HBsAg水平分别为4.38 log10和3.18 log10)。

结果,无临床、血液学或生化方面的严重不良事件或干扰素样副作用发生,11例患者发生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SB 9200和安慰剂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数量或类型无差异,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便秘、腹痛、恶心和腹泻等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20%),所有不良事件的分级均为轻至中度,3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明显升高(>200 IU/L)。

应用安慰剂的2例患者发生病毒学加重,包括1例HBeAg阴性患者逆转为HBeAg阳性,应用SB 9200的1例患者于4周时发生与免疫激活有关的加重,HBV DNA水平下降2.32 log10,HBsAg水平下降1.01 log10,所有3例患者均减量至隔日一次用药。

第12周时,SB 9200和安慰剂组患者的平均HBV DNA变化为-0.58 log 10和+0.37 log10(P=0.014),应用SB 9200治疗HBeAg阴性患者的平均HBV DNA下降幅度大于HBeAg阳性患者(-0.86 log10对比-0.37 log10)。总体上,16例中的5例(31%)患者HBsAg下降幅度>0.5 log10(范围:0.52 log10~1.01 log10)。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慢乙肝患者停药将有检验依据

国内首个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 RNA(pgRNA)荧光定量(TaqMan 探针法)检测试剂研制成功,近日获得产品注册检验报告。这意味着,乙肝病毒前基因组 RNA 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监测新靶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可使约 20% 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安全停药。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慢乙肝患者的严重肝脂肪变与严重肝纤维化有关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Seto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受控衰减参数(CAP)检测确定的严重肝脂肪变,与初治和接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严重肝纤维化有关。

AASLD2017:定量抗-HBc水平可预测慢乙肝停药后复发风险

部分符合条件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或许可以尝试停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然而,尚无客观一致的指标用于预测患者停药后的持续应答。最近,有研究表明,定量抗-HBc水平可以预测CHB患者对NA以及干扰素治疗的应答。那么,定量抗-HBc水平是否也可能在预测停药后复发风险上发挥用武之地呢?

AASLD2017: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需要治疗吗?看看这项数据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高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20 000 IU / mL)与肝细胞癌(HCC)和肝硬化风险高密切相关,长期抗病毒治疗能否降低HCC和死亡风险呢?对于以高循环HBV DNA水平为特征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又该何去何从呢?

AASLD2017:荟萃分析:慢乙肝治疗24周时的HBsAg下降幅度可预测血清学清除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获得HBsAg血清学清除,与临床转归改善有关,患者可以安全停用治疗药物。在本届AASLD年会“Parallel 3: Hepatitis B: Approved Treatments”专题中交流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HBeAg阳性或阴性CHB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24周时的平均HBsAg下降幅度可以预测HBsAg清除。

AASLD中国之声:聚焦多领域,多项成果在会上展示

第68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上,贾继东教授及尤红教授团队带来了涵盖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药物性肝损伤、遗传性血色病以及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多项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快快跟随小编一起看看都有哪些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