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我国著名微创脊柱内镜专家白一冰教授

2014-11-22 MedSci MedSci原创

白一冰教授 白一冰教授,博士,1985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工作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三0一医院)第二临床部骨科。1998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在解放军三0一医院攻读博士学位。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获全国及全军奖4次。从事骨科工作20余年,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脊柱外科及关节镜。2014年11月22日晨,解放军第309医院微创骨科主任,我国著名微创

白一冰教授

白一冰教授,博士,1985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工作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三0一医院)第二临床部骨科。1998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在解放军三0一医院攻读博士学位。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获全国及全军奖4次。从事骨科工作20余年,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脊柱外科及关节镜。

2014年11月22日晨,解放军第309医院微创骨科主任,我国著名微创脊柱内镜专家白一冰教授在家中离世,白一冰教授是国内较早开展YESS技术、TESSYS技术的专家之一,师从Hoog Land教授和MichaelSchubert教授,也是北美医学教育基金会向中国引入椎间孔镜技术后较早开始致力于脊柱微创技术的专家学者之一,在北方,TESSYS技术刚刚起步的初期,白主任与李振宙教授、张西峰教授、王文教授、鹿洪辉教授一起为脊柱内镜的起步做出了卓著贡献!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白主任的离世突然而不幸,是脊柱微创医学界的巨大损失,在此希望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面对大强度工作压力时尤为注意自身健康状况,医护工作者有时是牺牲自身健康代价来取换病人的健康,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一线。

白一冰教授工作照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6)
#插入话题
  1. 2016-01-26 doctording1

    一路走好

    0

  2. 2015-11-29 老段

    老师,一路走好!

    0

  3. 2015-10-15 老鹰

    一路走好

    0

  4. 2015-10-15 老鹰

    一路走好

    0

  5. 2015-09-27 jawel

    一路走好

    0

相关资讯

NEJM: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与胆源性胰腺炎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74岁,因突发上腹疼痛持续6小时入院。体查:HR 114次/分,BP 140/90mmHg,R 20次/分,T 37.6℃,SO2 92%。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1270U/L(正常:19~86);血脂肪酶6430U/L(正常:7~59),这些结果都支持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HCT 47%;WBC 18 x 109 个/L;血钙2.0mol/L;ALT:29

借美国指南谋内镜发展之路

“现阶段,我国消化内镜中心的安全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存在着内镜工作人员安全观念不强等诸多隐患。随着今后消化内镜中心的规模扩大、内镜及附件设计的复杂多样化、患者数量的与日俱增、高危内镜操作的逐渐开展,消化内镜中心所承担的风险将大幅增加。 ASGE的安全指南已出台,我国的内镜中心可以借鉴这部指南,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安全标准,从而减少内镜医师和患者的安全隐患。” 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

GIE:伴HGD和IMC的Barrett食管行内镜治疗后再发浸润性腺癌的治疗

Barrett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可以进展为异型增生,甚至发展为食管腺癌。一旦Barrett食管发展为高度异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时,就有15%-60%的几率进展为腺癌。先前,食管切除术是治疗食管高度异型增生和腺癌的主要手段。目前,由于内镜技术的发展,普遍应用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术)根除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和

中囯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1. 引言 胃癌系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成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为40%60%[1]。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40万例,死亡约35万例,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2],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胃癌的预

CSCO 2014:结肠腺瘤及早期结肠癌的内镜治疗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专场 (1楼1F-2会议室) 报告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姚礼庆 时间:9 月 18 日 09:30~09:5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是消化内镜的两种术式,两者均有侵袭小、术后疼痛轻 微、康复快等特点,可用于早期胃肠道肿瘤的微创治疗。 EMR 一般不适用于病灶大于 20 mm 的病变。ESD 对于 较大病灶可以完全整块剥离,且复发率低,

Gastrointest Endosc:经验丰富内镜医师行ERCP患者受辐射更小

患者在ERCP手术过程中暴露于电离辐射,这与X线平片和CT扫描一样,会增加终生患癌风险和引发其它不良的辐射后果。 终生患癌率风险值的评估基于辐射有效剂量。后者以希沃特(Sv)为单位,可用于不同放射手段间的对比。 一般一次普通的腹部CT辐射有效剂量有效剂量大约为10mSv,所带来的终生癌死亡率风险为1/2000。一次腹部X线平片和钡剂灌肠操作的辐射有效剂量分别为0.7 mSv和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