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如果还没有这种风险意识 小心将来用官司买单

2018-11-18 温柔医刀 温柔医刀

曾经遇到一个很痛心的病例。患者中年女性,低位直肠癌,肿瘤不大,下缘距肛3 cm。由于肿瘤位置低,术前签字的时候,医生说大概率要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也就是肛门切除,永久改道。术中经游离后,医生认为有保肛的可能,于是同家属沟通,改行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保肛手术。术后患者顺利恢复;病理提示肿瘤侵犯浅肌层,淋巴结没有转移。事情至此,看似都还是个完美的结果:直肠癌,超低位保肛,避免了改道,

曾经遇到一个很痛心的病例。

患者中年女性,低位直肠癌,肿瘤不大,下缘距肛3 cm。由于肿瘤位置低,术前签字的时候,医生说大概率要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也就是肛门切除,永久改道。术中经游离后,医生认为有保肛的可能,于是同家属沟通,改行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保肛手术。术后患者顺利恢复;病理提示肿瘤侵犯浅肌层,淋巴结没有转移。

事情至此,看似都还是个完美的结果:直肠癌,超低位保肛,避免了改道,病理提示早期,也不需要放疗、化疗,预后又好。

事情转机发生在数月后。

患者突然出现排便困难,经检查考虑吻合口复发,机械性肠梗阻;于是,再次手术探查,发现肿瘤不只是吻合口复发,整个腹、盆腔也弥漫分布种植、转移病灶。

这种结局,病人、家属没有想到,主管医生没有想到,当患者转而到我院就诊的时候,说实话,我也没有想到。

家属坐在我对面哭泣,哭诉着问我为什么,为什么一个早期的直肠癌仅仅数个月就进展到如此境地?不是说早期直肠癌手术效果很好,很多病人都有希望根治吗,为什么现在会出现满腹腔的转移?

我无言以对。

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有些问题我也不能过多回答。

我拿过家属复印的对方医院的手术记录看了看,又默默地放了回去,手术记录寥寥数行字,过程中规中矩,最后赫然写着“手术顺利”。

这个病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让我反思很多。

我有时在想,一台直肠癌手术平均三、四个小时,中间那么多的步骤,那么多的操作,难道都可以用“顺利”来概括?什么样的过程才叫“顺利”?出血少吗?时间短吗?手术顺利是否就意味着手术成功?

手术的情况,外人看到的只是手术记录上寥寥几行字,但是具体的过程、细节,可能只有手术医生心里才清楚,是否真的“顺利”,恐怕只有参与手术的人才心知肚明。

我有时在假设,如果家属拿在手的不是一张手术记录,而是一段手术视频,一堆手术图片,故事情节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有外科医生可能会问,家属怎么可能有手术视频、手术图片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但这个问题不应该问别人,而应该问外科医生自己!

外科医生不是喜欢炫技吗,不是热衷搞网络直播,发手术视频,晒手术图片吗?更甚的是,围观的人越多,外科医生的内心越得意,热情越高涨,虚荣心越膨胀。

大家当真认为自己手术做得那么漂亮,那么完美,不晒一晒,不炫一炫不足以表明自己技高一筹吗?

我从事外科工作近二十年,自以为自己做的好些手术跟国内大咖相比都毫不逊色,可是每次手术后当仔细审视手术录像时,我仍然觉得有许多地方不完美、不完善,因而,每台手术总会觉得还有些许遗憾。

有人说我是处女座情节作祟,是我要求太高,过于挑剔。

因为,每台手术都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肿瘤位置、病人胖瘦,解剖变异,手术配合,医生心态,护士情绪,甚至背景音乐,周遭环境等等,台上、台下发生的一切都会干扰手术操作,影响手术进程。

试问,在种种不确定性因素作用下,怎么可能每台手术都完美无暇?事后以挑刺的态度,以批评的眼光审视手术录像,怎会找不出问题?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出状况则已,一出状况,其他人就会把结果跟这些因素联系起来,跟你的手术操作联系起来,相关不相关的,确定不确定的,一股脑的都算到你身上。

你何以辩白?

事后诸葛亮的聪明总是赛过任何人,秋后算账的人以结果为导向,即使你没错,但是你如何证明自己没有错?如果没有错又为什么会发生不好的结果?

你何以解释?

很久以前,周末观看一个同行在线直播直肠癌手术,看热闹的人很多,捧场的人也很多,但是我看完直播之后却深为担忧。

虽然很多人都在恭维手术很“成功”,但在我看来,中间一些细节很值得商榷:在离断直肠肿瘤之时,医生反复在肿瘤上面“揉搓”,无瘤原则在哪里?闭合器紧挨着肿瘤下缘离断,术中又没有做冰冻,根治观念在哪里?远端直肠多次闭合,又是超低位吻合,理论上术后吻合口瘘的几率大大增加,术中不做预防性造瘘又没有征求家属意见,医疗安全意识又在哪里?(只是举例,请大家切勿对号入座!)

如果不是网络直播,书写手术记录时很多细节大可以做些“技术处理”,写得标准规范,可以自圆其说;但是,在线直播了,全国人民都看到了,而且还有回放功能,可供下载,反复观看。这个病人术后如果出现吻合口瘘或其他并发症,或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生存时间不及预期,一切都有证有据了,家属拿着手术视频找专家鉴定,找法官申诉,你何以辩解?

很多外科医生都自以为手术做得很漂亮,做得很完美,可是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漂亮”、“完美”的手术。是否漂亮、完美只是取决于挑剔的程度,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而已!

手术直播、手术视频虽然是针对专业人士,但观看门槛没有任何限制,任何感兴趣的、或者别有用心的人都可以观看录像;手术图片虽然是发在医生朋友圈,但每个人的朋友圈都可能鱼龙混杂,图片冷不丁就可能到了不该到的人手上。

其实,我并不是故意要把医生和病人敌对起来,让医生像防贼一样防着病人,这没必要,也不应该。医患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是病魔。我只是想提醒广大外科医生,医生和病人由于对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对疾病预后的认识水平不同,对治疗目标的希望预期不同,很多时候容易产生理解、认识、预期上的差别。

一段手术视频,医生认为很满意的,患者未必认同;一张手术图片,医生自以为很得意的,患者有可能不以为然。

而医患纠纷,不论医方的诊治有没有过错,诊疗是不是合乎规范,只要医方的行为达不到患方的预期就有可能发生纠纷。

关于疾病诊疗,对患方来说,更注重结果;对医方来说,更看重过程。但问题在于,医学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科学,好的过程并不预示着一定有好的结果!更何况,只要放在足够倍数的放大镜下,所有过程怎么可能都完美,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更何况是临床医疗,更何况是外科手术?

授人以柄是人际交往中最大的忌讳,也是临床医疗中最大的风险点。

外科医生,医疗安全常记心头,纠纷防范警钟长鸣。诊疗要做到规范,手术要做到极致,学术要交流提高,但是千万要有风险意识,别让粗心大意成为职业生涯的绊脚石,别让虚荣炫耀成为对簿公堂的呈堂证供。

作者:温柔医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9-05-04 lily1627
  2. 2018-11-18 天地飞扬

    了解一下,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为什么说,这个物理学家引发了一场医学革命?

1895年,离圣诞节还有三天,一位50岁的教授想给妻子一个特别的圣诞礼物。于是,他神秘兮兮地把妻子带到了自己的实验室。然后,他让妻子把手放在实验室的一台仪器前,过了一会儿,他兴冲冲地拿着下面这张照片给妻子看,满心期待妻子惊喜的表情,没成想听到的却是妻子惊吓的回应:“我看到了死亡!”这只戴着婚戒的手,已经撒狗粮120多年了是的,这个把惊喜搞成惊吓的教授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

真相来了!60万医学生不想穿白大褂竟是误读

日前,一篇《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年轻人为何不愿穿“白大褂”》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引起大家的激烈讨论。多年从事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在看到这篇文章以后,第一时间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纠正:“事实是,可以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本科临床专业每年招生规模在12万人左右!其他的(指其他医学生——编者注)只是‘医学相关专业’,不属于‘临床专业学生’。”王维民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医学的温度:韩启德院士为医学升温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医务人员健康成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抽去了人文精神,医学就失去了灵魂。

Paper中的讨论部分怎么写?

对于咱们从事临床研究的各位读者来说,最常见的研究产出就是撰写和发表论文。完成了研究,获得了统计分析结果以后,咱们就要把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方法和结果部分的写作对咱们研究者来说都不会感觉到困难。论文中的方法部分其实就是采用精炼的语言把研究的过程展现出来,而结果部分就是把研究结果有层次的呈现给读者;这两个部分都属于“摆事实”所以只要研

院长日记之产科管理模式的改变与产科质量的提高

产科管理的传统模式现在大多数医院的产科管理模式还是“ 以效率为主 ”,“ 以医生为中心 ”的。 主要特点是 门诊与病房分开,门诊医生和病房医生各管各的、各说各的、各做各的,经常是门诊医生说A,病房医生说C,甚至是X,被门诊医生收进病房又被病房医生打发出去,说根本没有必要住院,也没有必要做那些门诊医生说的检查与干预。每次看门诊,也没有固定的产科医生,轮到谁看就是谁,今天是Zhu医生,明天是Niu医生

世界各国病患:你的隐私 谁来守护?

“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10月29日一早,主持人李咏的妻子哈文在微博上发布讣告,称李咏几天前已在美国去世,年仅50岁。哈文的讣告让很多人表示“难以置信”,网友们纷纷哀悼:“泪目!祝您一路走好!”李咏的前同事也写道:“愿天堂从此多了一个亦庄亦谐的声音——‘我是主持人李咏,下期节目再见!’”在一片哀悼声中,公众只知其患癌,却并不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