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uk Lymphoma:利妥昔单抗存在不良反应 新模式识别高风险患者

2017-08-15 梁舒瑶 环球医学资讯

2017年11月,发表在《Leuk Lymphoma》的一项由意大利科学家进行的374名患者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发现了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后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恶性血液肿瘤中比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常见,并且可通过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结合来预测。

2017年11月,发表在《Leuk Lymphoma》的一项由意大利科学家进行的374名患者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发现了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后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恶性血液肿瘤中比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常见,并且可通过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结合来预测。

利妥昔单抗是治疗CD20+B细胞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药物不良反应(ADRs)可能发生在利妥昔单抗注射后,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导致停药。在这个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在374名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23.5%出现过ADRs。中位随访时间为20.6个月(8~135个月)。总的来说,ADRs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5~35.9%)中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9.4~17.5%)中更常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8名患者(2.1%)中观察到3~4级毒性,其中4名(所有患者的1%)明确停药是必要的。有趣的是,根据研制的预测热图结合多变量分析中选定的4个参数(脾肿大、过敏史、血红蛋白水平和性别),三组发展ADR不同风险的患者被识别出来。这种模式或能用于识别ADRs高风险患者,需要适当的预防治疗。

作者:梁舒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7-08-16 1e145228m78(暂无匿称)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相关资讯

Ann Rheum Dis:系统性红斑狼疮中使用B细胞生物标记物预测和管理利妥昔单抗无应答

用抗CD20药物治疗可以通过B细胞监测进行指导,并应当旨在实现完全减轻。

Br J Haematol:现代治疗中DLBCL后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由于利妥昔单抗的加入,以及其他治疗方法的发展,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后的生存得到改善,但随后的原发恶性肿瘤(SPMs)却成为DLBCL生存者的一个重大挑战。2017年7月,发表在《Br J Haematol.》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现代治疗中DLBCL后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研究者计算了1989年至2012年确诊的23879例首次原发DLBCL后生存至少1年患者的标准化发病率(SIRs)

Lancet Haematol: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皮下vs静脉

2017年6月,发表在《Lancet Haematol》的一项随机开放标签3期研究调查了皮下利妥昔单抗vs静脉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背景:静脉利妥昔单抗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且给药1.5~6 h。皮下注射制剂可以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改善卫生保健资源的利用。研究者旨在展示皮下注射利妥昔单抗相对于静脉利妥昔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药代动力学非劣效性,并提供有

Br J Haematol:利妥昔单抗二线治疗儿童AIHA的获益及风险

30%~50%的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病例需要二线免疫抑制治疗。利妥昔单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2017年6月,发表在《Br J Haematol》的一项法国前瞻性队列研究调查了利妥昔单抗作为二线疗法治疗儿童AIHA的获益及风险。

Arthritis Rheumatol:自身免疫或炎性全身疾病中利妥昔单抗引起的HHV-8肿瘤

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高皮肤分型和存在HHV-8风险的患者必须进行仔细筛查。

Am J Hematol: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对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是否有效?

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不断开展,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无病生存(DFS)得到很大提高,部分患者治愈。正由于完全缓解(CR)的提高和DFS的延长,NHL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的机会增加,且一旦出现CNS复发,则预后很差。NHL CNS复发常规有效治疗方案包括反复腰穿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采用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药物为主的全身化疗,或同时CNS放疗等。输注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