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采血一体化 下一站在哪

2018-04-12 赵莉华等 中国卫生质量杂志

尽管京津冀三地联合做了一些工作,但仅处于初级阶段。

为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采供血工作框架协议》,京津冀三地采供血机构遵循合作互补、互惠共赢、协同发展的质量管理一体化发展原则,构建了区域内统一的血液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建立乐三地共享的质量审核专家库,针对共性问题制定了统一的程序和规程,实现了京津冀三地采供血质量管理一体化。现就其前期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探讨如下。

1管理现状

京津冀三地采供血机构按照“一法两规”要求均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运行要求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3家血液中心承担所在区域的采供血质量控制与评价、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协助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血液安全督导和技术核查,但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存在差异。

京津两地人才和技术优势突出,经济发达,技术装备先进,血液采集、成分制备和实验室检测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高,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均优于河北。河北各地市血液管理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市经济欠发达,经费不足,技术和装备滞后,在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有待提高,在血液安全风险控制方面有待加强。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前,河北与京津仅停留在对标学习、参观考察、业务培训交流和互动等层面,缺少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未实现常态化互动交流和区域间联动。

2前期工作

2.1借力京津,联合培训

2015年,京津冀三地启动内审员联合培训,整合了国内输血行业专家为培训师资,覆盖三地采供血机构和单采浆站质量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推进了新版规程的全面贯彻与实施,解决了基层单位内审员培训不足、个别单位内审走过场、内审记录不规范等问题,提高了内审员素质和能力,为京津冀三地采供血机构培养了质量审核人才,为质量管理一体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2.2主动谋划,联合内审

2016年,河北省血液中心牵头组织京津冀鲁联合内审。这是一次三地质量管理理念、思路和模式的深层次交流,通过京津鲁专家带队审核,增强了内审员审核能力,规范了内审检查表的编制和填写,为建立京津冀质量互审机制,深化京津冀一体化管理进行了探索。

2.3观摩管评,借鉴改进

质量事件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过程识别是否完整,流程设计是否合理,都影响着管理效果。2015年,京津冀三地采供血机构的管理和业务骨干观摩了北京的管理评审。借鉴先进经验,河北省血液中心加大了管理评审力度,突出以差错管理为核心,重在分析问题查找不足,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材料评审小组,对各部门报告进行审核,对报告内容进行系统评价,形成了不回避、不隐瞒、不迁就的积极应对差错机制。

3存在问题

尽管京津冀三地联合做了一些工作,但仅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体现为河北对京津两地的质量管理、业务培训合作上的需求,其他方面如科研合作、区域信息化建设等尚未深入展开。究其原因有:

(1)联动机制尚未建立。京津冀三地尚未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未明确相应组织机构和工作小组,缺乏统一规划和深层次联动。

(2)工作融合困难重重。由于京津冀三地19家采供血机构规模差距较大,经济条件不一,人员素质不均衡,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不利于工作推动,如采供血质量监控指标比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模板建立、信息联网等工作尚需加大协调力度。

(3)一体化管理不成熟。未建立一致的业务流程,未形成统一的程序和规程,未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审核指南。

(4)科研和技术合作尚未展开。京津两地在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和资源信息方面有优势,河北整体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且未主动与京津两地对接合作项目,科研成果层次和影响力较弱。

4改进建议

3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协同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今后,需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进,分工协作,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程,实现京津冀采供血工作协调发展与一体化管理目标。

4.1开展联合内审,建立质量管理一体化长效机制

制定京津冀质量内审实施方案,成立内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人员构成、组织方式。从模式选择、文件编写以及自我完善机制建立与改进等方面,对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进行探讨,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统一检查标准,统一检查内容,统一结果判定,统一内审员培训和考核。

4.2建立实验室质量监控指标比对机制

2016年,北京组织了京津冀血液筛查实验室质量同质化评价工作研讨,启动了京津冀实验室质量监控指标比对机制,推动了京津冀实验室一体化管理和结果互认。此项工作对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有极大推动作用,可以加快建立区域间不适宜献血人群的屏蔽制度,加强献血高危人群管理,实现京津冀采供血信息资源共享。在总结实验室质量监控指标比对经验的基础上,京津冀三地应积极探讨开展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控指标比对,实现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和质量管理一体化。

4.3联合制定采供血工作指南

设置关键控制点,对采供血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针对不符合项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确保血液安全,充分发挥质量管理最大功效。血液供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优化急救供血流程,着力提升无偿献血招募与发动、献血全过程服务以及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三地共同编制京津冀采供血工作指南,联合开展专项培训,为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采供血业务流程、编制一致性的程序和规程奠定基础,使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4.4加强合作,提升科研创新软实力

京津冀三地应结合血液管理和区域发展难点与热点,谋划研究方向。河北应主动对接京津,加强与京津两地科研方面的合作,通过参与和承担重大项目提升科研和学术水平,培养和锻炼一批中青年骨干。

4.5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利用计算机系统动态监督采供血过程,采集可靠全面的数据,协助管理人员追踪和监视采供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追踪分析质量问题,为实施内审和管理评审提供依据,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河北应进一步拓展全省血液报销管理系统服务范围,搭建京津冀献血、用血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在一省两市范围内实现用血异地报销结算,为献血者和用血者提供高效、及时的服务。

4.6在国家层面建立无偿献血宣传长效机制

各级政府采取政策调控、资金支持、强化监督管理是确保采供血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采取政府推进模式,增加人员编制和投入,提高采血服务质量;合理规划集中检测实验室,积极采用先进检测手段,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血液质量与安全。京津冀三地采供血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以无偿献血为龙头,以质量管理为基础,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莉华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京冀医疗合作 河北患者降至7.5%

京津冀三地已陆续签订医政、疾病防控、采供血等多方面合作协议,多个京冀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河北患者人数占比从2013年的9.1%降至2016年7.5%,京冀医疗协同发展成效初显。

上半年“京医”河北接诊患者破万 京津冀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将扩大

包括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在内的五大北京市属医院与河北保定五家医院结对子,助力该地区医疗发展。同时,京津冀将在扩大三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卫生应急、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等领域继续开展合作。8月25日上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和保定市政府共同签订《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北京市5家市属医疗机构也分别和保定市5家医疗机构同时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以快速提升保定市医疗

京津冀医药企业采暖季须错峰生产

近日,工信部、环保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药监管总局4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做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医药企业采暖季错峰生产的通知》,要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相关部门如期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医药企业采暖季错峰生产工作任务,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进,保障药品有效供应。

河北:“5+4+N”布局成效初显

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省卫生计生委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该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绍廉介绍,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该省围绕河北功能定位,通过提升能力、补齐短板、共享发展等手段,使“5+4+N”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布局成效初显,有效缓解了京津就医压力。

京津冀皮肤科中西医融合发展联盟在京成立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紧密配合,有助于优势互补。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2月24日,“京津冀皮肤科中西医融合发展联盟”在北京宣布成立,并发布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精诚大医赵炳南》。据悉,联盟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承办,京津冀三地中西医结合学会协办。

京津冀携手提高卫生人员技术能力

日前,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部门在天津市召开了创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卫生技术培训标准化建设与认证示范区工作会议。三地将通过医疗卫生协同机制,整合优势教育培训资源,以评估和认证为抓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推动卫生人员技术能力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