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团队研究显示:每天吃一个鸡蛋,可降低心血管风险!

2022-07-05 Catherine MedSci原创

北京大学团队研究显示,适量食用鸡蛋(每天1个)可以增加血液中心脏健康代谢物含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关于吃鸡蛋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众说纷纭。关于食用鸡蛋对心脏健康有益还是有害,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证据。我们血浆脂质,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能在动脉壁内蓄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相应动脉,通常被认为与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中风和脑出血的风险相关。
 
有研究称鸡蛋中的胆固醇与早死风险、慢性疾病的风险存在一些关联,鸡蛋摄入过量会堵塞血管,增加心脏病、脑中风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也有研究显示鸡蛋摄入过少(每周少于1个)对心血管有害。

 

但很少有研究评估个体血浆胆固醇水平在这种关联中的作用,从而使其关系更加明确。另一方面,脂蛋白根据粒径可分为大、中、小亚类,包括一系列成分,包括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这些成分是常规方法难以定量的。核磁共振 (NMR) 代谢组学为从更详细的角度探索暴露、疾病和脂蛋白及其他小分子代谢标志物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个新机会。
图片
近日,北京大学团队在 eLife 期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of egg consumption, metabolic marker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适量食用鸡蛋(每天1个)可以增加血液中心脏健康代谢物含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图片
 
一、研究背景

 

本研究选择了以前大规模研究广泛使用的基于核磁共振的靶向代谢组学平台,涵盖了 14 种脂蛋白及其不同密度和粒径的亚组分,以及其他脂肪酸、氨基酸和酮体相关代谢物。作者旨在同时探索自我报告的鸡蛋摄入量与这些代谢标志物的关联,以及这些标志物与中国嘉道理生物库 (CKB) 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 CVD 风险的关联。

 

二、研究方法及结果

 

CKB 研究是一个前瞻性队列,包括来自中国 5 个城市和 5 个农村地区的 512,725 名年龄在 30-79 岁之间的参与者。参与者是在 2004 年至 2008 年间招募的,此后一直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跟踪。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有3401人,占比71.18%。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团队了解参与者在过去1年内的食物摄入情况及摄入频率。鸡蛋的摄入频率分别是“从不/很少吃”、“每周吃1-3颗”,“每周吃4-6颗”、“每天1颗”,平均数为1周消耗2.6颗鸡蛋。

 

研究人员使用靶向核磁共振的技术检测了参与者血浆样本中225种代谢物,分析鸡蛋摄入量与代谢标志物、代谢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索鸡蛋摄入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图片
 
鸡蛋摄入与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这些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找到了24种与鸡蛋摄入量相关的代谢物,有14个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其中,每周食用4到7个鸡蛋的人,其血液中的健康蛋白质和HDL-C含量较高,而LDL-C含量较低,也就是说鸡蛋摄入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呈现正相关。这些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清除血管中的胆固醇,改善胆固醇代谢特性,从而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相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与鸡蛋摄入呈负相关。

 

除脂质的绝对浓度外,在高密度脂蛋白中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百分比与鸡蛋摄入量呈正相关。另外,鸡蛋摄入量与乙酸酯和载脂蛋白A1(APOA1作为一种有益蛋白质,是好胆固醇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将脂肪物质运送到肝脏进行分解,清除血管中的胆固醇,从而降低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呈正相关。换言之,适量食用鸡蛋的人血液中有益脂质代谢物的含量较高,而有害脂质代谢物的含量较低。

 

总而言之,鸡蛋摄入量改变了机体代谢标志物的表达,而这些改变的标志物恰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成负相关,因而可以推测鸡蛋的摄入改变机体代谢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图片
与较高鸡蛋摄入量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往往和低风险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相关

 

三、总结

 

这项基于 CKB 人群的研究具有许多优势,包括相对较大的样本量,准确识别 CVD 及其亚型事件,收集尽可能多的协变量,以及基于 NMR 平台的各种代谢物的量化,例如脂蛋白及其大小、密度和化学结构不同的成分。此外,本研究将分析限制在没有 CVD 病史和降脂治疗的人群,以尽量减少高胆固醇血症参与者可能的混淆甚至因果倒置。

 

本研究不仅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脂质代谢代谢物可能在鸡蛋摄入对心血管疾病的有益影响中发挥作用,而且为制定基于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政策提供了依据。我国目前的饮食指南建议每天吃一个鸡蛋,但数据表明平均食用量低于此水平,此研究结果也鼓励人们适量吃鸡蛋,以帮助降低总体心血管风险。

作者:Catherin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22-07-07 1de33e15m69(暂无匿称)

    指望每天一颗鸡蛋预防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不如吃上美帝奶昔巨头康宝莱的夜宁新,98诺贝尔奖揭示的一氧化氮,横扫一切心脑血管疾病。现在酷暑,流行冬病夏治,我吃上三粒南极磷虾油顿服,给全身周身所有血管清洁保养。水蛭素在入伏前吃,每天早晚二次,每次三粒

    0

  2. 2022-07-06 EltaMD昵称)

    有些报道又说吃鸡蛋有弊。这又说有好处。老家自己养的鸡生的鸡蛋应该可以。城市假鸡蛋不但没好处可能还有坏处。

    0

相关资讯

JAHA: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心血管风险和治疗结局

在患有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个体中,与LDL-C<100mg/dL相关的心血管风险和临床益处逐渐升高。这些结果支持积极降脂,并为该人群的LDL-C目标提供了证据。

European Radiology:钼靶中的这一征象,是否可作为无症女性心血管风险的新标志?

乳腺钼靶检查发现的乳腺动脉钙化(BA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存在相关,并与CT上存在的冠状动脉钙化(CAC)及冠状动脉造影上存在的阻塞性或非阻塞性病灶有关

Neurology:心血管危险轨迹与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发病的关系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进展与认知相关。心血管相关痴呆风险可能是组合效应的动态进展而不是静态风险因素的结果。进一步探索纵向心血管疾病风险如何影响神经病理的积累,可能会对未来的研究有所裨益。

ARD:EULAR对风湿性和肌肉骨骼疾病心血管风险管理的建议,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

痛风、血管炎、系统性硬化症(SSc)、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抗磷脂综合征(APS)需要定期筛查和管理可改变的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和患者教育。

ARD:托法替布与心血管结局风险:托法替布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护理患者中的安全性(STAR-RA)研究结果

该研究没有发现托法替尼在现实世界中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心血管结局风险增加的证据;然而,在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RA患者中,托法替尼与心血管结局风险增加相关,尽管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中外团队联合研究:每天久坐不动,死亡风险增加20%!

众所周知,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但在当今社会,对于大部分上班族来说,平时上班一坐就是一天。已有不少研究表明,久坐对身体有着多种危害,增加慢性疾病风险、升高患癌风险和死亡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