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为何不能首推消融?切不可为了业绩忽悠结友做消融呀!不管指南共识,那都是不得已的措施呀!

2024-04-10 叶建明 叶建明说结节

今天分享的这位结友,在我看来是非常适合的首选胸腔镜微创手术楔形切除即可的病例,但在2022年7月在某大医院接受了消融治疗,可是在随后后随访CT影像中,仍极其怀疑是浸润性癌并已经进展!

前言:检查发现肺结节,许多结友都在问能不能不开刀、可不可以选择消融?是不是消融的效果也与手术一样?再加上一些同道不断宣扬超微创、一根针、局部麻醉、可反复消等一堆的好处,确实越来越多的结友选择了消融治疗。但真的消融已经是肺结节治疗手段的首选,是值得广为宣传与普及的吗?我在之前多次写过这方面的微信文章,我个人非常赞同消融是很好的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但我反对过度推广宣扬与无限扩大其适应证。如何选择肺癌的治疗,先看指南,再看共识,最后还要看经验与案例的效果。今天分享的这位结友,在我看来是非常适合的首选胸腔镜微创手术楔形切除即可的病例,但在2022年7月在某大医院接受了消融治疗,可是在随后后随访CT影像中,仍极其怀疑是浸润性癌并已经进展!如果真的延误了治疗,同道们情何以堪?切不能说患者自己的选择,没有相关医生的推荐与利弊说明时突出益处而有意淡化不足,谁会做出不利于自己或有违指南与共识精神的选择?

简要病史:

患者,女性,74岁。

2022年6月发现肺结节与甲状腺结节。

2022年7月行左肺结节射频消融,活检病理未取到肿瘤。

2022年11月行双侧甲状腺癌根治加右颈淋巴结清扫术。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

2023年3月碘131治疗。

此后2023年3月、6月、9月以及2024年2月复查。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看2022年6月查出时的报告和7月住院消融治疗前的影像:

图片

刚要出时的报告示双肺磨玻璃及实性结节影。其中主病灶左肺上叶尖后段,大小约16*12毫米。

图片

病灶1:左上叶淡磨玻璃结节,密度很低,有血管穿过,整体轮廓较清,如果随访持续存在要考虑肿瘤范畴的,但这种密度的风险不大,能随访。

图片

病灶2:主病灶出现,磨玻璃密度,边缘不平,密度略不均。

图片

有血管进入,整体轮廓清,表面不平,有毛刺,与叶间裂紧贴,叶间裂受牵拉。

图片

血管异常增粗并进入病灶内,灶内有偏实性成分,表面不平深分叶,叶间裂牵拉凹陷。

图片

毛刺、偏实性成分、血管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都有,整体密度略显杂乱,轮廓与瘤肺边界清。

图片

密度欠均,灶内有小空泡征,边缘部分有点状偏高密度,叶间裂牵拉。

图片

叶间胸膜牵拉明显,灶内细支气管扩张,整体轮廓清。

图片

边缘区见支气管通气征,叶间胸膜牵拉征,整体轮廓清,瘤肺边界清楚。

图片

病灶3:左上叶密度很淡的磨玻璃阴,如果持续存在也考虑肺泡上皮增生之类的广义肿瘤范畴的东西。

影像初判断:

主病灶是挺典型的浸润性腺癌影像表现,至少是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较小)。诊断时考虑恶性的混合磨玻璃密度、灶内密度不均、血管进入与异常增粗、表面不平分叶与毛刺、胸膜牵拉、细支气管扩张以及支气管通气征等均明显且典型。关键是位置非常好,如果选择单孔胸腔镜下切除该病灶,一是非常方便;二是损失肺组织少;三是取得病理依据并完全去除该有风险的病灶。不利之处主要是上叶另有两处结节位置靠中间,如果一并处理要切除上叶,那就不太划算了。

后续治疗情况:

图片

患者消融治疗前进行了穿刺活检。

图片

病理未取到肿瘤组织。

图片

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

消融后随访情况:

先看2023年3月时的(也就是消融后8个月):

图片

病灶1:与前相仿。

图片

病灶2:横断面病灶呈混合密度,血管征、叶间胸膜牵拉、灶内密度杂乱、灶内血管穿行、边缘毛糙等均仍在,也看不出明显疤痕似的改变。

图片

冠状位叶间裂牵拉与毛刺征,灶内有实性成分。

图片

冠状位叶间裂牵拉力强,靠叶间裂侧密度高,呈实性。磨玻璃的边缘毛刺明显。你说这实性成分是肿瘤进展还是消融的疤痕?谁说得清?

图片

细毛刺非常典型。

图片

矢状位也是密度杂乱,表面不平,分叶与胸膜牵拉明显,整体轮廓清楚,瘤肺边界清,妥妥的恶性影像表现。

图片

病灶3:极淡无进展,但有血管弯征。

再看2024年2月份复查的影像:

图片

病灶1:结节出现,密度较淡。

图片

密度淡但轮廓清,血管穿行。

图片

血管穿行明显,灶内血管壁稍显毛糙。

图片

边缘区也是轮廓较清。

图片

密度淡但边界较清。

图片

病灶2:磨玻璃密度,叶间裂轻微牵拉,血管走向病灶。

图片

血管进入,毛刺可见,叶间裂牵拉,表面分叶,轮廓清楚,灶内密度杂乱不均。

图片

密度杂乱,实性成分较之前明显,灶内细支气管可见,表面不平,叶间裂牵拉。

图片

灶内细支气管通气明显,混合密度,实性成分较前明显显得多了。边缘细毛刺也较明显。叶间裂一如既往存在牵拉。

图片

靠叶裂侧实性成分明显,密度较高。

图片

贴着叶间裂处实性成分明显,密度高。

图片

极边缘区密度淡点,毛刺明显。

图片

冠状位典型恶性表现,混合不均密度、分叶、胸膜牵拉以及实性成分均明显。

图片

密度杂乱,实性成分以及毛刺征。

图片

实性成分明显。

图片

矢状位难道绿色这条是消融的疤痕吗?病灶处仍是混合密度,叶间裂牵拉凹陷。

图片

病灶3:极淡磨玻璃阴影。

图片

淡但有血管弯征。

图片

密度甚低。

图片

微小血管走向病灶。

影像再考虑:

病灶1与病灶3几乎没有进展,密度很低,风险小。主病灶一开始就是典型浸润性癌的表现,消融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病理也未取到。将2024年2月的与之前的对比,病灶密度是有增加的,风险是增大的,尤其贴着叶间裂处密度甚高,如果这是肿瘤发展的关系,那有侵犯胸膜从而胸膜腔种植转移的风险!患者就诊的消融的医院是建议她继续半年复查!如果病情真的延误了,这种边缘部分能楔形切除的浸润性癌病灶弄成种植转移的话,情何以堪?

我的意见:

左上叶共有较明显的病灶三处,其中两处密度淡,但第1处有血管穿行,不过肿瘤成分密度低,穿行血管无异常增粗,灶内也无明显分支发出;第3处密度淡,2024年的与2022年消融前的比,似乎这两处密度均略有进展,但也说不上显著。第2处是主病灶,当时就是不太纯的,或者更符合混合密度,整体轮廓清,瘤肺边界清楚,有血管进入以及异常增粗,叶间裂也有牵拉,是典型恶性的影像表现。2022年时大概率也该考虑浸润性腺癌了的,当然贴壁为主可能性大,至少是微浸润性腺癌。这样的位置、这样的密度、这样的形态首选消融是不符合目前肺癌诊疗原则的,除非患者坚决拒绝手术。而且手术也可以考虑主病灶楔形切除。关键是消融前活检未取到癌组织,未获病理确诊;消融后此灶几乎无明显变化,该血管进入的仍有,该胸膜牵拉的也有,该不太纯密度的也仍在。我是连消融的疤痕也没有看出来!此灶持续随访是存在风险的,尤其是邻近叶间裂侧密度显得较高,前不久就有网络问诊病例随访过头延误,后来手术进去发现胸膜腔广泛种植转移的。所以我的意见是:尽快考虑手术切除主病灶,是否同期解决另外两处请与主刀医生沟通决定,个人稍倾向不必强求都切除。因为只处理主病灶切除范围小,近期风险就已经解除。多发结节即使将目前3处均切了,后续仍再发现新的结节的概率是大的。意见供参考!

感悟:

肺结节的诊断为什么我老说非常乱,因为一是肺磨玻璃结节是肺癌的大量检出是近十多年的事,仍未有非常统一的细分的指南可遵循,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二是基本上的医院者面临业绩与发展的压力,而因药品零差价、耗材集采的推进,主要的利润点来自手术、操作等项目,医院利益诉求需要多做手术、多做操作才行。当然最主要的是肺癌诊疗指南的滞后性,从传统肺癌得出的结论套在磨玻璃肺癌上,导致不管怎么治,都是对的,因为是癌总得治疗嘛!所以手术对,楔切在做、肺段在做、肺叶在做、机器人辅助在做,都可以;消融对,微波、射频、冷冻都在做;放疗也在做,SBRT用于部分病例;基至于化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性治疗也用在多发磨玻璃结节的治疗中也不鲜见。可是在选择何时干预以有何种干预处理方式的时候,“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是最根本且最应该被遵循的!当如此例:单孔楔形切除主病灶&消融主病灶&立体定向放疗主病灶三者,在病灶清除的完整性、创伤性、病理可及性、肺功能影响、花费的医疗费用等方面综合评估,单孔楔切只需切除少量肺组织,对肺功能几无明显影响;病灶百分之百切除并保证切缘阴性;病理送检完整;花费总费用在浙江约2-3万,自费约1万左右。只要吃得消全麻,楔切有何考虑吃不消的?综合评价肯定是手术最优!那为何建议她消融?我们再来看目前的2022版卫健委肺癌诊疗指南是怎么说的:肺结节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又是怎么说的呢?

《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2021年版)》

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叶欣教授等发表的《2021年版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指出:热消融作为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完全可以通过热生物学效应治疗GGN,并且能够实现治愈性消融。治愈性消融是指通过热消融治疗,使局部肿瘤组织完全坏死,有可能达到治愈效果。

适应证:

1、周围型GGN患者 :①因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切除;②拒绝行手术切除;③外科切除后又新出现的病 灶或遗留病灶,患者无法耐受再次手术或拒绝再次手术;④多发GGN(先消融主病灶,其他病灶根据发展情况考虑再次消融);⑤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胸膜粘连或胸膜腔闭锁;⑥单肺(各种原因导致一侧肺缺如);⑦重度焦虑,经 心理或药物治疗无法缓解。上述患者需经活检病理证实为 AAH、AIS和MIA,对于周围型GGN样IAC患者要排除远处转移。 

2、既拒绝活检又拒绝手术的特殊患者:①有高危因素,影像学上有恶性征象(如病灶≥15 mm、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动态观察GGN增大、出现实性成分或实性成分增加等);②虽然没有高危因素,但是影像学上有恶性征象(如病灶>15 mm、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动态观察GGN增大、出现实性成分或实性成分增加等);③发现GGN后极度紧张和焦虑,经心理或药物治疗无法缓解。对于上述3种患者建议:首先多学科会诊 (MDT)共同讨论做出诊疗意见。如果意见是:“可不取病理直接消融或消融与活检同步进行”,那么医疗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等)最终可按照意见执行。

《影像学引导下肺结节冷冻消融专家共识(2022版)》

指出冷冻消融的适应证包括:(1) 病灶最大径≤3cm,每次消融病灶数≤5个;(2)患者全身状况及重要脏器功能无法耐受全身麻醉或外科手术;(3)体内存在金属植入物,或病灶邻近神经、大血管等重要脏器,无法安全实施射频、微波等消融治疗;(4)因病灶位置或肺功能储备等无法实施外科切除,或外科切除术后局部出现新发或复发病灶;(5)肺内多发病灶,无法全部以手术切除;(6)经其他方法治疗后病灶稳定或缩小,需通过消融治疗巩固疗效;(7)患者自愿接受消融治疗。

肺癌诊疗指南对于不能手术早期肺癌的治疗建议:

1、《2022年版国家卫健委肺癌诊疗指南》中关于早期肺癌治疗中放疗适应证的表述:

图片

可见1期非小细胞肺癌当拒绝手术或不适合手术时,是推荐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

2、《中华医学会2023年版肺癌诊疗指南》关于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推荐治疗建议:

图片

也是首选SBRT,且是1类推荐证据。最主要的适应证就是:1、不能耐受手术;2、拒绝手术。相对适应证包括同时性多原发NSCLC。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有关的表述意见:

图片

可以选择消融治疗,但与之前的类似,需满足的条件有6条。我总结归纳下其实就是二条:1、不能耐受手术(包括心肺功能差、高龄、手术过再发结节肺功能不能耐受、一侧肺缺如、多原发非小细胞肺癌);2、坚决拒绝手术。当然还有重试焦虑又不必手术的。但这有几点仍模糊不清:1、到底多少岁算高龄:年龄是个框,什么都可往里装,70岁高了吗?75岁高了吗?还是80岁高了,抑或85岁?2、多原发磨玻璃的,主病灶有风险,次病灶低危还很淡如何?是不是符合?其实我的理解应该是都需要切除肺叶或较大肺段,而肺功能不能耐受;3、重度焦虑:我经常说患者的焦虑是医生给的,如果明显达不到手术标准的肺结节,考虑是良性的或如本例中病灶3这种,问十个医生都说没有关系,患者还会焦虑吗?如果有医生叫消融、有医生叫开刀、有医生说基本上恶性,那能不焦虑吗?病人的焦虑与医生的动机有关!

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依目前的认知与理论: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不能手术或坚决拒绝手术的可以考虑消融或立体定向放疗。若是病灶位于肺外周,能单孔楔形切除的位置,切不可盲目听从某些医生的建议放弃手术而优先选择消融。消融或SBRT都是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措施!!!

作者:叶建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4-04-16 谭俊俊

    点赞评论转发三件套

    0

相关资讯

JAMA子刊:重视这一筛查,中国肺癌死亡率或能降低45%以上!

研究表明应用低剂量CT进行机会性筛查与肺癌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的下降相关,可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重要补充方式,改善患者预后。

肺癌患者可用细胞学样本进行诊断、分子检测并指导治疗!

本文评估了通过细胞学样本进行诊断、建立分子频谱和PD-L1表达的能力,这对于患者的治疗管理至关重要。

个人观点:肺部阴影有磨就安全?但近期碰到多例影像有磨病理有贴壁仍有转移!如何理解?

近期不断碰到含有磨玻璃成分以及病理上贴壁成分的混合密度结节最后仍存在淋巴结转移,让我对之前学习得来的认知又产生了动摇。我们有没有疏忽其中重要的某个因素?

71%的早期肺癌手术后会复发,5年啥事没有的仅为21%,究竟哪里错了?

患者的生存结果和复发模式如何?就有了下面的一个研究案例。

病例分享:肺结节,有磨也仍要担心!差点好心办坏事!

要是病灶位置靠边上,切除肺叶总觉得可惜。但经过多学科讨论,以及马胜林教授、夏冰教授的重要意见,最后仍选择了标准的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结果还真有存在第11组淋巴结转移!

请注意!肺癌PD-1耐药后换PD-L1联合靶向药不管用!

在PD-1治疗耐药之后,换用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同时联合多靶点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卡博替尼,有之前研究表明卡博替尼可以促进免疫环境,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