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中国科学家发现抗击H7N9禽流感病毒新抗体

2015-04-02 佚名 生物谷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人员关于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H7N9禽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这项研究对于H7N9禽流感病毒预防和治疗,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2月,H7N9禽流感病毒亚型在中国华东地区出现,随后不久出现人感染H7N9病毒的情况,人感染H7N9禽流感会引起发热,咳嗽,有痰等急性呼吸道传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人员关于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H7N9禽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这项研究对于H7N9禽流感病毒预防和治疗,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2月,H7N9禽流感病毒亚型在中国华东地区出现,随后不久出现人感染H7N9病毒的情况,人感染H7N9禽流感会引起发热,咳嗽,有痰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并造成重症肺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H7N9禽流感病毒的爆发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但目前预防和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治疗策略仍非常有限。

研究人员从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获得恢复的病人身上获得外周血单核细胞建立了Fab噬菌体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出两株人类单克隆抗体。这两株单克隆抗体均表现出针对细胞内H7N9病毒的高度中和活性,研究人员还发现受体结合位点上的两个氨基酸,186V和226L,对于抗体结合病毒的血凝素抗原至关重要。他们利用小鼠模型进行研究,证明病毒感染前使用这两株单克隆抗体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抗H7N9病毒的能力并能够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病毒的滴度。而在感染后进行单克隆抗体治疗,也可以提供有效保护,降低病毒的致死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的这两株抗体可能对于H7N9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作用,并对预防禽流感病毒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出处:

Zhe Chen,Jianmin Wang,Linlin Bao,Li Guo,Weijia Zhang,Ying Xue,Hongli Zhou,Yan Xiao,Jianwei Wang,Fan Wu,Ying Deng,Chuan Qin& Qi Jin.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targeting the ​haemagglutinin glycoprotein can neutralize H7N9 influenza virus. Nature Communications 6, Article number: 6714 doi:10.1038/ncomms7714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ID:H7N9,H5N1,H1N1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表现的比较

从人体中分离到的甲型流感(H7N9)病毒可部分适应哺乳动物。为了进一步了解H7N9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来自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与美国CDC合作对H7N9,H5N1,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pH1N1)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进展和危险因素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认为,宿主因子是H7N9严重病情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结果发表在2014年4月15日的Clin Infect Dis上。 该研

Science:中科院高福教授直击H7N9流感

2013年2月开始,我国长三角地区暴发了由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发的严重疫情。去年3月31日至7月28日,全国共有13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报告,其中45例死亡。这种病毒“销声匿迹”约3个月后,去年12月至今,H7N9又开始“活跃”,目前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都有报告H7N9新发病例。 为此Science杂志特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教授发表了题为“Influenza and the

Nat Commun:发现一种可预测H7N9致命程度的人体蛋白

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人体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血管紧张素II”和H7N9禽流感的病死率相关,“血管紧张素II”指标越高,H7N9禽流感患者病死率越高。 这项研究成果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于北京时间5月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并报道单个蛋白与H7N9禽流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血管紧张素II”存

Nat Commun:血管紧张素Ⅱ或可预测H7N9致命程度

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人体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血管紧张素Ⅱ”和H7N9禽流感的病死率相关,“血管紧张素Ⅱ”指标越高,H7N9禽流感患者病死率越高。 这项研究成果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于北京时间5月6日23时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并报道单个蛋白与H7N9禽流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血管紧张素Ⅱ”存在于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H7N9患者重症化标志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调节肽——血浆血管紧张素II与H7N9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高度相关,如果这一指标升高,病死率明显增加。 该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II是禽流感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临床作为患者重症化的预警指标,预测H7N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5月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 今年以来,H7N9禽流感不断

J Clin Pathol:突破性研究H7N9感染诱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2013年3月30号首次报道了在中国东部发生的由一种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虽然科学家们对H7N9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放射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但关于重型H7N9感染者其病理特征的深入分析仍然很有限,尤其是通过使用一种高敏感度的原位杂交技术对感染组织中病毒和宿主的转录产物的检测还未见描述。为了进一步描述人类H7N9流感的免疫学发病机理,我们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