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H7N9患者重症化标志物

2014-06-05 伊文 检验医学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调节肽——血浆血管紧张素II与H7N9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高度相关,如果这一指标升高,病死率明显增加。 该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II是禽流感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临床作为患者重症化的预警指标,预测H7N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5月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 今年以来,H7N9禽流感不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调节肽——血浆血管紧张素II与H7N9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高度相关,如果这一指标升高,病死率明显增加。

该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II是禽流感生物标志物,可用于临床作为患者重症化的预警指标,预测H7N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5月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

今年以来,H7N9禽流感不断发生。病毒引起严重的疾病,包括急性甚至致命的呼吸衰竭,对于不同的感染者呈现不同的预后。究竟有没有一种标志物,可以用来判断H7N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

该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介绍说,研究发现,与C反应蛋白、氧合指数等指标相比,血管紧张素II的预测“准确度”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68%。

发现风险、识别身份、阐明机制/阻断传播、寻找有效疗法等一系列措施的迅速落实,是人类控制疾病的关键。李兰娟介绍,从去年介入H7N9禽流感研究以来,研究团队分别进行了病毒溯源、病原体分离鉴定、发病机制研究、患者病理改变研究、患者临床特征研究、人工肝救治严重呼吸衰竭研究、疫苗株研发等一系列工作。她表示,其团队还将继续密切关注H7N9等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及流行动向,对发病机制、以人工肝为主的H7N9重症病例的支持治疗机制、抗病毒药物耐药及疫苗临床试验等进行研究。

原始出处

Huang F1, Guo J2, Zou Z1, Liu J3, Cao B4, Zhang S5, Li H6, Wang W7, Sheng M7, Liu S7, Pan J8, Bao C9, Zeng M10, Xiao H11, Qian G12, Hu X12, Chen Y12, Chen Y12, Zhao Y7, Liu Q7, Zhou H7, Zhu J7, Gao H12, Yang S12, Liu X12, Zheng S12, Yang J12, Diao H12, Cao H12, Wu Y13, Zhao M13, Tan S13, Guo D14, Zhao X15, Ye Y15, Wu W15, Xu Y14, Penninger JM16, Li D17, Gao GF18, Jiang C19, Li L12.Angiotensin II plasma levels are linked to disease severity and predict fatal outcomes in H7N9-infected patients.Nat Commun. 2014 May 6

作者:伊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NAS:香港科学家研发H7N9禽流感疫苗

来自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研发了一种新型疫苗,能有效防御包括 H7N9 禽流感病毒在内的多种甲型流感病毒的攻击。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PNAS杂志上。 2013年2月开始,中国长三角地区暴发了由新型 H7N9 禽流感病毒引发的严重疫情,共有 134 例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确诊报告,其中 45 例死亡。为了发现针对该种病毒的防御方法,各国研究人员都展开了疫苗研

Science:中国院士连发两篇《科学》文章

日前,《科学》Science杂志上分别刊登了来自中国学者的两篇文章。来自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等人首发现一种名为 lnc-DC 的长链非编码 RNA 控制了人类树突状细胞的分化;而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则发表了一篇社论,谈到了关闭活禽市场的必要性。 在第一项研究中,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

CID:H7N9,H5N1,H1N1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表现的比较

从人体中分离到的甲型流感(H7N9)病毒可部分适应哺乳动物。为了进一步了解H7N9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来自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与美国CDC合作对H7N9,H5N1,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pH1N1)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进展和危险因素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认为,宿主因子是H7N9严重病情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结果发表在2014年4月15日的Clin Infect Dis上。 该研

Science:中科院高福教授直击H7N9流感

2013年2月开始,我国长三角地区暴发了由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发的严重疫情。去年3月31日至7月28日,全国共有13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报告,其中45例死亡。这种病毒“销声匿迹”约3个月后,去年12月至今,H7N9又开始“活跃”,目前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都有报告H7N9新发病例。 为此Science杂志特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教授发表了题为“Influenza and the

Nat Commun:发现一种可预测H7N9致命程度的人体蛋白

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人体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血管紧张素II”和H7N9禽流感的病死率相关,“血管紧张素II”指标越高,H7N9禽流感患者病死率越高。 这项研究成果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于北京时间5月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并报道单个蛋白与H7N9禽流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血管紧张素II”存

Nat Commun:血管紧张素Ⅱ或可预测H7N9致命程度

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人体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血管紧张素Ⅱ”和H7N9禽流感的病死率相关,“血管紧张素Ⅱ”指标越高,H7N9禽流感患者病死率越高。 这项研究成果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于北京时间5月6日23时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并报道单个蛋白与H7N9禽流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血管紧张素Ⅱ”存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