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院外心脏骤停后轻度高碳酸血症是否有效?

2023-07-08 网络 网络

在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昏迷患者中,6个月时,靶向轻度高碳酸血症并不比靶向正常二氧化碳分压获得更好的神经系统预后。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昏迷成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自发循环恢复后,脑灌注不足可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损伤,导致神经系统预后不良。指南建议对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昏迷成人血中维持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压。然而,轻度高碳酸血症增加脑血流量,可能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近日,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随机将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昏迷成年人按1:1的比例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 24小时轻度高碳酸血症(动脉二氧化碳目标分压[Paco2]为50至55mmHg)或正常碳酸血症(目标Paco2为35至45mmHg)。

该研究的主要结局是良好的神经系统转归,在6个月时,使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Extended)(范围从1[死亡]到8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系统转归越好)评估,其评分为5分(表示中低度残疾)或更高。该研究的次要结局包括6个月内死亡。

从17个国家的63个ICU共招募了1700名患者,其中847名患者被分配到靶向轻度高碳酸血症,853名患者被分配到靶向正常二氧化碳分压组。轻度高碳酸血症组764例患者中有332例(43.5%)在6个月时出现良好的神经系统预后,正常二氧化碳分压组784例患者中有350例(44.6%)出现良好的神经系统预后(相对风险为0.98;95%置信区间[CI]为0.87~1.11;P=0.76)。816例轻度高碳酸血症组患者中有393例(48.2%)在随机分组后6个月内死亡,正常二氧化碳分压组中有382例(45.9%)在随机分组后6个月内死亡(相对危险度为1.05;95%CI为0.94~1.16)。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在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昏迷患者中,6个月时,靶向轻度高碳酸血症并不比靶向正常二氧化碳分压获得更好的神经系统预后。

原始出处:
 
Glenn Eastwood.et al.Mild Hypercapnia or Normocapnia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NEJM.2023.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1455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23-07-09 侠胆医心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昏迷成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自发循环恢复后,#脑灌注不足#可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损伤#,导致神经系统预后不良。指南建议对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昏迷#成人血中维持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压。然而,轻度#高碳酸血症#增加#脑血流量#,可能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0

相关资讯

JAMA Cardiol: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10年生存率

院外心脏骤停后住院治疗活着出院后的10年长期生存率在62%至64%之间

Crit Care:院外心脏骤停成人患者的体外心肺复苏

在这个大队列中,1644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体外心肺复苏数据显示出院时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的比例为14.1%,出院时生存率为27.2%,在体外心肺复苏期间研究人员观察到并发症的比例为32.7%。

磺酰脲类药物的使用或能降低糖尿病患者“院外心脏骤停”的风险

鉴于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上升,以及糖尿病与OHCA风险增加相关的事实,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重要性。

Crit Care:血压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入住ICU前24小时内发生低血压和高血压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CHEST: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在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预后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高剂量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联合加压素可增加ROSC和住院生存率,但可能不会提高出院生存率或功能结局。

JAHA:复苏后12导联心电图特征与院外心脏骤停后早期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自主循环心电图恢复后可以比其他形式更早地识别出院外心脏骤停后死亡风险高的患者。这为心脏骤停后护理提供了重要的风险分层可能性,有助于指导治疗并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