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Surg:高风险血管手术后心肌梗死风险研究

2017-09-07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过去10年间高风险血管手术后心肌梗死风险未发生实质性降低,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围手术后期护理与心脏并发症降低的医疗负担仍十分沉重

理论上围术期心脏血管内护理可极大降低了高危血管手术风险后患者心肌梗死(POMI)风险,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该回顾性队列研究考察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全美外科质量改进计划相关数据,研究期间总计就行了90303例高危血管手术,包括主动脉开放手术或腹股沟下旁路手术。患者依据年龄分层,并比较基线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肌梗死发病率。

在90303名患者中,22836人进行了主动脉开放手术(25.3%),67467人进行了腹股沟下旁路术(74.7%)。主动脉开放手术患者中,71.9%为男性,平均年龄69.1岁,腹股沟下旁路术患者中,62.1%为男性,平均年龄66.7岁。研究发现,相对于接受腹股沟下旁路术的患者,接受主动脉开放手术的患者,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类IV级(32.6% vs 23.3%)、V级(5% vs 0.3%)以及急救(21.3% vs 7.3%)比例较高,且术后心肌梗死风险显著提高(3% vs 1.9%),研究期间,患者术后心肌梗死风险无实质性改变,2009年为2.7%,2014年为3.1%。术后心肌梗死与预后不良相关,心脏骤停风险提高3.62-11.77倍,死亡风险提高3-6.66倍。

研究发现,过去10年间高风险血管手术后心肌梗死风险未发生实质性降低,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围手术后期护理与心脏并发症降低的医疗负担仍十分沉重。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7-09-21 雅文博武

    学习了很多先进的医疗技术

    0

  2. 2017-09-09 flysky120

    学习一下知识

    0

相关资讯

腹痛、血尿、干咳,捣乱的竟都是你……

主动脉夹层可谓灾难性疾病,一周内死亡率60% - 70%,3个月内死亡率可达90%,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咽喉痛小毛病?千万别被骗了!

我们都知道,典型的冠心病症状为活动后胸痛,多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呈压榨样,可伴有出汗、肩背部不适,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这是每个医生、甚至许多病人都知道的症状,但是很多时候,病人的表现常常极不典型。

Radiology:非强化电影MR图像在亚急性和慢性心肌梗死瘢痕纹理分析准确性的价值。

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心肌梗塞(myocardialinfarction, MI)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本研究旨在测试利用非强化电影心脏磁共振(MR)纹理分析(TA)诊断亚急性和慢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并将结果发表在

JAMA Inter Med:取消CK-MB检测?心梗诊断还有哪些指标?

近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梅奥医疗中心学者在《JAMA》子刊发文,建议临床医生在接诊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时,应停止使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来诊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Cardiovasc Ther:伊伐布雷定vs美托洛尔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疗效如何?

2017年8月,发表在《Cardiovasc Ther》的一项由印度科学家进行的前瞻性、双盲、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伊伐布雷定vs美托洛尔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的有效性,尤其是降低房室传导(AV)阻滞的效果。

Eur Radiol:基于T1 mapping图计算准确预测钆剂延迟强化的价值。

评估腺苷负荷心肌灌注磁共振成像(CMR)后T1mapping图增强后早期合成钆剂增强(ESGE)成像与传统延迟钆剂增强(LGE)成像在评价心肌梗死的价值,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