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肠道病毒疫苗有望用于预防儿童脑炎

2014-04-14 佚名 dxy

儿童手足口病由人肠道病毒A种感染引起。常见的是人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其中,EV71易感染5岁以下幼儿,且并发神经系统病变的风险性较高。在过去十年中,全球有超过600万EV71感染者,其中2000多人死亡。 EV71具有多个遗传谱系,且易发生变异,其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被感染者无症状,少数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泡状疱疹常出现在患儿的手掌(图1)、足底、臀部和

儿童手足口病由人肠道病毒A种感染引起。常见的是人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其中,EV71易感染5岁以下幼儿,且并发神经系统病变的风险性较高。
在过去十年中,全球有超过600万EV71感染者,其中2000多人死亡。

EV71具有多个遗传谱系,且易发生变异,其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被感染者无症状,少数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泡状疱疹常出现在患儿的手掌(图1)、足底、臀部和口腔。

图1 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手掌上的泡状疱疹

EV71感染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干脑炎(图2)、急性麻痹和无菌性脑膜炎。相对而言,这些并发症更具有临床意义。无菌性脑膜炎可完全恢复。急性麻痹发病率不高,但比较受关注,因为其症状类似小儿麻痹症,后者可造成永久性的瘫痪。

图2 EV71感染并发脑干脑炎

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证据显示,EV71造成的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溶解是发生急性麻痹的病理基础。

最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是脑干脑炎,可造成广泛的下丘脑、脑干、脊髓及小脑齿状核的炎性反应,并且在发病24-36小时内迅速进展,死亡率高。

虽然可以通过儿科的综合治疗来降低死亡率,但大部分患儿会留下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尤其是2岁以下的幼儿。

在缺乏有效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亚太地区,如何预防EV71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成为关注的焦点。

EV71通过密切接触、排泄-口途径传播。但由于大部分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使得某些预防措施,如吸收、消毒、社交隔离等无法有效实施。

实际上,这些预防措施在控制EV71感染流行时基本无效。因此,研发抗病毒疫苗成为最主要的方法。

在中国,基于现有的疫苗生产技术,已经研发并生产出灭活的病毒疫苗。一个3期的临床试验已经在2013年完成,结果已在本期刊报道。

研究证实,在6个月至6岁的儿童中,该疫苗疫苗可同时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肌注疫苗后的11-13个月内,超过98.8%的儿童可获得免疫力。但无研究表明该疫苗对EV71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具有免疫效力。

最近证据显示,中国生产的EV71疫苗并不能对所有EV71遗传谱系或柯萨奇病毒A16进行交叉性免疫保护,在EV71遗传谱系流行的地区不能产生保护作用的免疫力。因此有必要研发多化合价的疫苗去对抗所有的EV71遗传谱系。

若该疫苗被证实能有效的预防EV71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将成为一个控制甚至根除EV71感染的重要方法,不仅是亚太地区也是全球其他地区儿童的福音。

原始出处

McMinn PC.Enterovirus vaccines for an emerging cause of brain-stem encephalitis.N Engl J Med. 2014 Feb 27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卫生部部署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

  今年以来,我国肠道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近期多个省份相继发生霍乱和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卫生部办公厅11月5日发出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通知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宣传、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及时妥善地应对肠道传染病疫情。各地应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应开展多种形

AJG:肠道艰难梭菌诊治指南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是引起医院相关性胃肠道疾病的原因之一,同时也给医疗系统造成了很大负担。艰难梭菌感染患者通常住院时间长,而且往往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大爆发。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胃肠疾病科的  Christina M等人对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治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新指南在原有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对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医院感染的控制均提出了推荐意见。新的检测大便的分子方

IJCM:人类肠道也可以酿造“啤酒”

图中是电子显微镜下酿造酵母,绿色结构是其子细胞 据国外媒体报道,免费啤酒对于球迷的球赛周末而言是一支兴奋剂,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能够酿造“啤酒”。 多年以来,一位61位男子曾被猜测暗自独享壁橱里的美酒,在急诊室测量他的血液酒精浓度值达到0.37%,然而他声称并未饮用酒精饮料。美国德克萨斯州帕诺拉学院护理系主任芭拉芭拉-科德尔(Barabara Cordell)说:“这位男

PNAS:为细菌编程从而监测肠道环境

一项研究发现,可以把大肠埃希氏菌(E. coli)改造成探测活小鼠肠道内的一种环境刺激因素,并且以非侵入式的方式记录并报告这种刺激因素。此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可以把遗传系统加以改造从而探测、记录并报告来自一个体外环境的信号。 Pamela A. Silver及其同事试图改造肠道细菌大肠埃希氏菌(E. coli)的一个遗传系统,从而能够在一个活系统内部进行环境监测。这组作者把来自通常感染大肠埃希氏菌

Nat Rev Drug Discov:肠道—微生物组—脑连接

在人类病人和小鼠中进行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失衡会影响各种社会、情感和焦虑样行为。有趣的是,肠胃(GI)问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很常见,后者是社交缺乏和刻板行为有关。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共生的肠道细菌的改变在ASD的小鼠模型中导致某些行为异常,强调了益生菌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潜在好处。 Hsiao等人研究了母系免疫活化(MIA)小鼠模型的后代,它们被用来调查母系感

EASL 2014:肠道微生态失衡与致酒精性肝病易感性相关

临床上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大量饮酒者中,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却并不与酒精摄入量的多少呈正比。这就暗示有其他的因素在影响着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为了揭晓这其中可能起作用的因素,来自法国的Llopis等通过将人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发现肠道菌群在酒精性肝病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者将严重酒精性肝炎患者及无酒精性肝炎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两者饮酒量相似)分别移植入两组无菌小鼠体内。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