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医生徐根保:28年耐得住寂寞

2017-10-23 秦海峰,时雨 健康界

“如果想通过当麻防医生来升官发财,肯定是行不通的。”徐根保说。他在“麻风村”已经工作了28年时间。

今天的血压挺稳定,不错,降压药要记得准时吃。”“你的这只手在晚上睡觉时要记得抹油,那样就不会感到很干燥。”


9月27日,在南昌城郊的一座院落里,一名戴着眼镜,脖子上挂着听诊器,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正在嘱咐一群老人,老人们也乐呵地和这名医生聊了起来。

这座院落很特殊,它被外人称之为“麻风村”(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康复中心)。这里的老人都是患有麻风病的“村民”。

穿白大褂的医生是今年53岁的徐根保,是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麻防科科长、康复中心主任。他在这个“麻风村”已经工作了28年时间。徐根保在2005年获得马海德奖,201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今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1989年,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急需麻防医务人员,徐根保和10名同事应征从事麻防工作。一路走下来,他的这些同事有的考研读博,有的转业调科,只有他默默前行,一做就是28年。

几十年来,徐根保带领他的团队跋山涉水,跑遍了江西60多个市县,行程3万多公里,筛查群众7万余次,累计会诊治疗4000余名麻风病人。他还为抚州市、吉安市及南昌市各县区皮防所、乡镇卫生院培养了4000余人次专(兼)职麻防人员,提高了基层麻风病诊疗水平,减少了麻风病肢残的发生。

目前,“麻风村”有70余人,年龄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90余岁。其中有15位病人截肢,有的病人的鼻子被腐蚀,有的病人手臂无法使力,还有的腿脚不便坐着轮椅。他们中多数没有了亲人,有亲人的也因为条件不好无力接回家照顾。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徐根保总是细心地为麻风病人体检,手把手地教病人护理知识和残肢功能锻炼方法。为使患者的足底溃疡尽快地恢复,他总是端着药水,赤手托着发出阵阵异味的残肢帮病人清洗、上药。为便于照顾重症麻风病患者,徐根保甚至将癌症晚期的病人接到医生住宿楼,与他们吃住在一起,直到患者生命的最后一刻。

新建县一位麻风联疗病人并发严重的Ⅱ型麻风反应,生命垂危。徐根保接到电话后,摸黑步行10多里山路赶到患者家中,顾不上歇一口气,蹲在患者床边处理病情,使病人转危为安。为解决治疗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徐根保认真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钻研传统中医技术。

南昌县一位患者在服药2月后出现全身性红丘疹,徐根保在仔细询问病情后,当即调整用药,使联合化疗得以延续,让患者最终痊愈。为提高疫源村村民的受检率,每年的7-8月份,他都要和同事冒着酷暑,趁着农民集中返乡“双抢”的机会,到田间地头开展各项工作。

28年来他跋山涉水,足迹踏遍全省百余县(市)的村落,普查疫源点村民超过8万人次,监测治疗病人3000余人次,家属体检6000余人次,为南昌市1996年基本达到消灭麻风病、1998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8年的时间都在干一件事,是怎样的信念让他得以坚守?采访中,徐根保说,医者要有一颗“仁心”,当初选择做一名麻防医生就注定要耐得住这份寂寞、守得住本心。“如果想通过当麻防医生来升官发财,肯定是行不通的。”徐根保说。

关于“麻风村”的未来,徐根保也有自己的打算。“在现代医疗的条件下,麻风病已经不是疑难杂症,只要发现早、治疗及时就能痊愈。”徐根保说,“麻风村”里70多位老人应该是最后一代“村民”,他会将这些老人一直照顾到他退休,甚至退休后他都愿意返聘再来这里照顾这些老人。

作者:秦海峰,时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17-10-23 清风拂面

    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Hum. Genet:姚永刚等麻风病遗传易感性获新证据

近日,昆明动物所科研人员对麻风病的最新研究发现,线粒体在麻风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不同人群的易感遗传变异存在差异。这两项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了解麻风病的遗传易感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这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和《人类遗传学》(Human Genetics)上。 据悉,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者

NEJM:张福仁团队发现麻风致死性药物氨苯砜敏感基因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24日宣布,山东省皮肤病研究所张福仁研究团队通过对2042个病例及健康对照者的研究,成功定位氨苯砜综合症的风险位点基因。氨苯砜综合症是导致麻风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位点的发现和临床应用,可有效预防氨苯砜综合症发生,使麻风病的一级预防成为可能。 据介绍,张福仁研究团队致力于麻风防治研究十年,共发现12个麻风易感基因,研究结果先后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学》

2014年度马海德奖揭晓

     我国麻风病防治领域一年一度的马海德奖日前揭晓。获得2014年度马海德奖的有10人,他们是毛立国(山东)、苏远静(安徽)、刘以飞(江西)、高彦玮(浙江)、尹增亮(湖南)、陈永锋(广东)、戴艺峰(福建)、徐荣艳(江苏)、王永红(贵州)、崔登峰(甘肃)。   马海德奖是在原卫生部支持下由马海德基金会设立的麻风病防治行业奖,旨在纪念在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新的麻风病遗传标志物

麻风主要危害为致残和致死,麻风菌选择性破坏皮肤及外周神经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危及生命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既往只能通过对已发病例的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致残和致死率。发现麻风遗传学标志,构建有效的麻风风险预测模型是用于高危个体筛查,实现“精准”化学预防的前提。日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所属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张福仁团队发现麻风最新遗传标志物,相关成果发布于《自然—通讯》。

Cell Rep:抵抗麻风病基因终于被发现,因为对抗麻风,削弱了对抗HIV

约5万年前,东南亚人群的一种与免疫系统有关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有了明显上升,同时该突变基因扩散到非洲地区。近日,刊登于《细胞—通讯》的一篇论文指出,这种叫做HLA-B*46:01的基因所编码的一类蛋白质,能与引起麻风病的细菌分泌的一类分子结合,进而将这一外源分子传递给免疫系统,以摧毁受感染的细胞。

贵州12部门联手抗麻风病

日前,贵州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贵州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将麻风病患病率以省为单位控制在1/10万以下,全省98%以上的县区患病率小于1/10万,新发现患者中2级畸残者控制在17%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