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vs观望等待

2019-01-23 王淳 环球医学

2018年12月,瑞典、英国、芬兰等国学者在《N Engl J Med》发表了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观望等待:29年随访。

2018年12月,瑞典、英国、芬兰等国学者在《N Engl J Med》发表了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观望等待:29年随访。

背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降低临床监测到局限性前列腺癌男性的死亡率,但是缺乏具有长期随访的随机试验的证据。

方法:研究者将1989年10月~1999年2月695名局限性前列腺癌男性随机分配到观望等待组或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组中,随访数据截至2017年。任何原因死亡、前列腺癌死亡和转移的累计发生率和相对风险及95%置信区间等,在意愿治疗和按方案分析中评估,同时评估了获得的生命年。研究者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了组织病理学测量的预后价值。

结果:截至2017年12月31日,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组和观望等待组分别有总共261/347和292/348人死亡;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组和观望等待组分别有71和110例死亡因前列腺癌造成(相对风险,0.55;95% 置信区间[CI],0.41~0.74;P<0.001;绝对风险差,11.7%;95% CI,5.2~18.2)。避免1例任何原因死亡的需治数为8.4。23年时,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获得了平均2.9个额外生命年。进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的男性中,具有囊外扩张的男性的前列腺癌死亡风险是不具有囊外扩张的5倍,Gleason评分超过7的前列腺癌死亡风险是Gleason评分为6或以下的10倍(评分范围:2~10,分数越高表明癌症越具侵袭性)。

结论:具有较长生命预期的临床监测到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男性可从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中获益,平均获得2.9生命年。较高的Gleason评分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标本中存在囊外扩张,均可高度预测前列腺癌死亡。

原始出处

Bill-Axelson A, Holmberg L, Garmo H, et al. Radical Prostatectomy or Watchful Waiting in Prostate Cancer - 29-Year Follow-up. N Engl J Med. 2018 Dec 13;379(24):2319-2329. doi: 10.1056/NEJMoa1807801.

作者:王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 Gene Ther:在前列腺癌细胞中,SOCS3过表达能够增加对NK细胞的敏感性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IL-6/JAK/STAT3信号途径的过度激活和SOCS3的沉默在前列腺癌中经常出现。最近,有研究人员开发了Ad-SOCS3基因疗法来对前列腺癌进行治疗,并且调查了是否Ad-SOCS3能够增加对NK细胞的敏感性。研究人员指出,Ad-SOCS3能够显著的抑制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CRPC)细胞系的生长,包括pSTAT3、DU-145 (在10, 20和40 MOI)、

Life Sc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能够调节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细胞的生存和凋亡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已经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但是治疗结果与体外试验的结果不相符。糖酵解环境对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影响。最近,有研究人员在高血糖和低血糖条件下,在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CRPC)细胞系模型中评估了伊马替尼对细胞生存、凋亡和代谢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DU145和PC3 CRPC细胞系来进行伊马替尼处理,并利用MTS试验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对细胞生存、凋亡调控因子和糖酵解相关机制蛋白进行分

World J Urol:全腺HIFU和开放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肿瘤长期结果比较分析

最近,有研究人员在临床局部前列腺癌患者中比较了全腺高强度聚焦超声切除(HIFU)治疗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RP)的长期肿瘤治疗结果。研究包括了418名经历RP和469名经历了全腺HIFU的患者。肿瘤跟踪调查聚焦于生化复发、挽救治疗、生命状态和病因特异性死亡率。研究人员还利用单变量时序检验比较了2种疗法的治疗情况,涉及到了总生存(OS)、癌症特异性生存(CSS)、生化无失败生存(BFS)和无挽救治疗生

J Clin Invest:研究发现协同致死PTEN缺失前列腺肿瘤的表观遗传基因

综上所述,该研究阐明了PTEN和BRG1在肿瘤中发挥协同致死作用;靶向BRG1可以作为潜在治疗PTEN缺失前列腺肿瘤的手段。该项研究得到来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等的科研项目资助,同时也得到上海营养与健康院公共技术平台以及动物平台的支持。

Scand J Urol:阴性核磁共振成像作用研究

是否具有前列腺癌疑似患者和阴性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患者能够安全地排除活检仍旧不清楚。最近,有研究人员评估了在排除前列腺癌情况下,MRI的临床阴性预测值(NPV)。主要终点为比较NPV来检测MRI显著性前列腺癌。次级结果为比较NPV来检测分类为 PI-RADS1和PI-RADS2的显著性前列腺癌。研究发现,有222(20%)个MRI案例没有靶向成像疑似区域,因此被记录为阴性测试:130(59%)

盘点2018:前列腺癌治疗新进展

目前已有不少文献显示转移性前列腺癌、高度恶性前列腺癌、致死性前列腺癌往往伴有BRCA2、BRCA1、ATM等DNA修复基因的胚系突变。在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已占有重要地位的今天,这些胚系突变是否可以预测其疗效还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