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自噬维持干细胞年轻,可能是“返老还童”的新希望

2017-03-10 佚名 中国生物技术网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血液和免疫系统老化的关键因素,为减缓甚至逆转越来越严重的老年疾病风险带来了希望,包括慢性炎症疾病、贫血、血癌、以及威胁生命的感染。关键在于一小部分干细胞(这些细胞在发育早期出现,负责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更新血液)的健康状况与自噬作用(一种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之间的联系。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日的《Nature》上,UCSF的团队发现,除了清理细胞中的废物之外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血液和免疫系统老化的关键因素,为减缓甚至逆转越来越严重的老年疾病风险带来了希望,包括慢性炎症疾病、贫血、血癌、以及威胁生命的感染。

关键在于一小部分干细胞(这些细胞在发育早期出现,负责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更新血液)的健康状况与自噬作用(一种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之间的联系。

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日的《Nature》上,UCSF的团队发现,除了清理细胞中的废物之外,自噬作用对于维持造血干细胞(HSC)和免疫系统的秩序也非常重要,HSC能产生携带氧的血细胞和防止流血的血小板,以及抵抗感染和处理病原体的整个免疫系统都有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自噬作用能使代谢活跃的HSC回到类似冬眠的静止状态,从而抑制HSC。这是成年人HSC的默认状态,从而使HSC可以终生维持这种状态。该研究的高级科学家Emmanuelle Passegué博士说:“自噬作用在干细胞生物学中的这一作用过去不为人所知。”

无法激活自噬作用对于血液细胞有严重的影响,导致特定种类血细胞生成失衡。有缺陷的自噬作用会降低HSC更新血液系统的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在老年小鼠体内的衰老HSC中,有70%没有经历自噬作用,这些细胞呈现出功能异常。然而,另外30%经历了自噬作用的衰老细胞的表现和年轻小鼠的HSC一样。

Passegué在还是UCSF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研究中心的医学教授时主导了这项研究。今年1月份他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干细胞项目的负责人,还成为了遗传学系的杰出校友教授。

使血液和免疫系统返老还童的疗法

科学家们发现多种不同的组织干细胞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功能下降。这个现象的原因一直是研究热点。

经历了大量实验和分析之后,科学家们对比了老年小鼠和年轻小鼠的HSC,它们的基因都被修改,所以不会经历自噬作用。研究发现,失去了自噬作用的年轻小鼠也会出现很多老年小鼠常见的血液问题,包括HSC细胞外观的变化,不同血液细胞的比例被扰乱,这都是衰老的特征。

过去的研究表明,自噬作用会导致细胞内“囊”的形成,它会吞噬并且酶促消化分子甚至是主要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但是在这项新研究中,他们发现,因基因修改而导致的自噬作用缺失会导致激活的线粒体积聚,并且增加氧化代谢,这会引起HSC中的DNA发生化学变化。

这种“后生的”DNA变化改变了HSC的发育情况。它们会导致某些血细胞不成比例地生成,降低HSC更新血液系统的能力。这个结果与无法激活自噬作用的衰老HSC相似。相反,自噬作用很强的衰老HSC能够抑制它们的线粒体和代谢,可以重建健康的血液系统。

科学家们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利用药物重建了衰老HSC的自噬作用,这为造血干细胞的“返老还童”带来了希望。

Passegué说:“这项发现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治疗角度,激活所有衰老HSC的自噬作用,延缓血液系统衰老,在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提升成功率。我们希望能够利用这项成果改善干细胞的健康状况,帮助老年人预防血癌,并增强他们的免疫系统。”

原始出处:
Theodore T. Ho,Matthew R. Warr,Emmalee R. Adelman,et al.Autophagy maintains the metabolism and function of young and old stem cells.Nature 543, 205–210 (09 March 2017) doi:10.1038/nature21388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文双春:近朱者赤!与发Nature/Science的人做邻居也易发表这类文章

有追求的科研人心目中可能都有一个诺奖梦。如何实现这个梦呢?高人指点:你可以先有一个小目标,比如先发篇Nature/Science(NS)论文。如何实现这个小目标呢?常规套路有:招兵买马建团队创群体大兵团作战,找钱要钱买高精尖设备建世界上最先进实验室,提建议写申请拿重大重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远渡重洋访世界名校拜大牛大伽为师,天南海北游学讲学大会小会编织朋友圈,等等。这些套路固然成熟又奏效,但对绝

Nature:重磅!揭示上皮细胞数量维持不变机制

美国犹他州大学Huntsman癌症研究所(HCI)的科学家今天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上皮细胞如何更新,保持细胞分裂和细胞死亡之间的数目恒定。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覆盖了内部器官,在器官上形成一道保护屏障,使其可以正常地发挥作用。不过,上皮中的细胞以非常快的速度更新。为了维持健康的细胞密度,分裂和死亡的细胞数量必须相同。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炎性疾病或癌症就会发生。这项研究的领导者,Hun

Nature重磅:2017全新自然指数出炉!

日前,自然出版集团更新了最新的自然指数(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12.01至 2016.11.30)。作为2014年新推出的一项科研评价指数,自然指数对于评价科研机构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期小编整理了中国内地高校最新自然指数排行榜前100名的情况,结果供大家参考。

Nature、Cell数篇深度好文!2016/2017癌症免疫疗法综述TOP25

2016年以来,小编先后与大家分享了多篇与癌症免疫疗法相关的综述。这些深度好文在对先前研究进行系统回顾的同时,也对目前领域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包括如何解决CAR-T疗法安全性问题、如何克服这类疗法治疗实体瘤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开发联合免疫疗法等。本文为大家推荐25篇免疫疗法综述文章,希望能够对关注、研究或开发免疫疗法的行业人士有所帮助。

Nature杂志2月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不知不觉,2月即将结束了,在即将过去的2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阅读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一起学习。封面图片:韩健/Dinghua Yan。【1】Nature:如何预测婴儿患自闭症的风险?http://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957489196ef2月15日,《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一篇文章,揭示借助大脑成像

这篇Nature文章被媒体夸大报道了吗?

3月1日,笔者正好在撰写有关表观遗传学的简介,在写到有关DNA甲基化功能介绍这块时,一不小心不知怎么发现一篇正好与此相关的新闻报道,题为《基因甲基化缺失是致癌重要成因,将为治疗癌症提供新途径》(来源为《科技日报》,《澎湃新闻》做了转载),点开一看发现是前天发布的,然后笔者详细的阅读了该报道,读完后觉得这个内容好像有些夸大的成分。